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思录

首页 > 图书 > 人文社科类图书/2020-05-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闲思录

闲思录

作者:杨自沿著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565035388

定价:40.0

出版时间:2017-09-01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闲思录 内容简介

书稿系作者近年来公开发表的散文、政论、建言、考察报告和访谈的结集, 内容包括生活、学习、时政、社会、民生等, 共分“品”“读”“闲”“思”四个部分。书中文章有的将生活、学习之闲思碎想记录下来, 有的就读书、哲学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有的关注人生旅程中的一些重要议题, 有的对时事政治及社会调查展开思考与品评。

闲思录 目录

学习的人生(代序)
散文
爱上青海的四个理由
玉树的前世今生
环西宁旅游圈文化之旅
“假如能够再生,我仍然选择中国”
——想起伟大的邓稼先
推进“文化青海湖”品牌建设
感知电大
“青海湖归来不看湖”
天境祁连的卓尔不群与美尽高原
一幅绚丽的历史画卷
——《青海美术史》读后感
琵琶湖:演绎“文化的力量”
吉狄马加的临别赠言

政论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若干错误思潮评析
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行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
青海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思考
党员干部要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
领导干部要“慎其所习”
为官当有作为
教子当如廉福章
领导干部要注重提高人文修养
关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几点思考
构筑青海精神高地的四个关键词
问题意识政研情结
——怎样写好政协提案
文化的缺失与泛滥
高原文化,青海旅游的灵魂
努力推动康巴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慎提“文化产业化”
以科学决策促进科学发展
正确处理外经贸发展的几个关系
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外贸体制的思考
——参加香港工商业研讨班的学习体会
涉外政策出台的报道应慎重
政府要首先“入世”
正确认识自由贸易试验区

建言
西部大开发面临的新情况及政策建议
青海枸杞为什么这样“红”
深入谋划“十二五”,全力推动青海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全省第二批特色志书编纂工作启动会议上的发言
“十三五”时期加快推进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升级的五点建议

考察报告
走马观花话捷克
走马观花话台湾
关于开拓波兰市场的思考
赴越南考察的报告
赴苏南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学习考察报告
关于辽宁本溪打造“中国药都”的考察报告
赴福建学习考察的报告
关于对川、皖、闽三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的考察报告
关于渝湘黔三省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考察报告
从“江西现象”看中部崛起之路

访谈
“西部大开发新十年”专题访谈录
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西宁篇专题访谈录
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办好没有“围墙”的大学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校长杨自沿答本报记者问

闲思录 节选

  《闲思录》:  爱上青海的四个理由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总面积72万平方公里,因境内有中国*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湖是青海的一张“金名片”,曾先后两次被评为中国*美的湖泊之首:一次是评选五大湖,即青海湖、喀纳斯湖、纳木错湖、长白山天池、西湖;一次是评选十大湖,即青海湖、西湖、千岛湖、纳木错湖、泸沽湖(四川云南交界处)、镜泊湖(黑龙江牡丹江)、喀纳斯湖、运城盐湖、武汉东湖、太平湖(安徽黄山)。*新的卫星遥感监测显示,青海湖的面积是4389.31平方公里,创近15年同期的*高值,相当于4个香港的面积。青海湖流域在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方面发挥着天然屏障作用。祁连山草原是“中国*美六大草原”之一。  谈到青海的省情,我们曾用4个字来概括,即:“大、小、富、穷”。“大”就是面积大省,全国第四,前三位分别是新疆、西藏、内蒙古。“小”就是人口小省,我们去年年底的人口仅583万,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仅多于西藏。“富”就是资源富省,在已探明储量的125种矿产资源中,有54种的储量居全国同类储量的前十位,9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能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及广泛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品种齐全,储量可观,分布集中,资源间关联配套性强、融合度高,有很高的开采价值,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接替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资源潜在价值是17.8万亿元,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现在应该远远不止这些。“穷”就是经济穷省,2014年我们的GDP仅230l亿元,在全国排名,仅高于西藏。既然如此,那么也许有人要问,你爱青海吗?理由何在?回答是肯定的——爱,理由当然有。  爱上青海的**个理由是“三气”。青海气候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是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西端,东部季风气候、西北干旱气候、青藏高原气候在这里交汇,多种气候造就多种地形地貌,全省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大美青海的无限风光。对内地来说青海是边疆,对边疆来说青海是内地,西藏有的景色青海有,新疆有的景色青海也有,甘肃、陕西有的景色青海还是有,乃至江南的景色我们青海仍然有。因此我们着力打造“大美青海”地域旅游品牌,该品牌于2013年在国家工商局成功注册。这对推动青海的旅游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爱上青海的第二个理由是“三地”。青海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文化的保护地,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缩影地。青海的史前文明非常发达,有“彩陶的王国——柳湾遗址”,有“东方的庞贝古城——喇家遗址”,有“人群聚集的地方——宗日遗址”,有“羌人的栖息地——沈那遗址”。2015年5月15日,《青海日报》用整版篇幅刊载本人的文章《青海史前文明的四幅辉煌画卷——柳湾、喇家、宗日、沈那》,旨在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实现文化自强。青海是中华文化的保护地,拥有全国第三个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黄南国家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2014年7月,果洛格萨尔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区获批。其实我们还有不少保存得非常好的文化生态,如康巴文化、土族文化、撒拉族文化等。青海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缩影地,青海地面和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就文化线路而言,“唐蕃古道”青海段占有半壁江山,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青海的定位是战略通道,在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因战争而中断后,丝绸之路青海道兴盛了几百年,成为主要通道。就出土文物而言,全国到目前为止共出土了四件舞蹈纹盆,其中两件出自青海,一件出自甘肃武威,还有一件出土地不明,但流失到日本。这两件舞蹈纹盆都是国宝级的文物,其中五人舞蹈纹盆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另外一件在省博物馆。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出土*早的(4000多年前)铜镜、冷兵器时代*大的武器——长矛均出自青海。西海郡出土的“虎符石匮”是全国首次发现的大型铭文石雕。“高原故宫”瞿昙寺、藏传佛教圣地隆务寺和塔尔寺都矗立在青海这块土地上。  爱上青海的第三个理由是“三多”。青海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荟萃。全国有56个民族,从第6次人口普查得知,青海有54个民族,世居民族为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我省独有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据省卫计委预计,到2020年我省的少数民族人口要超过汉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仅次于西藏、新疆,高于广西、内蒙古、宁夏等三个自治区。全省辖两市六州,西藏之外全国有十个藏族自治州,其中六个在青海,青海的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4%。青海藏传佛教、伊斯兰教、汉传佛教、道教、基督教五教俱全,在黄南同仁老街,这五教一字排开,和谐共处,呈现独有的宗教现象。多元文化荟萃,中原文化与边塞文化在青海交融,农业文明与牧业文明在青海交汇,中华文明与南亚及西方文明在青海交流。  爱上青海的第四个理由是“三区”。青海的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在全国来说微不足道,仅仅分别占千分之零点几,但在生态上、资源上、稳定上具有莺要地位。依据自身的定位和比较优势,我们全省上下正在全力打造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全国循环经济先行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前二者是国家战略,后一个正由省上战略向国家战略迈进。从稳定上来讲,自古以来就有“治藏必先安青”之说;从生态上来讲,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长江2%的水量、黄河49%的水量、澜沧江16%的水量、黑河40%的水量都出自青海。青海水资源量约有630亿立方米,其中98%流出青海,泽被中华大地、东南亚国家。青海省委书记在谈到青海水情时用了这么几句话来概括:“天上缺水,地上有水,贡献了水,用不上水。”三江源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环境关系到中国乃至亚洲的生态安全。三江源生态保护工程一期已实施完毕,二期已正式启动。青海的生态保护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全省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占国土面积的89%,青海人民为保护三江清流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和牺牲。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总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