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中国说-我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少年中国说-我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作者:本书编委会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14838688 定价:50.0 出版时间:2017-06-01 出版社: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
少年中国说-我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本书特色
2016年9月29日至2017年1月16日,我全程参加了北京市教工委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级公共课,借此谈一点体会。这门课的开设,首先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不能辜负这个时代。*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中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1962年,*就曾经这样预言说:“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的时代与过去的时代,我们时代的斗争与过去时代的斗争究竟有哪些不同特点?我想,这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2008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爆发,持续了数百年的旧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在解体,以金融和军事霸权维持的不平衡的世界结构,正摇摇欲坠。自16世纪以来形成的,建立在丛林法则基础上的霸权政治理论和政治体制,正在受到广泛的质疑。资本主义依靠金融和军事霸权所推行的“普世价值”,正在失去其现存基础。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而今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代表着世界的未来与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路径和基本经验在于:我们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与世界发展变化的实际结合起来,我们能够把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中国革命的伟大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不同时代和历史阶段的特点,不断总结斗争的客观规律。围绕“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中国”“我们的世界”,讲述中国思想、中国理论和中国道路,这是我们这门课的自觉追求,也是这门课的*基本特点。*说:“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知识当然不仅仅来自书本。大学阶段寻求知识,需要从读书开始,一般的教材、老师的讲义,固然应该读,但更重要的,则是读人类的经典,因为只有站在思想和知识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2011年5月发表的《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同年9月发表的《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两篇重要讲话中,*以自身的阅读体会,向领导干部推荐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以及多篇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典文献,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又向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推荐多篇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就是人类思想和知识的基础,只有打通中、西、马,只有真正把理论基础打好夯实,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起。我们这门课采取了“经典领读”的方式,围绕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典,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重要文献,与同学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研究,阅读经典,是这门课的又一个特点。我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每位教师,无论处在什么学科,都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而广大青年学子,无论所学的专业是什么,首先都必须面对“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怎样追求知识”这两个问题。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指出,人生的目的不是寻求“快乐”,而是追求“幸福”,动物的本能是追求感官的享乐,而人生却有比追求个人享乐更高的目标,这就是致力于大家的幸福。*在青年时代曾经说过:人生的目的是实现自我,而实现自我,即把身体与精神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它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努力帮助他人而获得他人的承认与帮助。青年人解决好人生观问题,就是扣好*粒扣子。我想,这就是*所指出的:“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怎样追求知识?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知识不是教条,追求知识的正确态度是批判。所谓批判,就是凝视他人的目光,倾听他人的声音,特别是俯身聆听世界上沉默的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声音。只有树立起“为人民做学问”的正确态度,学术的道路才可能越走越宽广。我想,这就是*所反复强调的“人类关怀”“人民立场”。这门课,是我们落实*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一种切实的努力。邓小平同志说过,“如果不干,就一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尽管能力有限,但在实干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良多。一个学期虽然很短,但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广大青年学子的热情所感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进行这样的教学探索和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大一、大二的学生虽然在思想和知识上还很稚嫩,但阅读同学们提交的300多篇作业,我时时为他们的热情所感动。感谢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帮助,使这些作业的部分篇章得以结集出版,它使我们能够再次回到洋溢着青春激情的课堂,再次回到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2016年9月29日至2017年1月16日,我全程参加了北京市教工委举办的《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市级公共课,借此谈一点体会。这门课的开设,首先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不能辜负这个时代。*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中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这个时代。”1962年,*就曾经这样预言说:“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的时代与过去的时代,我们时代的斗争与过去时代的斗争究竟有哪些不同特点?我想,这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与研究必须面对的问题。随着2008年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爆发,持续了数百年的旧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正在解体,以金融和军事霸权维持的不平衡的世界结构,正摇摇欲坠。自16世纪以来形成的,建立在丛林法则基础上的霸权政治理论和政治体制,正在受到广泛的质疑。资本主义依靠金融和军事霸权所推行的“普世价值”,正在失去其现存基础。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而今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今天的中国代表着世界的未来与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路径和基本经验在于:我们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与世界发展变化的实际结合起来,我们能够把中华文明的优秀成分、中国革命的伟大传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紧密结合起来,从而能够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不同时代和历史阶段的特点,不断总结斗争的客观规律。围绕“我们的时代”“我们的中国”“我们的世界”,讲述中国思想、中国理论和中国道路,这是我们这门课的自觉追求,也是这门课的*基本特点。*说:“大学是一个研究学问,探索真理的地方,大学阶段,‘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有老师指点,有同学切磋,有浩瀚的书籍引路,可以心无旁骛地求知问学,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知识当然不仅仅来自书本。大学阶段寻求知识,需要从读书开始,一般的教材、老师的讲义,固然应该读,但更重要的,则是读人类的经典,因为只有站在思想和知识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在2011年5月发表的《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同年9月发表的《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两篇重要讲话中,*以自身的阅读体会,向领导干部推荐了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以及多篇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典文献,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又向全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推荐多篇社会科学的经典著作,这些经典著作,就是人类思想和知识的基础,只有打通中、西、马,只有真正把理论基础打好夯实,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起。我们这门课采取了“经典领读”的方式,围绕中国历史上治国理政的经典,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重要文献,与同学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研究,阅读经典,是这门课的又一个特点。我们认为,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每位教师,无论处在什么学科,都肩负着育人的使命。而广大青年学子,无论所学的专业是什么,首先都必须面对“人生的目的是什么”以及“怎样追求知识”这两个问题。马克思在青年时代指出,人生的目的不是寻求“快乐”,而是追求“幸福”,动物的本能是追求感官的享乐,而人生却有比追求个人享乐更高的目标,这就是致力于大家的幸福。*在青年时代曾经说过:人生的目的是实现自我,而实现自我,即把身体与精神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它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努力帮助他人而获得他人的承认与帮助。青年人解决好人生观问题,就是扣好*粒扣子。我想,这就是*所指出的:“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怎样追求知识?马克思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知识不是教条,追求知识的正确态度是批判。所谓批判,就是凝视他人的目光,倾听他人的声音,特别是俯身聆听世界上沉默的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声音。只有树立起“为人民做学问”的正确态度,学术的道路才可能越走越宽广。我想,这就是*所反复强调的“人类关怀”“人民立场”。这门课,是我们落实*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一种切实的努力。邓小平同志说过,“如果不干,就一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尽管能力有限,但在实干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良多。一个学期虽然很短,但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广大青年学子的热情所感染,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进行这样的教学探索和创新,是非常有意义的。大一、大二的学生虽然在思想和知识上还很稚嫩,但阅读同学们提交的300多篇作业,我时时为他们的热情所感动。感谢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的帮助,使这些作业的部分篇章得以结集出版,它使我们能够再次回到洋溢着青春激情的课堂,再次回到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
少儿 励志/成长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