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有所得-企业工资分配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6-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劳有所得-企业工资分配

劳有所得-企业工资分配

作者:张新民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6210819

定价:18.0

出版时间:2016-07-01

出版社: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劳有所得-企业工资分配 内容简介

  当前,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加快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工作步伐,让民众能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让农民尽快富起来;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用一套政策组合拳,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等等。“法治民生系列丛书”,旨在帮助广大读者在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战略中,能够实际运用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保护好实现好自己的合法权益。  丛书之一《劳有所得:企业工资分配》,以问答形式介绍了企业工资分配的基本知识、工资支付、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低工资、工资集体协商、工资宏观调控,以及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企业福利等相关内容,深入浅出,与企业及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劳有所得-企业工资分配 目录

**编 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基础知识
什么是收入分配制度?
什么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为什么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什么是再分配?
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是什么?
什么是按劳分配?
什么是劳动报酬?
什么是工资?
用人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哪些费用不属于工资?
为什么说劳动报酬(工资)是劳动关系的核心内容?
什么是同工同酬?
同工同酬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我国有哪些法律对同工同酬作出了规定?
同工同酬是否意味着相同岗位拿同样的报酬?
为什么要实行同工同酬?
什么是工资水平?
如何理解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如何理解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什么是标准工资?
什么是正常劳动?
什么是正常工作时间?
什么是正常工作时间工资?
什么是工资总额?
用人单位哪些支出项目不列入工资总额的统计范围?
什么是社会平均工资?
社会平均工资的意义何在?
什么是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现行的平均工资统计范围是否包括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十八大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提出了哪些要求?
《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企业收入分配提出了哪些要求?
《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基尼系数?

第二编 工资支付
什么是工资支付?
什么是工资支付项目?
什么是工资支付水平?
什么是工资支付形式?
什么是工资支付对象?
劳动者对本企业的工资支付制度是否有知情权?
……
第三编 企业内部分配制度
第四编 *低工资
第五编 工资集体协商
第六编 工资宏观调控
第七编 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
第八编 企业福利

劳有所得-企业工资分配 节选

  《劳有所得:企业工资分配》:  什么是再分配?  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实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次调节的过程。再分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收入税。国家及地方政府收取的居民和企业等各收入主体当期得到的初次分配收入依法应支付的所得税、利润税、资本收益税和定期支付的其他经常收入税。政府以此对企业和个人的初次分配收入进行调节。  2.财产税。居民等财产拥有者,根据现有财产状况,依法缴纳的动产税和不动产税,如房产税、遗产税等,政府以此对居民收入进行的调节属于存量调节。  3.社会缴款。居民为维持当前和未来的福利,保证在未来各个时期能获得社会福利金,而对政府组织的社会保险计划或国家职能部门建立的基金所缴纳的款项,如失业保险、退休保险、医疗保险计划等。  4.社会福利。指居民从政府获取的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福利金(如失业金、退休金、抚恤金、医疗保险金等)和社会救济金(如生活困难补助、救济金)。  5.其他转移收支。包括政府内部转移收支;本国政府与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之间的援助、捐赠、会费缴纳等,对私人非营利性机构的捐赠、赞助等转移收支;居民之间的内部转移收支,如城镇居民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收支。  再分配主要由政府调控机制起作用,政府进行必要的宏观管理和收入调节,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公正的基本机制。  我国的收入分配原则是什么?  我国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原则。  什么是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指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个人消费品的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获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在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平等,在公有制内部人们不能凭借公有的生产资料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从而使消费品能够按照有利于劳动者的方式分配。  2.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生产力水平及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着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的数量,制约着分配的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发展,不会像原始社会那样实行平均分配,但产品尚未极大丰富,消费品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还不能实行按需分配,只有实行按劳分配。  3.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这些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承认劳动的差别,把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法律 大众法律知识读物 劳动合同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助益养老-企业年金     下一篇:法律方法(第2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