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陷阱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育的陷阱

教育的陷阱

作者:徐平利 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3374397

定价:29.0

出版时间:2008-05-0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的陷阱 内容简介

《教育的陷阱》打破了我们过去对教育的神化认识,拆开教育的表象,深入教育的内里,让我们看教育存在的问题。作者从“教育成为一种面向技术和工具的欲望机器”的整体判断出发,分析教育欲望的本质及其当下表现,有时是悲观的,但他同时又分析作为教育欲望载体的知识分子,他看到“在知识分子的灵魂深处,教育欲望不是制造城市表象的机器,不是一见名利就不顾一切的狂奔,却是一种悲悯心和责任感的撕扯”。作者对教育问题采取的方法不是那种死板的学究式的理论演绎,也不是那种由下往上的琐屑的案例分析和求证,他的方式是对当下教育作总体性精神批判,这个方法也是有效的。他的总体性批判论域包括“教育欲望的城市话语霸权”、“城市身份和智识权力”、“教育性还是训练性”等教育哲学问题。

教育的陷阱 目录

教育:悲悯心和责任感
寻找教育的“红树林”
终结陷阱
**章 引言
 题一 寻觅者的欲望及其城市表象
 题二 教育欲望的城市隐喻和哲学想象
 题三 悲悯心和责任感的撕扯
第二章 城市生活的教育社会学解读
 题一 城市生活:人为什么要这样表演
 题二 教育欲望的城市话语霸权
 题三 表现者及其表演的荒谬性
 题四 部分学校:伪善的名利场
 题五 被异化的教育欲望
 题六 走出城市表象
第三章 浮躁、焦虑及其狂欢:解剖深圳城市的教育欲望
 题一 浮躁不安和紧张焦虑的文化情绪
 题二 教育强市和深圳人的痛
题三 依附教育
题四 “强人”治校的辉煌业绩
题五 寻找深圳城市的教育哲学
第四章 城市身份和智识权力
题一 城市身份的表象意义
题二 智识权力的乌托邦
题三 天才及其压抑
题四 获取“城市身份”的集训营
题五 教育“群氓时代”的诞生
第五章 教育性还是训练性
题一 请在我们的毕业生就业时忏悔
题二 元凶:训练性“教育”
题三 教育是启迪人的灵性的艺术
题四 权力幻象崇拜:训练性“教育”的土壤
第六章 时尚的假教育和教师无用论
题一 假教育的伪善面目
题二 请看如今的学校教育环境
题三 甚爱必大费
题四 当今中国谁做教师
题五 教师无用论
第七章 从乡村到城市:欲望还是表象
题一 小人物的奋斗
题二 快的脚步和慢的生命:谁之过
题三 教育回归:问题解决了吗?
后记

教育的陷阱 节选

第二章 城市生活的教育社会学解读
 题一 城市生活:人为什么要这样表演
  在城市里,人们期望购买更多的住房,因为生存的不稳定感似乎越来越强;人们期望给门窗加上重重保险,因为安全感似乎越来越差;人们期望参加更多的社会团体,因为归属感越来越弱;人们互相帮助但缺乏感情,频繁接触却彼此怀疑。当种种欲望满足之后,人们又陷入表象的丛林里难以自拔。
人与人之间的复杂感情表现为“离不开又见不得”。寻觅者追寻城市美好生活的感情具有同样的复杂性:既希望自己尽快被“城市化”,却又很讨厌“城市化”的异化功能。有什么办法呢?权力和金钱的欲望像无解的魔咒一样附着在寻觅者身上,它们时而是城市化的动力,时而又转化成阻力。这种被欲望缠绕的城市化过程已经形成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它具有势不可挡的侵略性,无论人们生活在何处,“他们都受到城市的机构和人的力量通过通讯与交通给他们带来的影响”。
既然城市化是必然趋势,寻觅者就应学会在欲望的动力与阻力之间找到和谐,或者说要善于控制欲望,以免其极度膨胀。但是,帮助寻觅者控制欲望的使命由谁担当呢?教育——寻觅者说,教育能够帮助我们理性思考,帮助我们弄清城市表象,并且帮助我们控制住不断膨胀的欲望,教育是一种伟大的理性力量。
  问题是,如果寻觅者委托权力和金钱的城市化欲望当差怎么办?那时候,教育自身的权力中心主义和物质功利主义欲望就开始膨胀了,一种装扮时尚的“假教育”就会堂而皇之地登台表演。  
  ……

教育的陷阱 作者简介

徐平利,教育学者,陕西人,现居深圳。代表作有《我的痛苦谁知道》《素质教育实验纪实》《追忆深圳教育的似水流年》《请在我们毕业生就业时忏悔》。

教育的陷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上一篇:马氏文通研究     下一篇:现代常用文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