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智慧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包容的智慧

包容的智慧

作者:星云大师/刘长乐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216053365

定价:28.0

出版时间:2007-12-01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读《包容的智慧》,我们大家真的有“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化机之妙;有“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包容之心。
  请大家不妨一试。

包容的智慧 目录

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一、有容
柏林墙是被音乐电视摧毁的吗?
醍醐灌顶“一句话”
规律藏在“爱和良知”的镜子里
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
心静,则万物莫不自得
虚空包容万有
身临其境,方知别有洞天
生活本身就是神通
二、伏惑
不给别人留余地,可能自己没有立锥之地
*不听话的是我们的心
王道与佛法的冲撞
薪尽火传,生命在于转化
良知就是知耻、知愧、知恩
不能圆融人我关系,是*大悲哀
财富会空,真空能生妙有
迷惑时的判断:止于至善
三、若水
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
只要自觉心安,东西南北都好
在人群中实现使命
中国的禅学世界的视野
一天保有十分钟的宁静
为凶手立一块祭奠的石头
上与君王同坐,下与乞丐同行
四、度己
每天讲三句赞美的话
持久热情,才能耐得住寂寞
一切阻碍都是线索,所有陷阱都是路径
文化血型与世界华人
对工作存有敬重之心
信息多元遏制信息霸权
深入才有洞察,热爱才能感动
自省者自强,自律者自尊
五、变通
退步原来是向前
忍是智慧,忍是担当
在冲突中学习
受保护的文化,荣耀与危险并存
真正的财富在自己的心里
宽可容人,厚可载物
宽恕让未来变得开阔
善待资源,兜里不能老是揣着弓和箭
六、多元
让“平等”回归人心
信仰可改变一国之精神格局
我们有什么可自卑的呢?
禅者眼中,万物皆美
中国的媒体是喜鹊叫,外国的媒体是乌鸦嘴
意识形态是一道墙,佛教则是门窗
瞻礼佛指,让中国率先统一
文化冲突走向文化融合

包容的智慧 节选

柏林墙是被音乐电视摧毁的吗?
  长乐先生:
  1989年8月,在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冲突的夏日,世界冷战时代的标志物柏林墙倒塌了。有人说,是音乐电视摧毁了柏林墙,音乐电视的10亿观众拥有巨大的心灵能量。物质之墙是无法与这种能量抗衡的。
  2001年9月11日,数十亿人目瞪口呆地看着直播的电视画面里,飞机在秋日的朝阳下,撞向纽约110层的世贸大楼,然后,大楼慢慢地塌下来,烟尘像原子弹爆炸一样,带着巨大的能量,迎面向人们扑过来。有人说,这次震惊世界的惨烈袭击源于“文明的冲突”,而且这种冲突将越来越深刻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
  当亲身经历这些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之后,我常常想,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虽然能看清大到宇宙小到原子的物质世界,却仍然无法学会如何相处这样的生活细节。而恰恰是这些细节,可能决定着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人类的命运。
  “认识自己”,这句苏格拉底在2000多年前说的话,在今天依然是人类的一个重大课题。
  这样的时刻,一种浸透着宗教精神的东方价值观——“包容”进入了人们的视界。
  星云大师:
  一位观众在凤凰电视台看了关于我与长乐先生的对话后写道,“我不太明了的是,节目的名称叫《包容的智慧》,但整个节目中并没有怎样触及到智慧。但当我静下心来思索时,突然开悟道,“包容的智慧是什么?不就是包容吗?对,智慧就是包容!”
  中国词语意味无穷,包容不仅意味着平和、宽容,也经常有另外一些意思:眼开眼闭,难得糊涂,吃亏是福。还讲究忍让、苟且、退守,即所谓的“妥协”。
  妥协是一条路径,变通是一种境界。佛教本身就很会妥协,有时妥协是成功*重要的因素之一。我云游世界各地弘法,记得有一次在美国康乃尔大学讲演,该校一位叫约翰·麦克雷教授在叙谈时说道:“你来美国弘法可以,但是不能开口闭口都是中华文化,好像是故意为征服美国文化而来的。”当时我听了心中就有一个觉悟:我应该尊重别人的文化,我们来到这里只是为了奉献、供养,如同佛教徒以香花供养诸佛菩萨一样。大家常说,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就是这个意思。
  还有人把战胜对手当成成功的标志,其实,真正的制胜之道,不在于屈人之兵,而在于化敌为友。
  长乐先生:
  在释迦牟尼、孔子、苏格拉底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遗憾的是,在两千多年之后的当代,东西方文化产生了一些严重的冲突、分歧和对立。恐怖主义、自杀式袭击、隔离墙、定点清除等等。死亡与战争,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类,面对这些严重的危机,东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提出了相互依存的思路。但是怎样才能让人们真正认识到谁也离不开谁呢?包容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思维方式。
  星云大师:
  许多宗教学者与文化学者都认为,佛教文化具备独有的“包容性”,能广泛顺应人心与区域文化的差异。这种文化的特质,符合现在多元化与全球化的文化发展,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近年来,佛指舍利分别来到台湾及香港,造成各地万人空巷,万人争睹的盛况,各种政治纷争也暂时告一段落,显现出华人民众对佛教文化的普遍认同,无论政治立场再怎么对立,回到家中,“家家念弥陀、户户有观音”。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哲学/宗教 宗教 佛教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