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权利与人类义务-(第2版)
动物权利与人类义务-(第2版)作者:【澳】彼得·辛格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1158937 定价:40.0 出版时间:2010-01-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动物权利与人类义务-(第2版) 相关资料
反方2:此外,博爱主要是指上帝,而且延伸到与上帝有关的其他生物。请注意,正如理性生物与上帝有关,在同样的程度上它具有类似的象征,无理性生物也与上帝有关,在同样的程度上也具有类似的痕迹。因此,博爱也要延伸到无理性生物那里。反方3:另外,正如博爱的对象是上帝,信任的对象也是上帝。因为我们相信,天空和大地都是上帝创造的,鱼和鸟都是从水中产生的,会行走的动物和植物都从大地上产生的。因此,博爱也应该延伸到无理性生物那里。正方:博爱之爱除了延伸到上帝和我们的同胞之外,不应该延伸到任何地方去。但是,这里的同胞不包括无理性生物,因为在理性生活中,他们与人没有任何关系。因此,博爱不应该延伸到无理性生物那里。我的回答是,根据之前的陈述(命题13,条目1),博爱是一种友谊。请注意,这种友爱是双重的:第一,这种爱是为了朋友给我们的友谊之爱;第二,这种爱是为了那些我们渴望的善事给我们的朋友之爱。关于第一点,出于博爱,不能关爱无理性生物,这有三个理由。其中两个理由在一般的意义上与友谊有关,这种友谊不能把无理性生物当作其对象,首先,友谊是指向那种我们渴望的善事的人。严格地讲,我们不能对一个无理性动物渴望善事。因为它没有资格拥有美好,这种资格只适合于理性生物,通过其自由意志,他是处置他所拥有的善的主人。因此,先哲亚里士多德说(《物理学》第二章第六),除了在比喻的意义上来说,当我们谈到善或恶的时候,诸如事物之类的东西是不适合的。其次,所有的友谊是建立在生活中某些同胞的基础上的,因为如果不生活在一起就没有适当的友谊,这有如先哲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八章第五十)。于是,在由理性所指导的人类生活中,无理性生物是没有同胞的。因此,除了在比喻的意义上说,与无理性生物的友谊,是不可能的。再次,适当的博爱是无理性生物无法达到的,因为博爱是建立在长期维持的幸福关系的基础之上。因此,我们对一个无理性生物不会有博爱的友谊。然而,我们可以出于博爱去关爱那些无理性生物,如果我们把它们看做是我们所欲求的其他好事,就如我们希望给它们保护是对上帝的敬意或人类的用处一样,因而上帝也是这样出于博爱去关爱它们的。所以,回答反方1是再明显不过的了。 后记 远去的2008年,是一个曾经被人热切期待,但实际来到之后却是令人酸酸楚楚的一年。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这一年发生太多难忘的事情。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国际2008,那么,没有什么比“风云突变”更恰当的了,国际金融风暴让全世界进入经济的寒冬,无论是国际大鳄,还是平民百姓,似乎都在为之打着冷颤。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中国2008,我想,没有什么比“悲喜交加”更合适的了。喜的是我们成功召开了奥运会,填补了中国体育史,乃至中华民族史的一页空白;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全面总结了面向未来的经验启示;在经济寒流中,中国逆势而起,保持着平稳健康协调的发展;悲的是我们遭遇了南方特大冰冻灾害,遭遇了汶川特大地震灾难
动物权利与人类义务-(第2版) 作者简介
彼得·辛格,生于澳大利亚墨尔本,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普林斯顿大学人类价值中心教授,墨尔本大学应用伦理学和公共伦理学中心教授。他是最先产生广泛影响的动物权利的理论捍卫者。主要著作有:Animal Liberation(1975),Practical Ethics(1979),Animal Factories(1980),The Reproduction Revolution(1984), One World Ethics and Globalization(2002).Stem cell Research(2007)。
汤姆·雷根,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哲学系教授,他多年来一直系统地研究动物权利和伦理地位,以其精深的哲学根基和雄辩的说服力,成为这一领域最重要的理论家。主要著作有:Empty Cages:Facing the Challenge of Animal Right(2004),All That Dwell Therein:Essay son Animal Rights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1982),Animal Sacrifices:Religious Perspectives on the Use of Animals in Science(1986),Defending Animal Rights(2001).
译者简介:
曾建平,江西新干人,湖南师范大学哲学博士,伦理学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现任井冈山大学副校长、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西省伦理学会会长。专著有:《自然之思: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寻归绿色——环境道德教育》、《环境哲学的求索》、《社会公德引论》、《环境正义——发展中国家环境伦理问题探究》和译著《生态主义导论》等。代峰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哲学硕士。
法律 经济法 自然资源和环境法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