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文献学
中医古籍文献学作者:张灿玾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30385406 定价:228.0 出版时间:2013-09-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五、以制版工艺区分
六、以写本种类区分
七、以活字种类区分
八、以字体、行款区分
九、以纸质区分
十、以颜色区分
十一、以版式区分
十二、以刻印质量区分
十三、以内容区分
十四、以用途区分
十五、以流通情况和价值区分
第六节 书版款式与书形称谓
一、书版的款式及题文
二、书形称谓及附属装置
三、书品
第七节 历代刻本特点
一、宋代刻本特点
二、元代刻本特点
三、明代刻本特点
四、清代刻本的特点
第八节 版本鉴定
一、版本鉴定的内容
二、版本鉴定的方法
三、版本鉴定的依据
第九节 版本源流
一、版本源流考证的重要意义
二、版本源流是古籍流传的必然结果
三、版本源流考证的内容
四、版本源流考证的方法
第九章 中医文献的著录
**节 书目著录释义
第二节 引书著录
一、引书的形式
二、引书的方式
三、称引方式
四、引书举例
五、国外医籍引书举例
第三节 附录书目著录
一、附录书目类
二、附录方式
三、称引方式
四、附录书目举例
第四节 目录著录
一、目录的涵义
二、目录的体制与类型
三、目录的种类
四、著录体式举例
五、史书七志经籍、艺文著录医书解析
六、著录医籍之重要书目简介
七、中医图书目录类例
八、图书目录的功用
第十章 中医古籍校勘
**节 校勘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古医籍校勘的历史概况
第三节 古籍多层次结构及形成原因
第四节 古籍讹误基本情况
一、文史古籍讹误常例
二、古医籍讹误常例
第五节 校勘的依据和条件
一、校勘的依据
二、校勘的条件
第六节 校勘方法
一、校勘的一般方法
二、校勘的具体方法
第七节 校文的处理方式与校勘体裁
一、校文处理方式
二、校勘的体裁
第八节 古医籍校勘的一般程序
第九节 校勘记与叙例的书写方式
一、校勘记书写常例
二、叙例的书写方式
第十节 校勘注意事项
一、学识务博
二、择本务善
三、行断务明
四、校改务慎
五、出据务实
六、工作务细
第十一章 中医古籍注释
**节 古医籍注释的历史概况
第二节 注释的体裁与类别
一、注释的体裁
二、注释的类别
第三节 注释的内容与方法
一、注释的内容
二、注释的方法
第四节 旧注误释举例
一、曲就误文而释误例
二、不辨坏文而释误例
三、虚实未详而释误例
四、不辨通文而释误例
五、句读断破而释误例
六、未详词义而释误例
七、异说求同而释误例
八、不明体例而释误例
九、因袭旧说而释误例
十、逞奇标新而释误例
第五节 注释注意事项
一、结合语言的时代性,根据实际,进行注释
二、考析疑义与歧义,并存异说
三、注意学术源流
四、充分利用本证本训
五、充分运用前人旧注与其他文献资料
六、引文要准确,尽可能使用**手资料
七、选择版本
八、详略得当,繁简适宜
九、义有未尽,酌加按语
十、不攘人善,不没其实
第十二章 中医文献的类书与丛书
**节 类书
一、类书的基本概念
二、类书的起始与发展
三、类书的体制
四、中医学的类书
五、类书之利弊
第二节 丛书
一、丛书概况
二、丛书之滥觞
三、丛书历史发展简介
四、医学各类丛书例述
五、丛书的利弊
第十三章 中医文献的聚散与辑佚
**节 古文献散亡的原因
第二节 古医籍散亡情况概述
一、古籍征引例述
二、书目著录例述
三、史传记载例述
四、出土文献例述
第三节 古医籍亡佚及遗文存留概况
一、书、文并亡
二、书虽亡而知其大义
三、书虽亡而文未亡或基本未亡
四、大部分亡佚而体例尚明
五、大部分亡佚而体例亦不明
六、小部分亡佚
七、存有部分或少量遗文而不知所出者
八、书已亡而仅凭追忆而尚存余义者
第四节 古医籍辑佚的由来与开展
第五节 辑佚书例述
第六节 辑佚工作注意事项
第七节 辑佚工作重要意义
第十四章 中医古籍辨伪
**节 历代辨伪简述
第二节 造成伪书的原因
第三节 辨识伪书的方法
第四节 古医籍辨伪类例
一、依托上古之作
二、假借仙家之作
三、假异人之传授
四、依托先世之作
五、假名人之作
六、假古著遗篇之作
七、假前世之遗名而伪造成书
八、拾前人遗文而补缀纂次成书
九、真书之中间有伪文
十、书贾为牟利而造伪
十一、后人不知所出,而误以为自著
十二、真伪之疑
第五节 丛书辨伪举例
第六节 古医籍辨伪的重要意义
参考引用书目
编后语
中医古籍文献学 作者简介
张灿玾,字昭华,男,1928年7月出生,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1944年从祖父与父亲学医,1959年在南京中医学院教研班结业后,调山东中医学院工作。曾任系主任、教务处副处长、院长等职。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委员及文献分会常委与仲景学说专委会顾问、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顾问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协委员、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理事、山东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红十字会理事等职。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红十字会会长且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齐鲁京剧爱好者协会会员。 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已60余年。自20世纪80年代始,主要从事中医文献研究与古籍整理。1983年被卫生部指定为华北山东片古籍整理学术牵头人及部级重点整理研究课题《甲乙经》校注的主编人。近十余年,在报刊发表论文70余篇,校注与校点中医古籍十余部,其中《针灸甲乙经校释》、《素问校释》及《针灸甲乙经校注》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另有4部获厅局级奖。自撰百余万字《中医古籍文献学》专著一部,获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主编《中医文献学》及《中医文献发展史》,2004年主编《黄帝内经文献研究》。1988年及1995年两次被山东省委与省府评选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999年12月,被山东中医药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3年9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中华中医药学会成就奖”,并聘为终身理事。2003年12月,山东省人事厅与卫生厅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名老中医药专家”及“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称号。2006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9年5月,在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组织的“国医大师”评选中,被授予“国医大师”荣誉称号。 自幼喜欢诗词,从青年时代至今仍坚持对古诗词进行阅读与研究。自50年代起,开始进行写作,80年代以后,有大量作品,截至目前,共有1000余首。其中有300余首在报刊杂志及诗词文集上发表。自撰有《不愠居诗词稿》及《暮村吟草》。1983年应邀参加岱宗诗社为个人会员,1988年由岱宗诗社推荐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对音乐、戏剧等亦颇有研究。
社会科学 图书馆学档案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