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高影响论文评介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法学高影响论文评介

中国法学高影响论文评介

作者:徐剑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13055545

定价:88.0

出版时间:2009-04-01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学高影响论文评介 本书特色

基于主流学术信息公开数据的分析
  追踪法学研究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把握未来学科发展的创新方向
  尽在中国法学高影响力论文
  法学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社会科学,在加强学术传统建设的基础环境下,其以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研究将呈现出学术创新的多种可能。在今后十年中国政治文化体制改革、社会关系调整日益变动的大背景下,只有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社会学、政治学、文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新研究成果的进入,才有可能带来中国法学内在质的真正提升和学术的繁荣。

中国法学高影响论文评介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两大引用数据库CSSI和CNKI、两大文摘数据库《新华文摘》和《复印报刊资料》,采用被引用和被转载两项指标,深入挖掘反映法学学科学术影响力的高被引论文,力图通过客观的定量数据分析,纵览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法学的研究焦点,为今后本学科的学术发展形成一个可供共同讨论的基本框架。

中国法学高影响论文评介 目录

法律程序的意义
中国司法管理制度的两个问题
刑法的价值构造
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20世纪民法回顾
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
物权法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的反思
程序正义论——从刑事审判角度的分析
权力的多元化与社会化
中国反垄断立法问题研究
论“法治”构成要件——兼及法治的某些原则及观念
20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
论不动产物权登记
惩罚性赔偿研究
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法治道路初探
审级制度的建构原理——从民事程序视角的比较分析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当代发展——兼论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重构
制定中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
法治是什么——渊源、规诫与价值
论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
财产权制度的历史评析和现实思考
社会危害性理论——一个反思性检讨
论反垄断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
论信用权
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的改革
市民社会与市民法——民法的调整对象研究
法律职业的定位——日本改造权力结构的实践
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
我国证券法中民事责任制度的完善
论宪法基本权利的直接效力
民事审判中的调审分离
《秋菊打官司》案、邱氏鼠药案和言论自由
权利冲突的几个理论问题
诚实信用原则与漏洞补充
论行政强制执行
中国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私法自治中的国家强制——从功能法的角度看民事规范的类型与立法释法方向
民事再审程序改造论
依法行政论纲
试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WTO、劳工标准与劳工权益保障
程序公正的理念及其实现
民主+宪政一理想的政制——比较宪政国际讨论会热点述评
客观真实管见——兼论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我国物权法应选取的结构原则
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董事会
司法权的本质是判断权——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十大区别
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重述
侦、检一体化模式研究——兼论我国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
附录 论文按专业索引

中国法学高影响论文评介 节选

法律程序的意义  
  季卫东
  一、序言:作为制度化基石的程序
英国,1687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法则,其结果导致了以力学为基础的产业革命。2年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和信教自由令,限制王权、规定王权继承程序、确立立法的至高无上性。与产业发展相配合的组织和制度也陆续完备起来,例如,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又过了4年,股票交易所在伦敦创设。
而在中国,1687这一年,孟子庙落成于邹县,主张民贵君轻的“亚圣”被置于治道的守护神的地位。也是两年后,《大清会典》完成,重新认可强化君权的非常申诉(“登闻鼓”)之制。与宫廷体面相配合的大规模土木工程也不一而足,例如,1695年,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太和殿甫告竣工,不久又开始营造极尽奢华的圆明园。至1709年宁波、绍兴等地的商船贩米活动才终于得到官府的许可。不言而喻,在这种情形下工商业发展的组织、制度条件当然极其匮乏。
一个多世纪之后,中英**次鸦片战争爆发。其结果是我国惨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居庙堂之高的大人们不能不从兵工文化的角度来认真考虑西方的挑战。但是对于保障器物技术发展的法律制的重要性,依然普遍认识不足。比较中日两国在面临西方文明的冲击时的应对措施及其效果可以清楚地看到与当时的我国同样,日本也力求保持政治上的安定和连续性;但又与我国不同,日本自始至终非常注意适时立与经济发展配套的新型组织和制度。两国的差距固然取决于很多原因,但无论如何,我国一味强调经济技先行而轻视制度层面的革故鼎新的偏向,以及后来革命时期一味追求“毕其功于一役”的激变而轻视点点滴的制度建设的偏向,可以说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法律 法的理论 法理学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