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文艺学
法律文艺学作者:余宗其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4751805 定价:42.0 出版时间:2014-06-01 出版社:中国物资出版社 |
法律文艺学 本书特色
上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法学界率先发起了“法律与文学运动”,通过研究西方文学名著中的涉法内容,开辟了法律与文学交叉学科的研究领域。《法律文艺学》作者(余宗其)致力于涉法文学研究20余年,根据自己在涉法文学研究方面的心得写成此书,如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涉法文学研究方法论、创作论、鉴赏论、批判论等一并纳入研究视野,构建出用法律视角思考文学理论的新颖体系。
法律文艺学 目录
绪论 文艺学革命宣言一 就文学论文学的学术方式难识文学真面目
二 从理论到理论的学问之道脱离了文学的实际
三 严酷的学术分工割裂了文学的有机整体
四 偏重文学的外部形式因素导致了文学研究的畸形发展
五 长于说“是”短于说“不”的习惯窒息了批驳谬误的战斗活力
六 建立和发展全球性文学理论系统
七 文艺学革命的目标
**编 法律文艺学概论
**章 对象实体
一 什么是涉法文学
二 法律内容
三 文学形式
四 文本现象规律
五 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六 世界文学大师及其名著均与法律有缘
七 昭示着文学研究的法律视角和方法
第二章 理论资源
一 以涉法文学自身为本源
二 哲学基础
三 对既有的法律智慧的广泛吸取与重新建构
四 现有的文学理论支柱为数众多
第三章 发展简史
一 自发研究的历史线索
二 题材论的死胡同
三 法学家的贡献与偏颇
四 进行哲学玄想者不乏其人
五 跨入自觉研究的新时代
第四章 范畴系统
一 对象范畴系统
二 话语范畴系统
三 学科范畴系统
第五章 基本方法
一 抛弃抽象,转到抽象的直接对立面——实证主义方法
二 紧扣法律,读懂读透法律意蕴——文本至上主义方法
三 注重比较,理顺七大法律信息系统的关系——将比较法学与比较文学相结合、求突破
四 不忘考证,究明文学中的法律描写的真实性与科学性——法律考证方法
五 各种方法的共同立足点
第六章 固有特色
一 跨学科性与多学科性
二 宏观性与整合性
三 实证性与实用性
第七章 理论(学术)意义
第二编 涉法文学创作论
第八章 法律内容与文学形式互相结合的基本类型
第九章 法律内容与文学体裁
第十章 法律内容与创作方法
第十一章 法律思想内容与法律描写艺术
第十二章 法律内容的质与法律描写的量
第十三章 法律内容的客观效果与创作动机的主观追求
第三编 涉法文学鉴赏论
第十四章 涉法文学鉴赏的特有方法
第十五章 不同文化心理对涉法文学鉴赏的不同影响
第四编 涉法文学批评论
第十六章 涉法文学批评的标准
第十七章 涉法文学的批评方法
第五编 涉法文学史论
第十八章 涉法文学的体例构想
第十九章 涉法文学的发展规律
第六编 涉法文学美学论
第二十章 涉法文学的法律内容的审美特征
第二十一章 涉法文学的法律内容的理性特征
第二十二章 美学探索的广阔天地
第七编 法律视角下的文学争鸣
第二十三章 中国当代作家笔下的法律错误
第二十四章 对涉法文学作品的误读误解
第二十五章 对非法律的文学批评的批评
第二十六章 纯文学史家的失职与失误
第二十七章 纯美学家对黑格尔《美学》的误解
附录 全球千种涉法文学作品目录
法律文艺学 作者简介
余宗其,1967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研究学会会员、中国法制文学硏究会常务理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涉法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出版的学术专著有《文艺创作心理学》、《作家的形象记忆》、《法律与文学的交叉地》、《鲁迅与法律》、《法律与文学漫话》、《中国文学与中国法律》、《外国文学与外国法律》,参编《法律语言学教程》等。在全国报刊发表文学评论110多篇。另有若干诗作问世。近年在中央电视台《法律讲堂》讲《法说聊斋志异》得到好评。
法律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警察法论纲
下一篇:日本进口食品法规问答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