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二册)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二册)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二册)

作者:卜宪群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20329576

定价:298.0

出版时间:2018-10-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规律的再认识和再检验
从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原理看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原始社会历史的理论及其启示
社会形态理论的回溯及其当代应用
全球史视野下的资本主义萌芽研究
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视域下的中国道路
从社会形态的有机性整体性认识我国目前*紧迫的任务
原始社会私有制产生与社会大分工模式问题的考古新认识
唯物史观中“决定”的涵义探微
文本解读和历史再认知:从马克思恩格斯“多国说”到列宁“一国说”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社会对抗形式”的条件
——基于租值耗散理论的解读
人性与价值体系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二册) 节选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套装上下册)》:  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的活动构成的。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②。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尽管有过各种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发展的过程,但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活动。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人的活动构成了错综复杂、千姿百态的人类历史。  对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表演的人物进行认真研究,探究他们的思想动机和活动影响,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他们所代表的人群的利益,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的真貌,认识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历史人物的活动和思想做出正确评价,还有助于我们分清善与恶、是与非,褒彰历史的光明面,鞭挞历史的黑暗面,可以使我们能够吸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指导以后的实践,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认识具有重要作用。著名史学家尚钺曾指出,“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目的,不在于到博物馆或故纸堆中去寻找知己和朋友,也不是为历史人物而来研究历史人物,而是从历史人物活动中去发现我国某些历史时期支配社会的特有的和一般的法则,从而发现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来为现实服务。”  在历史研究中,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活动历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古今中外历史研究中*具有争议的话题。由于历史人物活动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具有不可亲历性,主要需要通过历史遗留的文献、遗物、遗迹等来考察还原历史人物的活动,由于有的历史人物的资料匮乏或者散失,因此,时人要想一时全面而准确地认识历史人物的活动影响、思想动机,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状态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历史人物的研究还会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我国,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持着历史方面的研究,所以,他们经常按照自己的政治需要和意志来编纂历史,评判历史,甚至篡改历史,很多历史人物活动的内容和形象被人为地篡改和扭曲,给后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从事历史研究的史学家由于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有时会从不科学的理论出发来判定历史人物,这就造成了许多历史人物评价的不公正。例如,在封建社会,很多中国史学家就是以不科学的天命论或所谓“正统论”的唯心思想出发来判断历史人物的。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研究工作者开始以科学的和严谨的态度来研究历史人物,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主要有两种趋向。一是彻底否认新中国成立以来歌颂的历史人物,另一种情况是,片面地为一些历史人物“翻案”。尤其是一些与历史人物有特殊关系的人,比如,历史人物的后代,历史人物所在地域的人等等,为了自己的目的,不顾历史事实,为反动人物“翻案”,以至于“翻案”成为当今历史学界的“时髦”,加之有些学者急于功利,出于个人目的,迎合社会猎奇口味,滥造篡改,使得人们不知所向,莫衷一是,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二册)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哲学/宗教 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