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念纯:追求美善人生
心宽念纯:追求美善人生作者:释证严著 开 本:21cm 书号ISBN:9787309083224 定价:25.0 出版时间:2015-02-01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心宽念纯:追求美善人生 本书特色
证严上人说:“心宽是善,念纯是美,心宽念纯就是美善,就能令人欢喜;这就是人文的根本。”《心宽念纯:追求美善人生》收录了释证严上人的一些经典文章,书中的每篇文章以讲述小故事的方式,向人们阐述了人生*基本的道理,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心灵疏导读物。
心宽念纯:追求美善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证严上人的一些经典文章, 包括: 《真正的富有》、《为善要竞争》、《圈圈里的人间事》、《钻石与粗石》、《丑公主的因缘》、《深心是道场》、《菩提心是道场》、《人生没有永远》、《不可缺少一个我》、《放下心中的弓箭》等。
心宽念纯:追求美善人生 目录
编辑缘起1 真正的富有
2 为善要竞争
3 圈圈里的人间事
4 现在不做,等待何时?
5 钻石与粗石
6 丑公主的因缘
7 深心是道场
8 菩提心是道场
9 人生没有永远
10 一百岁的出家人
11 三世因果,十二因缘
12 人生为善*美
13 多力五百与老比丘
14 不可缺少一个我
15 放下心中的弓箭
16 分别心带来痛苦
17 决心改过就是佛心
18 发心如初
19 心如白布
20 吃苦了苦,化苦为平常
21 佛魔一念心
22 希望要踏实
23 自然境界即妙法
24 佛陀与牛群
25 自己开拓菩萨道
26 老和尚与小沙弥
27 造福的因缘
28 任劳任怨,欢喜付出
29 用烟条换钢条
30 盲人修钟
31 生灭法即是空
32 结善缘消恶缘
33 失而复得的钱
34 自性光明
35 世间*幸福的人
36 心的药理学
37 破除我相
38 凿隧道的日本武士
39 双脚万能的女孩
40 转苦为乐
41 点亮无尽灯
42 缩小自己,扩大心量
43 分别心与平等慧
44 学做菩萨
45 用心磨出智慧
46 穷子流浪的故事
47 嗔心如火
48 懂得感恩,才有幸福
49 天真就是美
50 乐在众生得安乐
51 刘伯温与赛诸葛
52 种诸善因
53 道心分秒在面前
54 想不开是世间*大的苦
55 “慈来”的法争
56 开口动舌自我祝福
57 爱心、安心、顾好心
58 惜福才有福报
59 舍的意义
60 将心比心得快乐
61 施眼珠的故事
62 七十万的车祸赔偿
63 高低不成零智慧
64 悔过记
65 原谅别人美化人生
66 苦乐一念间
67 *幸福的人生
68 用智慧引导“中途”的孩子
69 一念之差
70 身形易受苦
71 冬天已然过去
72 志愿的清道夫
73 爱的清泉
74 执著于法,愈转愈迷
75 时时用心,时时善解
76 无所不在的“道”
77 知福、惜福、再造福
78 保持“静”的境界
79 出租儿媳
80 有没有安乐死?
81 科学化的佛法
82 普天三无
83 美要从心开始
84 父母情深
85 尊重所选,任事有担当
86 母爱就像长流水
87 卖专心
88 甘愿做,欢喜受
89 叹儿不孝的老阿公
90 乞讨是兴趣
91 不忘本的人生
92 执著“骨灰”的烦恼
93 婚姻的红绿灯
94 心是罪之源
95 善的熏习
96 菩萨道是圆形运动场
97 亲情变成烦恼情
98 改运不如改心
99 悲伤的白狗
100 执迷不悟的女儿
心宽念纯:追求美善人生 节选
《心宽念纯:追求美善人生》: 1 真正的富有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数是因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报。所谓:“富者患失,贫者患得。”家庭贫困或是有欠缺的时候,就会斤斤计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拥有财富、地位,却也时时担心有所损“失”,这都是人生不得自在的原因。 当佛陀在舍卫国时,地方上有一位长者,这位长者有个独生子。长者给儿子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这孩子却非常贡高傲慢、欲望很大,对父母不孝顺,对亲戚长辈没有恭敬心,对朋友没有一点仁义,对家奴非常的刻薄。 年迈的长者把家业付托给儿子,他却变本加厉,对父母更加不孝,目无尊长。事实上,他的内心也很不快乐,他贪得无餍地想:我今天有这么多财产是与生俱来的福,只要我再多求福,天神自会赐给我更多的财产。所以他时常对婆罗门梵志布施结缘,但这是为了求取福报,以得到更多的钱财。 婆罗门梵志对他说,一个月要祭祀多少次,他总是言听计从,几乎每天摆香案祭天,而祭拜的牲礼无数,并供出许多珍宝。如此经过了五年,他的家财却慢慢消耗掉,他的青春消逝,身体也慢慢衰弱了,但他的期待从没有实现过。 不放弃的他,仍继续求财,如此又过了三年,他已经到了倾家荡产的地步,这时他心中很疑惑:为什么我一直求福,却从未得福?后来他听人说,释迦牟尼佛能开解众生的迷惑。于是他到精舍向佛陀请示,恳求佛能赐他致富之道。 佛陀知道他的生活情况及心态后,就告诉他,贫富之道有四种,所得也有四种:一是施多得少;二是施少得多;三是施多得多;四是施少得少。 佛陀解释说:“什么样的人是施多得少呢?就是平时不知付出爱心,只是一心求福。这种人平时不知敬重尊长,不曾孝顺父母,连做人的基本观念都没有,却想要求福,这样的人尽管花了很多钱祭祀,还是无所得啊!第二种施少得多,是当众生需要你时,能及时付出而不求回报;无求的心就是无量的功德。第三是施多得多,别人的事,他能身心投入、出钱出力,心无所求却能得到丰足的回报。第四种是施少得少,这种人甚是悭贪,布施一点点,却认为已布施很多,并计算着自己有多少功德,这种有所求的付出,布施出去不仅没有得到功效,相反的还会造业啊!” 听佛陀的开示,就知道平时做人*重要的是孝顺父母、敬重尊长、亲爱周围的人,甚至要福利人群,这才是真正造福的根源。假如为了“求”福而布施,甚至伤害生灵祭天,则没有福可得啊!总之,*要紧的是:不要有得失之心。 ……
哲学/宗教 宗教 佛教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