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间:李瑾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珍藏版
呼吸之间:李瑾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珍藏版作者:李瑾伯著 开 本:25cm 书号ISBN:9787508086125 定价:118.0 出版时间:2016-01-01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
呼吸之间:李瑾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珍藏版 本书特色
《呼吸之间(增订版李谨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编著者李谨伯。《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呼吸之间:李瑾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珍藏版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从身体入手、体会一个“静”字、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怎样调整呼吸、修炼金丹大道、修炼成养生、关于气功科学性的探究。
呼吸之间:李瑾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珍藏版 目录
目 录 致读者 张震寰 大道静中求 张亚勤 前言 **编 从身体入手 我们身体*不正的是什么 人的精气神从哪里来 关键要“开窍” 现代人为什么不“开心”呢 问答 第二编 体会一个“静”字 修道的方法 修道的目的 如何理解“静” 如何修“静” 观世音菩萨是怎样修成佛的 鸠摩罗什 谈《大明咒经 少林寺的《洗髓经》 “正身”必“内省” 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必须修道 谈“盘腿” 问答 第三编 修道的二十六个细节 “正身”的四大纲要 向雪山白猿学习 详细谈谈“七支坐” 练静功的六个诀窍与火候掌握 全身热来自一窍 静坐养生中的奥秘 如何打通中脉 问答 第四编 怎样调整呼吸 要善养吾“浩然之气” 怎样调整呼吸(吐纳术) 调息 调息的意义 胎息法 呼吸的重要性 用“六字诀”治病 学习炼内丹 问答 第五编 修炼金丹大道 什么叫“金丹大道” 怎样认知“金丹大道” 对“金丹大道”的认识 对“气”的理解 对生命的把握 怎样修炼“金丹大道” “丹道”术语详解 金丹大道的基础 女丹功的练法 情性结合才成丹 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问答 第六编 修炼与养生 《内经图》术语解说 精气与神气的别名 关于修炼与养生 练功的*高境界——无为还虚 正身的秘诀和方法 第七编 关于气功科学性的探究 当前气功科学研究的一项任务——建立唯象气功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丹道文化 养生之道“气功”是科学的 附录 物理学步入禅境:缘起性空 怎样修炼金丹大道(简称内丹) 怎样研读《伍柳仙宗》一书 怎样修炼中脉十法 “六字大明咒”真言解 结束语 修订版说明呼吸之间:李瑾伯谈静坐与修大道:珍藏版 相关资料
大道静中求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科大读研究生期间曾听过钱学森先生的讲座,第一次听到重视人体科学研究的提法。当时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对东方的宗教哲学的了解,囿于当年书本上的知识,所知甚少。后来到了美国,环境的关系,接触更多的是西方文化艺术、宗教与哲学。1999年回国后,我陆续读了一些深入浅出的国学著作,亦曾有缘在太湖大学堂拜会参访南怀瑾先生……类似的因缘际会,让我与中华文化的精神更趋接近。2009年我被李谨伯先生的著作《呼吸之间》吸引,后经林翔先生引见,获李老亲自指导,开始练习打坐静修。静思冥想,物我两忘,我真切地感觉到心灵和体力都得到提升。 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氛围不同,今天的社会环境对于“人体科学”、“禅修”都有了更为客观和包容的价值判断,虽也有秉持理性与实证态度的专家对“玄之又玄”的东方式修炼持排斥的态度,不过,我觉得若是执念于既有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怀疑和反对一切与“既有”相游离、有矛盾的事物,这种态度恐怕也谈不上“科学”——我们必须能宽容异见,包容坚执、有勇气探索盲区和未知,这是我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一点心得。牛顿、爱因斯坦这样令人仰之弥高的科学家、发明家,也充分肯定哲学与宗教对其人生与事业的影响。 西方的智慧,抽象思辨,求实求证,诉诸有形。东方的智慧,感性、神秘、中庸,诉诸无形。西方哲人高度看重实证,要求既明其“用”又能穷举其“理”——而且这种“理”一定要构筑在坚实不可动摇、能被反复验证的事实的基础上;而东方的典籍、理论玄奥而神秘,通常只讲其“用”而不释其“理”。一个更着重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一个更倾向心性的陶冶与修持。总体而言,西方的智慧,常依据严密的逻辑科学体系,有系统的阐释;而东方的智慧相对神秘费解,需持久的求索参悟,可意会不可言传。 东西方文明和智慧,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哲学宗教伦理逻辑价值体系,代代相传得以存续发扬,是人类文化精神的宝藏;而东西方文化汇流的例证更是不胜枚举。我们当以开放宽容的心态、科学的方式去拥抱它们,这不正是我们求索智慧的途径吗? 今天,能够有一本以明白晓畅的语言阐释健体、养生、修心等中国文化传统的书籍问世——而且作者还是以深入浅出的理论与数十年坚执的历练来现身说法,这是何其宝贵。李老先生关于静坐与修道的理念中,包含了很多人生和修为的准则和思想,需要我们这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旋转着的人们,静下心来体会,拥抱智慧。 “人能常清静,天地皆悉归”。真诚推荐李老先生的著作,希望它能够帮助更多的朋友寻得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哲学/宗教 宗教 道教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