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蒲兰绘本馆:不一样的上学日(精装绘本)

首页 > 图书 > 少儿/2020-05-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蒲蒲兰绘本馆:不一样的上学日(精装绘本)

蒲蒲兰绘本馆:不一样的上学日(精装绘本)

作者:柯林·麦克诺顿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39197883

定价:32.8

出版时间:2014-09-01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蒲蒲兰绘本馆:不一样的上学日(精装绘本) 本书特色

  那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就如同其他日子一样。一个平常的男孩,迈上了平常的道路,去上平常的学校。但他不知道的是,某些不同寻常的事情将要发生了……

蒲蒲兰绘本馆:不一样的上学日(精装绘本) 内容简介

  ☆探讨师生关系的题材。儿童应该为自己创造怎样的生活?同时,成人在儿童生活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   ☆童年的逻辑是求新求变,儿童对抗庸常世界的武器、摆脱刻板生活的途径就在于发挥童年的力量,努力张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改变自我来改变世界。成人只需要像吉老师一样成为这种童年力量的保护者和激发者。   ☆英国格林纳威大奖得主柯林·麦克诺顿与鹅妈妈奖画家喜多村惠联袂合作,触碰儿童深层心理——渴望冲破日常生活的束缚,放飞梦想。   ☆绘本版《放牛班的春天》、《春风化雨》(又名《死亡诗社》),换个角度重塑经典。吉老师的新颖教学方法,帮助孩子从被动学习变为创造性学习、主动学习,从平常走向不一样。   ☆ui灰暗色调的变化和前后环衬的对比,预示着主人公心情和心理的变调——从灰白压抑到缤纷自由,从蜷缩身体到舒展身心。  

蒲蒲兰绘本馆:不一样的上学日(精装绘本) 相关资料

怎样从“平常”走向“不一样”? 童年的逻辑是求新求变,是不断地成长与开拓,是期盼每天都有奇妙的事件发生,然而日常生活往往缺乏色彩,一成不变。面对这样的矛盾,儿童应该如何应对?成人又可以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柯林·麦克诺顿与喜多村惠携手创作的《不一样的上学日》力图回答的正是上述问题。 将书翻至环衬,一位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抱着膝盖坐在画面的一角,落寞的表情和蜷缩的身体语言,青灰的底色和不能自由飞翔的鸟儿……都在向读者暗示着一种沉重、低落的情绪。好奇心驱使我们发问:他是怎么了? 一页一页地翻下去,我们渐渐领悟到男孩低落的原因。一个词语频率极高地反复出现,牵动着读者的目光,那就是“平常”。 “平常”的男孩从“平常”的睡梦中醒来,爬下“平常”的床,上了趟“平常”的厕所,洗了把“平常”的脸,刷完了“平常”的牙,穿上了“平常”的校服,吃完了“平常”的早餐,亲了自己“平常”的妈妈,去上那“平常”的学。他穿过“平常”的大街,进入了“平常”的学校,见到的仍然是“平常”的小伙伴、“平常”的教室、“平常”的课桌…… 无疑,男孩的低落正是来自于对这种散文化的、刻板的、毫无新奇可言的生活的不满、疲倦与厌弃。 “不对啊”,看到这儿,细心的读者会说,“这本书的名字不是叫《不一样的上学日》嘛,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东西出现改变这个‘平常’吧?”一点没错,有丰富绘本阅读经验的读者都知道,如果绘本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一般说来,通常会在前半部分一定频次的重复后发生叙事的变向或反转。如果说反复出现的“平常”二字和稳定的色彩与构图方式像是节奏恒定的鼓点,那么很快旋律就要出现变调。从“平常”到“不一样”,这个变调的关键就是加入了一位新的指挥者,他就是小主人公的新教师——吉老师。 吉老师的出场就很不同“平常”,在一片灰色的调子中,只有他是彩色的,并且他走到哪里,哪里的灰色就黯然消退了。吉老师的教学也和别人不一样:“我想让你们听一些音乐。我希望你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将自己听到的音乐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画面。”在“平常”的生活中浸泡太久的孩子们甚至认为吉老师是个“疯子”。但是,画面中男孩身体色彩的变化却暗示着故事开始渗入新的“调子”,这一点变化宛如恒定鼓点中突入的一声嘹亮号鸣,预示着新旋律的诞生。 翻到下一页,可以看到之前相对稳定、规范的构图逐渐被倾斜的、对角的、动态的构图所取代,色彩更为缤纷绚烂。而随着主人公的想象越发奇特,单页画面扩张为跨页,甚至文字也从画面中消失。如同莫里斯·桑达克的《野兽国》一样,画面的扩张象征着儿童想象力的奔涌和幻想世界的滋长。大地、海洋、天空……连续的三个跨页将无限的时空包容其中,儿童凭借独特的想象,以游戏为魔杖,构建出专属于自我的幻想王国。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是“平常”,孩子可以跨越时空界限,控制运用力量,创造无限可能。像鸟儿一样飞翔的男孩正是以想象为翅膀,突破了日常“生活重力”的束缚,向梦想的边界飞去。 这位吉老师“不一样”的教学方式不禁让人想起两部著名的少年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和《春风化雨》(又名《死亡诗社》):同样都是一位新来的教师,借助艺术打破了沉闷的空气和刻板教育的枷锁,激发了孩子们的灵性和反抗庸常生活的勇气。相较而言,绘本的故事无疑更为简单明朗,结局也更为圆满和谐,没有过多的戏剧化冲突,但是在质的层次同样给予读者深刻的启示: 一方面,儿童应该为自己创造怎样的生活?同时,成人在儿童生活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吉老师是生活之歌的美妙旋律的引入者,是生活图景的色彩赋予者,但他并不是把儿童看作一张白纸,供他任意谱曲、涂抹。他只是给孩子一个机会、一个空间,造成一个触发点,富于生机的色彩和旋律实际是孩子本人在这个空间中自由发挥、自主添加的。换句话说,儿童对抗庸常世界的武器、摆脱刻板生活的途径就在于发挥童年的力量,努力张扬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改变自我来改变世界。成人只需要像吉老师一样成为这种童年力量的保护者和激发者。 另一方面,在这样一部面向儿童读者的作品中,我们成人是否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许多成人每天的工作不也和书中的小男孩一样吗,总是循环重复着“平常”的旋律。对于某些人而言,也许这种“平常”就是福气,就是祥和,就是按部就班过日子。可我们有没有在这种重复性的“平常”中看到灰败和压抑的人生图景呢?也许,大人们也需要这样一位吉老师,以重新激发我们的生活热情和创造力。从这点来说,这部绘本的意义也不仅仅限于儿童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和许多绘本一样,本书中暗藏的细节也为读者增添了额外的乐趣。较为明显的是前后环衬的呼应和对比:整体色调从暗色变为亮色;男孩从落寞表情、蜷缩身体变为欢乐表情和舒展姿态,从困于地面到飞翔天空;鸟儿也从敛翅栖止变为振翮翱翔。这些都鲜明地表现了吉老师介入男孩生活前后的变化和故事情绪基调的反转。这环衬中的鸟儿也是有来历的,它们在故事中首次出现于第二幅跨页图的右上角,而在天窗前喂鸟的正是吉老师本人。 在画面中隐藏的另外一个有趣的细节,是一张唱片封面上一位类似艺术家的正面肖像。其实唱片封面上的并非某位音乐大师,而是英国安徒生出版社的创始人克劳斯·弗鲁格(klaus flugge)。这家出版社创办初期很小,但是却发掘了不少后来蜚声国际的绘本大师,如“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的作者大卫·麦基,“小公主故事系列”的作者托尼·罗斯, “小笨猪与大坏狼”系列的作者柯林·麦克诺顿(也是本书文字作者)等。画家喜多村惠旅居英国时受到克劳斯的赏识,凭借《生气的亚瑟》一书获得英国绘本作家新人奖,在英国插画界得以站稳脚跟。在作品中加入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也算是“千里马”对“伯乐”的一种另类致谢和善意的玩笑吧。 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教师、儿童文学研究者 周明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少儿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