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

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

作者:唐磊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08613246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08-12-01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 本书特色

《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是对徐友渔、周国平、苏国勋、何光沪、钱满素、高全喜、刘东、王逸舟、于沛、陈力丹、汪晖、陈晓明、渠敬东、陈明、许宏等十五位,80年代毕业于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毕业生的访谈录总结,《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挖掘了十五位人文社会研究者的主旨思想,探讨了他们对于人文学科在改革三十年中的发展变迁以及对我国社会的影响。

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 内容简介

简介   本书以访谈的形式采访了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的十五名毕业生。他们从自己的专业出发,回顾并阐述了文学、哲学、宗教、历史、考古、新闻学等人文学科在改革三十年中的发展变迁及其对国人思想的启迪和对社会的启蒙作用,内容全面、异彩纷呈。

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 目录

徐友渔:为着启蒙艰难前行周国平:生命的价值与追寻苏国勋:通过韦伯思考中国现代性问题何光沪:此心安处是何乡钱满素:美国文明研究的自由视野高全喜:寻找通往大国的政制之道刘东:理论之上的心智王逸舟:中国只有改变自身才能影响世界于沛:历史的民族记忆与世界史观陈力丹:新闻学的“拨乱反正”汪晖:对现代中国思想的整体反思陈晓明:回眸三十年来文坛渠敬东:失范社会与道德秩序的重建陈明:当代中国的儒者之维许宏:发掘*早的“中国”

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 节选

《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以访谈的形式采访了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各专业的十五名毕业生,他们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以哲学、新闻学、宗教、历史等多个视角回顾阐述了中国人文学科在改革三十年中的发展变迁及其对国人思想的启迪和对社会的启蒙,内容全面,异彩纷呈。

三十年三十人之激扬文字(思想社会卷) 相关资料

问: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之一,您的学术成长之路应该说很顺利,能谈谈您求学的体会吗?答:我是复旦大学社会学系88级的本科,那是复旦社会学系第一次招本科生,当时的系主任是谢遐龄。硕士研究生在复旦大学哲学系。1995年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读书。尽管专业来回跳动,但这些年一直都是坚持自己的兴趣,就是在哲学和社会理论之间。来社科院读书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以前在学校里发现纯粹做观念研究的人的经验感不强,而在社会学所能让你有感受现实的机会,比方参加调研或者其他形式的交流,有了经验感你慢慢会体会到理论研究和实际之间的关联是什么,这个很重要。另外就是导师对我的帮助。我读博士时的导师李汉林是德国比勒费尔特大学社会学博士毕业,虽然在学术兴趣上我比较偏重理论,他比较偏重经验研究,在兴趣上其实并不完全一致,但他的教学方法很厉害。首先一入门就跟我反复商量确定论文题目,要求从理论出发但要有一定的现实感,他当时正关注失范问题,而我随之也越来越体会到失范对于理解整个现代社会处境的重要意义。另外,李老师基本不开课,但每周都会找我去谈一两个小时,他不指定谈话内容,只考察我谈的内容他是否能听懂,但是这个听懂不是字面上的,而是考察你的逻辑是否正确、思路是否清楚,这是他在德国留学的一个经验。这一点很锻炼人,每周都相当于一次大考。社科院的教学风格有它独特的地方。首先它不是规模培养而是师徒培养,也就是说它依靠的不是课程体系而是面对面的师徒制培育,所以这种教育不仅是学问上的同时也是为人上的。另外,社科院学生不多,所有不同专业的学生和教授们能经常在一起,很容易形成资源共享。钱穆说过治学的两个法宝即通和专,社科院正是有这个特点,每个专家都能专到非常专的程度,同时又是通的,视野、气局比较开阔。在我看来,社科院的风格最符合学者成长的规律,即自然成长,研究生院没什么课,你就自己看书吧,不看书的人自动会被淘汰或者转行,坚持看书的人就会自然成长。问:提到博士论文也是您的成名作《缺席与断裂:有关失范的社会学研究》,我想问为什么您如此关注“失范”,并把他作为理解当代社会情境的重要视角?答:做这篇论文我不只是为了关注西方思想传统中有这样一个主题,并且是为了反思我们今天的基本生活感受。这个基本感受是什么呢,就是在一个急剧变迁的社会,人感到无所适从、充满了紧张感,简单说就是今天社会里的人找不到能够让他安身和安心的地方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总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