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作者:王文槿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2777821 定价:36.0 出版时间:2010-07-01 出版社:海洋出版社 |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 本书特色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中国职业教育协会2008-2009年度课题(100153)《行业参与职业院校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行业参与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既有it行业企业投身教产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又有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收获与转变,更有校企合作课程研发的精彩案例。
本书献给:
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职业院校的领导、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及企业参与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朋友们。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 目录
**章 中国lt行业的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节 中国it行业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
二、it产业(行业)
第二节 it行业的人才需求
一、对毕业生信息能力的要求
二、对职业院校利用信息技术的要求
第二章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节 职业教育的性质决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的性质
二、职业教育的作用
三、新经济形势下各国都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四、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现代化职业教育模式需要校企合作支持
一、需求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
二、一些国际案例
第三章 it行业企业投身教产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节 it行业校企合作的特殊困难和积极探索
一、在我国开展校企合作的困难
二、it行业校企合作的特殊困难和积极探索
第二节 ceac——联合院校和企业的平台
一、ceac的定位
二、ceac在参与、推进教改过程中的作用
三、ceac自身服务能力的提升
第三节 新华教育集团——课程开发和教材改革
一、调研论证,确定方案
二、产品研发,立体资源
三、分布试点教学,检验研究成果
第四节 思远it学院——独特的课程研究方法
一、行业研究与课程研发的流程框架
二、行业研究与课程研发的实施
第五节 若森公司——以科研成果带动教学改革.
一、若森“曼陀罗”技术
二、若森动漫人才培训项目
第四章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收获与转变
**节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打造“工学交替”、“校企互嵌”的教学平台
一、工学交替
二、校企互嵌
第二节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以“任务包”带“课程包”,促进从学生到职业人的
转变
一、确立了工学结合、双证沟通的学习领域课程教学“工作任务包”
二、根据“任务包”设计相应的高职专业的“课程包”
第三节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试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尝试校企无缝对接
一、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加强核心课程建设
二、以行业为背景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学生能主动适应职业岗位
三、以生产为主线开发专业课程,加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理论课与实践课综合化,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应职能力
五、突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四节 山东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尝试专班、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班人才培养模式
……
第五章 对it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回顾与思考
附录
参考文献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 节选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行业参与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成果,既有HT行业企业投身教产结合的探索与实践,又有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的收获与转变,更有校企合作课程研发的精彩案例,《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献给: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职业院校的领导、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及企业参与教产结合、校企合作的朋友们。
教产结合课程改革实践研究-高.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能力本位课程 相关资料
插图:1.来自岗位能力要求的驱动21世纪是一个知识、信息、通信的时代,是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经济的繁荣不直接取决于资源、资本,硬件技术的数量、规模和增量,而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和利用,知识的产生、传播、加工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而它的核心是信息技术,它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进入新世纪,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其中工业和服务业的增长更快,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使得服务行业和工业行业用工人数的比例不断上升,在发展较快的地区和企业中,劳动力非常短缺,尤其是技术型劳动力。同时,我国面临着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成为制造强国的良好机遇,但中国能否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关键还是人的因素,特别是从事生产和管理实践的劳动者。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对劳动力大军的技术及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样,也对以培养合格的就业劳动力人才为主要功能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提出了要求。为了使毕业生在就业时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尽快适应岗位需求,职业院校既要在课程内容中呈现信息技术,又要在教学手段中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信息技术。为了适应工业信息化对人才的需求,职业学校不仅要以信息化手段培养信息技术毕业生,还要以信息化手段培养其他专业毕业生,培养他们的专业技能和信息技能。离开信息化环境或情境,很多信息技术都是无法掌握的。比如财会专业的“用友软件”,如果不是使用公司提供的教学版进行实训,毕业生无法达到行业的上岗要求。再比如操作型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都需要掌握不同程度的信息技术,这些信息技术离开特定的信息化情境是无法培训出来的。
社会科学 教育 各类教育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