生态哲学读本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生态哲学读本

生态哲学读本

作者:肖显静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5509600

定价:35.0

出版时间:2014-08-01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一 生物与生态环境,谁依靠谁?
二 自然是有规律的吗?
三 “山猫”能够吃光“野兔”吗?
四 自然灾害对“自然”真的是灾害吗?
五 外来的“物种”好“念经”?
六 没有自然的人类与没有人类的自然会怎样?
第二部分 生态伦理观:从人类中心论到生态中心论
七 自然界中的事物只有经济价值吗?
八 对人有害的就一定对生态系统有害吗?
九 维护生态系统就可以牺牲其中的生物吗?
十 个人和国家应该服从地球整体吗?
十一 温室气体减排中的“祖父原则”正义吗?
第三部分 生态文化观:从解放人类到解放自然
十二 “放生”:“放”还是“不放”?
十三 女性与自然有天然的联系吗?
十四 男权文化既统治自然又压迫女性吗?
十五 月饼需要如此包装吗?
第四部分 生态科技观:从绝对的肯定到辩证的扬弃
十六 科学究竟是“福”还是“祸”?
十七 给地球打把“伞”如何?
十八 古老的地方性知识都是错误的吗?
十九 让环境适应科学还是让科学适应环境?
二十 “水电”是一种“清洁能源”吗?
第五部分 生态生活观:从个人行动到公众维权
二十一 这个世界是垃圾做的?
二十二 宠爱动物就是热爱生态吗?
二十三 谁说浪费不是犯罪?
二十四 发展可以以污染为代价吗?
第六部分 生态生产观:从经济增长到生态保护
二十五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工业生产如何?
二十六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生态农业吗?
二十七 “城市绿化”一定需要“大树进城”吗?
二十八 旅游开发与景观保持矛盾吗?
二十九 生态保护等于植树造林吗?
三十 是生态系统工程师还是生物入侵者?
后记

生态哲学读本 相关资料

肖显静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在我国,有关生态伦理方面的书籍很多,而有关生态哲学方面的,就很少了。至于面向大众的生态哲学书籍,就我所知还没有,《生态哲学读本》可以说是第一部国内面向大众的生态哲学书籍,应该说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

从内容上看,本书一改传统的将生态哲学集中在生态伦理之局面,从生态自然观、生态伦理观、生态文化观、生态科技观、生态生活观、生态生产观多个方面,勾勒出生态哲学的全面内涵,体现生态哲学的完整性。如关于生态自然观问题,其中涉及到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自然是否有规律的问题,食物链问题,自然灾害与生态进化问题,外来物种入侵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从形式上看,本书是一本简明扼要的“生态哲学”入门书,是写给那些没有哲学基础的大众读者看的。既然如此,面向大众,从公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寻找与生态保护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相应的哲学问题,再进一步分析和解决此问题,就成为本书的追求。如此,本书是从大众的思想观念以及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的角度来谈“生态哲学”,做到了“面向大众,立足生活”,走在学术发展和人类实践的最前列。

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途径,展开相关的论述。这点从文章的标题中就可以看出,如生态与生态环境:谁依靠谁?对人有害的就一定对自然有害吗?男权文化既压迫自然又压迫女性吗?让科学适应环境还是让环境适应科学?宠爱动物就是热爱生态吗?生态保护等于植树造林吗?这样一来,就可以引导读者带着相关问题展开阅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展开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给出相应的回答。

“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是本书的写作宗旨。考虑到本书的对象是“大众”,而且也考虑到“生态哲学”理论研究开展时间不长,许多理论还不很成熟,故本书的写作以案例展示引出相关的生态难题,然后再根据已有的生态哲学相关理论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给出相关结论和供进一步讨论的问题。这样的写作,既与生态哲学理论发展现状相一致,也与大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相关联,既在理论上“顶天”,也在实践上“立地”。

说到底,生态问题是由公众在他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也应该在他们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解决;“生态哲学”绝不是“生态学哲学”,而是与生态破坏与生态保护紧密关联的哲学。如此,本书的写作定位于“生态”,即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谈“生态哲学”,而非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谈“生态学哲学”。如此,就使得本书的理论资源非常丰富,体现了生态哲学现有阶段的最新进展,而且还把这样的“生态哲学”进展通过具体生态保护案例的“生态哲学”分析展现出来。如在生态自然观上,关注自然的有机整体性、人与自然之间的关联等;在生态伦理观,关注自然的多种价值、生物中心论、生态中心论、生态正义和全球伦理等;在生态文化观上,关注生态女权主义、传统宗教中的生态意涵、消费主义文化与生态保护等;在生态科技观上,关注科学哲学、技术哲学以及科学技术论关于科学技术的相关论述与环境问题的关联;在生态生活观上,关注日常生活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联、公众的环境权利维护等待在生态生产观上,关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的内涵以及与环境保护的关联。

也正因为本书具有以上特点,使得它从整体上是“从科学走向人文,从自然走向社会”。所谓“从科学到人文”指的是,“生态哲学”与“生态学哲学”是紧密关联的,对生态破坏的分析以及对生态保护的追求,离不开生态学以及生态学哲学,可又不能完全局限于此,生态哲学的展开应该从科学和人文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人类的伦理观、文化观、价值观、经济观等对生态保护的影响;所谓“从自然走向社会”指的是,生态问题的呈现及其解决是以改变了的自然面貌展现的,如此就要关注自然,不过,更要注意的是,生态问题的产生及其解决根本上起因于社会,是社会各方面的设置及其氛围规制以及驱使了人们作出相应的思考和行动,由此产生了如此的生态问题和生态保护实践,鉴此,生态哲学的展开还应该从自然和社会两个角度进行。这,应该是本书最大的特点。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哲学 哲学知识读物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