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与犯罪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传媒与犯罪

传媒与犯罪

作者:(英)朱克斯 著,赵星 译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1106037

定价:33.0

出版时间:2006-04-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传媒与犯罪 本书特色

我国的法制报道的数量在极其迅速的增加……中国的媒介在普法宣传上做了实实在在的巨大努力,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到了应该更加冷静、理性、科学地反思、研究犯罪报道对公众、对儿童、妇女的影响以及与社会的和谐环境营造等众多严肃的问题的时候。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理论研究还相当薄弱,急需有所突破。因此,在这样的时候,这本关于传媒与犯罪的理论译著对我国传媒业和法律界都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副总裁  张 海 潮
在过去几十年,不时有来自犯罪学和其它多到令人不解的学科领域的学者们开始表达他们对传媒和犯罪的关系的观点,那些在此领域中工作和教学的人常常能感受到一种人们可以放心援引的关于传媒和犯罪关系研究的权威、系统的和*新版本的缺乏。伊冯·朱克斯就给了我们一本这样的著作,我们对她深表感谢。朱克斯是那些少数在犯罪学和传媒学两个领域中都颇有建树的学者之一……本书不仅包含有关犯罪和传媒的讨论,它的内容还远远超出这些内容。本书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和令人钦佩的成果。      
                基尔大学教授 Richard Sparks
在当代传媒发展和对犯罪问题充满忧虑和关心的背景下,本书回顾了传媒与犯罪领域所讨论的核心问题。除此之外,本书在思想上富有启发性、说理透彻、易于理解并充满睿智,绝对是一部好书。                        设菲尔德大学博士 Maggie Wykes

传媒与犯罪 内容简介

本书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鲜明观点,对许多我们平时耳濡目染的传媒现象进行了拷问。例如,充斥着警察、犯罪、监狱犯人、法庭的侦探片为何能统治了全球、垄断了世界?为什么我们这些观众如此着迷于犯罪和道德的偏离?如果传媒关于犯罪问题的传播可以如此成功地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它们能否成功地影响公众的行为和观念或增加公众对犯罪的恐慌?传媒对犯罪的兴趣是否有害?大众传媒和犯罪之问的关系到底如何……
本书能够帮助在不同研究领域和学科之间建立理性的联系,并帮助读者在和政策、法律、伦理等方面相联的大背景中去理解犯罪研究和刑事司法。本书对于在犯罪学、传媒学、社会学、性别学、心理学和法学领域中做研究的学子们而言是一部必读著作。

传媒与犯罪 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致谢
**章 理论化的传媒和犯罪
第二章 犯罪新闻的结构
第三章 传媒和道德恐慌
第四章 传媒对儿童的塑造:“邪恶怪物”和“悲惨的被害人”
第五章 传媒的女人厌恶:妖魔化的妇女
第六章 犯罪观察
第七章 犯罪和监管文化
贬损、感情用事和神圣化:总结性的思考
参考文献
术语表
索引
译后记

传媒与犯罪 节选

第二章 犯罪新闻的结构
个体化
新闻的个体化标准与简约化和风险相关联(参见47页)。对犯罪的个体化定义和对个体反应的理性化强调被优先于更复杂的文化和政治解释。正如上面所描述的那样,传媒力图致力于一个拟人化的过程以使故事简约化并使它们更具吸收力,这使得事件被视为人的行为或人们的反应。相应地,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问题倾向于被报道成个人利益之间的冲突[例如,首相和反对派领导间政治意识形态和政策之间复杂的关系可能会通过例如像“毒品沙皇”(Drug Tsar)这样简单的形象来体现]。正像Fiske指出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事件的社会原因迷失了,个人的动机被假定为所有行动的起源(Fiske,1987:294)。
无论是加害者还是那些潜在的被害人都被构建在一个个体主义的框架中,简单讲,就是犯罪常被描述为“冲动的、孤独的、行为不端的、缺乏理性的、类似于野兽的、富有攻击性和暴力性的”这些(Blackman和Walkerdine,2001:6)所有暗中指向犯罪者具有非自主的机能状态和规范性社会联系缺乏的特征(参见第六章关于电视节目Crime UK中对加害者的建构),绝大多数罪犯被视为展示个人异常的信号或标识,但是,一项检验哪些是犯罪的“*坏”类型的研究表明,系列杀人是那种将“暴力”崇尚为“适当的、男子46汉式的对挫折的反应”的文化以及那种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以发掘自我和实现自我冲动的文化的必然结果。
^

传媒与犯罪 作者简介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新闻传播出版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