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与华美——张爱玲述论
苍凉与华美——张爱玲述论作者:庄超颖 开 本:32 书号ISBN:978-7-5334-5515-6 定价:22.00 出版时间:2010-12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
我喜欢听市声。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声才睡得着觉的……常年住在闹市里的人大约非得出了城之后才知道他离不了一些什么。城里人的思想,背景是条纹布的幔子,淡淡的白条子便是行驰着的电车,汩汩流入下意识里去。
市声就这样流入她的意识深处,渗入她的心理认同区域,使她怡然入睡,使她神清气定。从中我们更能清楚地看到张爱玲的市民身影和普通人心态。而张爱玲还有自我定位为普通人的内心告白:“第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甚至她还毫不含糊地表达对普通人和平凡人生的肯定,或者应该说是褒扬。张爱玲是一个作家,在她投稿时也许曾遭遇过因名字不雅而导致的不快,开始感到对名字的不满,心想为什么不另挑两个美丽而深沉的名字,即使不能借得它的美与深沉,至少不至于给读者一个恶劣的最初印象。然而最终她都没有改换名字,其中的重要原因就是她对俗人的笃定的认同:
可是世上有用的人往往是俗人。我愿意保留我的俗不可耐的名字,向我自己作为一种警告,设法除去一般知书识字的人咬文嚼字的积习,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去找寻实际的人生。
实际生活里的一切最具体实在的东西,甚至庸常琐屑的事务,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听得着的声响、闻得到的气味,平凡人生里的真实与认真,洋溢着当下生活的气息,正是张爱玲最感到亲切、温暖、踏实、喜爱的。所以她认为我们这一代的人对于物质生活,生命的本身,能够多一点明了与爱悦,也是应当的。
张爱玲就这样从内心到现实状况都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生活着,她要“使我生活得比较切实,有个写实的底子”,因而,她能够充分地理解和认同当时的普通民众和平凡人生。能够对普通民众和平凡人生有平等的关注心态和强烈的亲和感,这种感情态度则是同情和怜悯的前提。
上海是张爱玲的故乡,更是她灵魂的故土。她生于斯,长于斯。终日穿行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出入于电影院、咖啡馆、面包店,以市民一员的身份和上海市民“摩肩接踵”、“耳鬓厮磨”,观察着、体验着、感慨着、领悟着,张爱玲对当时的上海市民有十分具体的了解和深刻的体察。她了解上海市民在乱世里生存的艰难和尴尬,谅解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使出的小奸小坏,也发现他们的善良和认真。例如,在张爱玲居住的公寓里专门开电梯的人就是一个代表。他知书达理,有涵养,兢兢业业,但是也会使一些小手腕,小奸小坏。他对公寓里的每一家的起居都了如指掌,有一本清账。再热的天,任凭人家将铃揿得震天响,他也得在汗衫背心上加上一件熨得溜平的纺绸小褂,才肯出现。他拒绝替不修边幅的客人开电梯。他教公寓里的人们怎样煮红米饭:烧开了,熄了火,停个十分钟再煮,又松,又透,又不塌皮烂骨,没有筋道。新闻报、小报是开电梯的人喜欢看的报纸,总要他自己看过了才轮到订户看。而英文、日文、德文、俄文报他是不看的,一大早便卷成一卷插在住户的门钮上。张爱玲交给他一只旧的牛奶瓶,托他买豆腐浆,陆续买了两个礼拜,他很简单地报告道:“瓶没有了。”也并不说明瓶子是砸了还是失窃了。隔了些时候,他拿了一只小一号的牛奶瓶装了豆腐浆来,也并不说明是赔给人家的还是借给人家的。这就是地道的上海人,这就是活脱脱的上海人,这就是张爱玲熟悉的上海人。对于他们,张爱玲该都报以淡淡的微笑,一种充分理解与宽容的会心的微笑。
社科图书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