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谈儿童能力培养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大师谈儿童能力培养

大师谈儿童能力培养

作者:张启福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2144373

定价:30.0

出版时间:2009-05-01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假如说,1个少年在写作文时,他要考虑怎样写每一个单字,而在解题时,他要冥思苦想简化乘法的公式,这样他是什么也想不出来的。学生对许多东西不需要考虑,在智力工作中应当运用自如。正如熟练的钳工拿工具时不需细看一样,因为它熟悉自己工具的每个特征。同样的道理,智能工作熟练的学生从自己记忆的库房中去取出*基本的原理也用不着紧张的集中思想。
这对少年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抽象思维的蓬勃发展使少年对必须牢记的基本原理产生独特的轻视心理。(既然世界在时间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为什么去记某一个公式?)但是进行抽象思维不可能没有对具体事实和具体事物的了解。如果一个人的记忆中没有“随手可取的”基本原理,他在少年时期就会思想表达不清楚——因为他的思想很乱,而这对整个智力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们很重视引导学生对*基本的原理进行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思想教育室”中放着直观教具和仪器,专门用来做自我测验和训练记忆(例如,数学电笔)。每个少年都有一本笔记本“供自我测验”用,学生在笔记本上记着,什么是需要永远保存在记忆中的:代数公式,物理公式,化学方程式。在有关心理素养的座谈会上我教少年们把时间分成几段,每隔一段时间检查一下记住教材的情况。
在低年级我们把很大的注意力放在学会阅读、书写、议论、观察和表达思想上。如果到了少年期这些能力得不到加强和提高,少年学习起来就很困难。
我们每个教师都十分重视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少年期*重要的是训练默读。六七年级学生应当会抓住长句各个部分的完整意思。不具备这种能力少年的思维就迟钝,思想仿佛停留在无数死胡同面前。如果抓不住长句中各个完整的、逻辑上独立部分的意思,不能猜出句子某一部分的内容,甚至一个句子读不到底——这一切不仅会影响当时学生的成绩,而且影响他大脑中的生理解剖过程。不会阅读的情况压抑了*细的联想纤维的可塑性,而这些纤维是保障思维器官中枢之间的联系的。谁不会阅读,谁就不会思维。
所有这些事物都不是无足轻重的,其间潜伏着智能上局限、智力生活贫乏的可怕危险。不仅在低年级需要进行训练。对少年进行这种训练要求所有教师具备很高的教育素养。我们每个教师都做到了在五六年级继续训练表情朗读。训练表情朗读是必要的。没有表情朗读不可能培养既用眼睛又从意思上抓住长句中的逻辑完整部分的能力,培养理解并及时转到阅读下面部分的能力。换句话说,需要教少年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这种能力所形成的心理上的难度是激起大脑内部力量的外部动因。
教会少年阅读!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童年期思想灵敏、接受力强、好钻研,到了少年期都变得智能平平,对知识冷漠、怠惰呢?因为他不会阅读。人脑——这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果某一部分不够发达,整体的工作就停滞。脑半球的皮层上有管理阅读的部位,它们是同大脑的*积极的、*有创造力的部分联系着的。如果在管理阅读的部位有了死角,皮层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发展就停滞。还有一种危险性:脑半球皮层上完成的过程是不可逆转的。如果一个人在少年期没有学会既用眼睛又从意思上抓住句子的逻辑完整部分和整个句子,那么他将永远也不会有这种能力了。
我们思考一下这种情况:个别少年很少做家庭作业,却仍然成绩不差。这不一定能用他们有非凡的才能来解释,这往往是由于他们善于阅读。善于阅读本身发展了他们的智力。
我们也注意使书写运用自如。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一套书面练习体系,少年们每门课程所规定的单字和词组练习书写。我们教少年分头注意听和写的训练。谁在课堂上完成不了这个工作,就要做补充练习。
在语文课上发展观察力和正确表达思想的能力。去思想和语言的源泉旅行已纳入自我教育的范畴。
  如果我当教师 叶圣陶
我现在不当教师。如果我当教师的话,在“教师节”的今日,我想把以下的话告诉自己,策励自己,这无非“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意思。以前种种是过去了,追不回来了;惭愧是徒然,悔恨也无补于事;让它过去吧,像一个不愉快的噩梦一个样。
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做朋友,真心要他们做朋友的亲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保持它;有了忧虑,我将设法消除它。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做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就粗浅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细微*切近的事物人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的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又如菜蔬的种植,我要教他们经心着意地做,根人土要多少深,两本之间的距离要多少宽,灌溉该怎样调节,害虫该怎样防治,这些都得由知识化为实践;直到他们随时随地种植植物,总是这样经心着意,才认为又养成了一种好习惯。这样的好习惯不仅对于某事物本身是好习惯,更可以推到其他事物方面去。对于开门关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还肯作奸犯科,干那些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对于种植蔬菜那样切近的事,既因功夫到家,收到成效,对于其他切近生活的事,抽象的如自然原理的认识,具体的如社会现象的剖析,还肯节省工夫,贪图省事,让它马虎过去吗?
我当然要教小朋友识字读书,可是我不把教识字教读书认作终极的目的。我要从这方面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有一派心理学者说,思想是不出声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一个词儿,不但使他们知道怎么念、怎么写,更要使他们知道它的含义和限度,该怎样使用它才得当。一句句子,不但使他们知道怎么说、怎么讲,更要使他们知道它的语气和情调,该用在什么场合才合适。一篇故事,不但使他们明白说的什么,更要借此发展他们的意识。一首诗歌,不但使他们明白咏的什么,更要借此培养他们的情绪。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