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作者:约翰·杜威|译者

开 本:32开 Pages Per Sheet

书号ISBN:7107174622

定价:20.7

出版时间:2005-06-01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本书特色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作者杜威为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内容简介

内容提要:本书作者为美国著名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创始人。本书选了他两部代表作。它们围绕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经验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述,反映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目录

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评介(1)我们怎样思维——再论反省思维与教学的关系(1) 新版序言(7) **版序言(9) **部分 思维训练的问题 **章 什么是思维(11) 一、思维的各种不同的意义 (11) 二、思维的中心因素(16) 三、反省思维的各种形态(18) 四、本章要点(21) 第二章 为什么必须以反省思维作为教育的目的(23) 一、思维的价值(23) 二、需要经常控制的倾向(28) 第三章 思维训练中的天赋资源(38) 一、好奇心(39) 二、暗示(42) 三、秩序(47) 四、教育上的若干结论(52) 第四章 学校情境与思维的训练·(54) 一、导言:方法和情境(54) 二、他人习惯的影响{(56) 三、学科性质的影响(59) 四、当前流行的目的和观念的影响(61) 第二部分 逻辑的探讨 第五章 反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心理过程和逻辑形式(65) 一、形式的思维和实际的思维(65) 二、教育与形式的关系(71) 三、训练和自由(77) 第六章 推论和检验的实例(81) 一、反省活动的范例(81) 二、推论未知的事物(84) 三、思维活动是从疑难的情境到确定的情境(87) 第七章 反省思维的分析(90) 一、事实和观念(90) 二、反省活动的基本功能(93) 第八章 判断在反省活动中的地位(103) 一、判断的三个要素(103) 二、分析和综合:判断的两种功能(109) 第九章 理解:观念和意义(113) 一、暗示和假设的观念(113) 二、事物和意义(117) 三、事物获得意义的过程(120) 第十章 理解:概念和定义(127) 一、概念的本质 (127) 二、概念是怎样产生的(131) 三、定义和意义的组织(135) 第十一章 系统的方法:事实和证据的控制(140) 一、方法是对事实和观念的有意检验(140) 二、方法在资料鉴别中的重要性(142) 第十二章 系统的方法:推理和概念的控制(151) 一、科学概念的价值(151) 二、在教育上的重要应用:几种特殊的弊端(154) 第十三章 经验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159) 一、经验的含义(159) 二、科学的方法(162) 第三部分思维的训练 第十四章 活动和思维训练(169) 一、活动的早期阶段(169) 二、游戏、工作及类似的活动形式(172) 三、建造性的作业(178) 第十五章 从具体到抽象(181) 一、什么是具体(181) 二、什么是抽象(186) 第十六章 语言和思维训练(189) 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189) 二、语言方法在教育上的误用(193) 三、语言在教育上的应用(196) 第十七章 思维训练中的观察和知识(203) 一、观察的性质和价值(203) 二、学校中的观察方法和材料(207) 三、知识的传授·(210) 第十八章 讲课和思维训练(213) 一、关于讲课的错误观念(213) 二、讲课的作用 (214) 三、讲课的进行(219) 四、教师的作用 (223) 五、欣赏(225) 第十九章 一般性的结论(227) 一、无意识的和有意识的(227) 二、过程和结果(230) 三、远和近(234)经验与教育(237) 前言(241) **章传 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的对立(243) 第二章 需要一种经验的理论(248) 第三章 经验的标准(254) 第四章 社会的控制(267) 第五章 自由的性质(275) 第六章 目的的意义(279) 第七章 进步的教材组织(284) 第八章 经验——教育的方法和目的(297)杜威生平与著作年表(299)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节选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中的《我们怎样思维》和《经验与教育》是杜威的两部代表作。它们围绕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经验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述,深刻反映了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了解和研究杜威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 相关资料

书摘章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的对立 人类喜欢采用极端对立的方式去思考。他们惯用“非此即彼”(Either or)的公式来阐述他们的信念,认为在两个极端之间没有种种调和的可能性。当他们被迫承认极端的主张行不通的时候,他们仍然认为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只是实际的环境迫使我们不得不采取折中的方案。教育哲学也不例外。教育理论的历史表明了教育内发说和教育外铄说两种观念的对立:前者认为教育以自然秉赋为基础,后者认为,教育是克服自然的倾向,通过外力强制而获得习惯的过程。 就现时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对立的倾向表现为传统教育和进步教育二者之间的对立。如果对传统教育的思想不作精确的说明,那么可以概略地表述如下。第一,把过去已经拟订好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作为教材,因而,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的体系传授给新的一代。第二,在过去,已建立了各种行为的标准和规则;道德训练就是形成符合这些规则和标准的行动的习惯。第三,学校组织的一般模式(我所指的是学生之间的关系和师生之间的关系),同其他社会机构相比,具有极为显著的特征。只要回想一下普通的教室、课程表、班级的划分、考试和升级的制度以及各种维持秩序的规则,我认为你就会理解“组织的模式”的涵义了。例如,你把学校里的情景同家庭里的情景作一比较,你就能辨别出学校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形式的明显的区分了。 上面提到的三个特点规定了教学和训练的种种目的及方法。主要的目的或目标是使青年一代获得教材中的有组织的知识体系和完备的技能,以便对未来的责任和生活上的成功作好准备。因为,教材以及正当行为的标准是从过去承继而来的,所以,总的说来,学生的态度必须是温良、忍受和柔顺的。书籍,特别是课本,乃是过去的学问和智慧的主要代表,而教师们的职能则是使学生同教材有效地联结起来。教师们是传授知识技能和实施行为规则的执行者。 我作了这样简短的概括,目的不是为了批评这种基本的哲学。所谓新教育和进步学校,就其本身而言,就是对传统教育感到不满意而兴盛起来的。实际上,新教育和进步学校的兴起就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批评。如果把这种含蓄的批评明确地表达出来,可以看出有如下几点涵义。传统的计划,本质上是来自上面的和来自外部的灌输。它把成年人的种种标准、教材和种种方法强加给仅是正在缓慢成长而趋向成熟的儿童。它所规定的教材、学习和行为的种种方法,不适合儿童的现有能力,二者之间差距极大。这些教材和方法,超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教育 教育理论

在线阅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