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

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

作者:徐瑞青 著

开 本:22.0

书号ISBN:9787500463283

定价:

出版时间:2007-05-01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五 以“受众主导”理念创新电视传播形式
 第二节 循环售卖——受众成为商品
  一 电视产品的商品属性
  二 消费社会中,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
  三 收视率成为电视市场的通用货币
第七章 大文化产业链的构建:电视文化的产业属性
 **节 从文化活动到文化产业
  一 文化:从事业到产业
  二 从大众传播工具到巨大的产业价值链
 第二节 电视文化产业的内涵
  一 “数字电视”的广泛运用,将带动“信息内容产业”
  二 电视广告业继续保持电视产业的龙头地位
  三 节 目销售——影视节 目是文化产业的支柱产品
  四 收费电视和点播电视
  五 围绕电视发展相关的产业
 第三节 电视文化产业的新趋势
  一 媒介产业全球扩张,重组构建“大文化产业”链
  二 国内媒介加紧市场化,延伸产业价值链
第八章 电视文化:在批判中建构
 **节 电视文化批判
  一 电视文化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和视觉文化,有可能造成对人文精神的侵蚀和挤压
  二 电视的唯利主义倾向和庸俗化倾向
  三 电视文化的霸权性
 第二节 消费社会下电视文化的责任
  一 电视传播应始终贯穿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应作为电视文化的重要内涵
  二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电视文化应担当起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大责任
  三 电视文化应该着力提高观众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关注入的精神的全面、自由、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 节选

**章 导论
  第二节 为什么要研究电视文化
  一 电视文化是*具渗透力和影响力的图像文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社会、网络社会、电子传播社会的形成,使电视传播技术得以长足的发展,电视文化的崛起具备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和技术环境。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卫星技术、有线电视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视不断地改写着自己的历史,新技术还使电视、电信、电脑、电子消费品、出版和信息服务融合成一个单独的互动式信息工业。这就使电视表现和传播文化的手段及风格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符号化的时代,传播各种图像符号的电视文化成为人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环境。“视频”与“图像”上升为主导性的文化样式,现实由此被转化为无所不在的影像或形象。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符号传播系统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系统发出
挑战。正是由于电视传播技术的重大发展,在当今,没有哪一种文化形式像电视文化那样与人们的生活是如此的紧密关联,如此的不可分离。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实况新闻、体育赛事、娱乐、电视剧、电影、音乐、商业广告,等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家庭、办公室、商场甚至旅行的飞机上。
人们常常认为,现代社会与前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差异。这种差异的特征之一就是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完全被图像和信息所包围。图像和信息源于众多渠道,包括广告、时装、家用品式样、电视、报纸、书籍等。结果,现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完全符号化,尽管人们对此多未觉察。
  ……

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 作者简介

徐瑞青出生于浙江杭州。杭州大学工业心理学学士,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博士。曾任浙江工业大学教师、国家计委《中国经济导报》国际部副主任。现为中央电视台总编室主任编辑。近年来,主要从事收视率分析和观众调查研究、先后发表了《电视业:如何把握和应对变化中的观众需求》、《青少年观众的收视特点和收视意愿分析》等专业论文20余篇,参与电视剧吸引要素研究、电视节目形态分类研究、青少年观众的收视需求和偏好研究、数字电视发展状况及对电视收视的影响等多项课题,编辑出版了《中国电视观众现状报告》等多部论文集。

电视文化形态论(兼议消费社会的文化逻辑)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社会科学 新闻传播出版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说课的变革     下一篇:实用应用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