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作者:刘敬余 主编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52284324 定价:168.0 出版时间:2017-12-01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
天安门的由来 110
人民大会堂 111
紫禁城的由来 112
故宫太和殿的由来 112
故宫角楼的由来 114
瀛台的由来 114
北海团城的由来 115
曹雪芹故居的由来 117
颐和园的由来 117
圆明园遗址的由来 118
北京天坛的由来 119
卢沟桥得名的传说 120
承德避暑山庄的由来 121
万里长城的由来 123
明十三陵的由来 123
天下**关的由来 124
孟姜女庙的由来 124
清东陵的由来 125
晋祠的由来 126
汾阳杏花村的由来 127
大同云冈石窟 128
昭君墓的由来 129
沈阳故宫的由来 130
大连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132
辽宁千山的由来 133
伪满洲国皇宫 134
长白山的由来 134
丹顶鹤的故乡——扎龙自然保护区 135
五大连池的由来 136
镜泊湖的由来 136
阿房宫遗址的由来 137
临潼秦始皇陵的由来 138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由来 139
西安碑林的由来 140
古城西安的由来 141
骊山风景的由来 142
骊山华清池的由来 142
仰韶文化的代表—西安半坡村 143
黄帝陵的由来 144
玉门关和阳关的由来 145
嘉峪关的由来 145
敦煌月牙泉的由来 147
三角形的108塔群 147
莫高窟壁画 148
布达拉宫 149
吐鲁番火焰山的由来 149
天山天池的由来 150
克孜尔石窟的由来 151
喀什疏勒古城的由来 152
曲阜孔府的由来 152
胶东成山角的由来 154
泰山的由来 154
泰山岱庙的由来 155
南京夫子庙的由来 156
南京中山陵的由来 156
南京莫愁湖的由来 157
南京明故宫的由来 157
上海豫园的由来 158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159
杭州西湖的由来 160
钱塘是怎样得名的 160
鲁迅故居的由来 161
安徽黄山的由来 162
陶渊明故里的由来 163
厦门鼓浪屿的由来 164
惠安洛阳桥的由来 165
阿里山和日月潭的由来 165
嵩山是什么意思 166
龙?亭 167
黄鹤楼 168
东坡赤壁的由来 169
长沙岳麓山的由来 170
桃花源的由来 170
洞庭湖的由来 171
岳阳楼的由来 172
武陵源 173
珠海零丁洋的由来 174
虎门的由来 174
七星岩和鼎湖山 175
为什么广州又叫“羊城” 175
海南三亚的由来 176
桂林山水的由来 176
桂林象鼻山的由来 177
成都杜甫草堂的由来 178
武侯祠的由来 179
都江堰的由来 180
峨眉山的由来 180
大足石刻 182
黄果树瀑布的由来 182
昆明鸣凤山金殿的由来 183
石林的由来 184
长江的由来 185
洱?海 186
丽江黑龙潭 187
宋王台 188
“樱花之国”——日本 190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 190
“城市花园”国家——新加坡 191
以色列国的由来 192
“黄袍之国”——泰国 193
“万塔之国”——缅甸 193
“千岛之国”——印度尼西亚 194
“天然橡胶园”——马来西亚 195
印度洋上*后的天堂——马尔代夫 195
*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196
“欧洲锯木厂”——瑞典 197
万岛之国——挪威 197
圣诞老人的故乡——芬兰 199
踩在“火球”上的雪国——冰岛 200
酒花之国——德国 201
“欧洲小虎”——爱尔兰 202
巧克力的故乡——比利时 203
玫瑰之邦——保加利亚 203
袖珍王国——卢森堡 204
航海家的故乡——葡萄牙 205
“浪漫之国”——法国 206
国土面积*大的国家——俄罗斯 207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 节选
唐代的鉴真和尚 唐代的鉴真和尚(688—763),14岁出家,曾游历洛阳、长安等地,对佛经很有研究。后住扬州大明寺,当时被誉为江淮佛教的首领。 中国当时是世界佛学中心之一。742年,日本天皇派佛界代表来到中国,要物色一名高僧去日本弘扬佛法,传播佛教文化。他们钦佩鉴真学识渊博,就从长安专程到扬州邀请鉴真。当时,海上交通十分艰险,鉴真果断地说:“为了佛法,何惜生命!”但是,他去日本的计划,一次次地受阻了。有一次,船出海不久即触礁损坏,他只得返回;有一次,因被官府扣留,他未能成行……他第五次东渡时,遇上狂风恶浪,航向发生偏差,船误入海流,竟被风浪卷到了海南岛附近。一路上淡水用尽,他每天靠嚼几粒生米充饥。这第五次东渡,又未能成功。 不久,鉴真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但他仍不退缩。753年,他以65岁的高龄,又开始了第六次航行。这次航行成功了,754年,他抵达日本九州萨摩秋妻屋浦(今日本九州南部),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 755年,鉴真来到著名的奈良东大寺,为日本圣武天皇和孝谦天皇传授戒法,成为日本戒法的开山祖。鉴真为传播中国佛教思想、弘扬华夏文化艺术和促进中日两国的友谊,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赵匡胤黄袍加身 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是赵匡胤发动兵变、黄袍加身的地方。赵匡胤跟随后周世宗柴荣作战有功,任殿前都点检,统率禁军。959年,柴荣病死,其子柴宗训继位,年仅6岁,赵匡胤便乘机与胞弟赵光义等密谋夺权,派了不少游说之士,在开封城里传播“点检做天子”的舆论。960年初,辽与北汉合兵向南进扰,赵匡胤统军北上,行至陈桥驿,石守信、赵普等策动兵变,集结将士于军帐之外,声言要赵匡胤当皇帝。赵匡胤假装酒醉不醒,诸位将领将其拥进寝所,把一件黄袍加在他身上。众皆跪拜,高呼万岁,将其立为皇帝。 陈桥驿的“宋太祖黄袍加身殿”原为五代时的东岳庙,早毁,清代重建。大殿高14米,宽11米,雕梁画栋,红墙绿瓦,滚龙盘脊,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登上黄河大堤,极目远望,真是“龙兴旧迹”,耀眼夺目。 在大殿的前方约3米处,有古槐一棵,树围5.4米,相传赵匡胤曾在此系马,故名“系马槐”,树前有系马碑,右侧矗立一石碑,上书“宋太祖黄袍加身处”8个大字。大殿西北角,约距8米的地方有一口水井,相传是赵匡胤的将领们饮水之井。 现在,大殿已辟作展览室,里面悬挂宋太祖的画像,并有关于黄袍加身经过的介绍,院内的碑刻,拓印下来经托裱后也陈列在殿内,大门西侧的两块碑移置于大殿右前方,与东边的系马碑、“宋太祖黄袍加身处”两道碑对称并列。这一著名古迹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澶渊之盟”是 怎么回事 北宋时期,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同宋朝并立的还有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辽政权。 北宋前期,辽的力量逐渐强大。辽军常到黄河流域进行扰乱、掳掠。1004年,辽军大举南下,萧太后率倾国之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至澶州北城(今河南濮阳),矛头指向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当时东京与澶州仅一河之隔,形势对北宋十分不利,朝廷上下手足无措。为解燃眉之急,当时的皇帝宋真宗慌忙问计于群臣。大臣们有的主张迁都金陵,有的主张避难成都,独有宰相寇准等少数大臣主战。寇准说:“主张迁都的人,应当斩首。”他促请真宗御驾亲征。 在兵临城下、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宋真宗渡河亲征。途中,又有大臣劝阻,宋真宗有点动摇了。寇准说:“只可前进,不能后退,否则就会军心涣散。”这样,宋真宗不得不继续前进。前线的宋军将士看到皇帝亲征,都很感动,斗志昂扬,把几千个前来攻城的辽兵杀得一败涂地。初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宋军战士。他们射死了在澶州城下察看地形的辽军先锋萧挞凛,扑灭了辽军嚣张的气焰。 见辽军士气开始低落,寇准力主乘势进军,收复失地。但宋真宗无心恋战,于是宋辽进行议和。宋真宗派曹利用赴辽营谈判,条件是不准割地,岁币(北宋每年给辽、西夏的钱财等物)“百万之下皆可许”。寇准觉得岁币数目太大,就对曹利用说:“不得过30万,过30万,我斩了你。”结果谈判成功,达成协议,规定:辽国皇帝称宋朝皇帝为兄,但“哥哥”每年必须给“弟弟”20万匹绢和10万两银子;辽军撤走。宋真宗为了求取苟安,不顾反对,不惜屈服,签订了协议。因澶州又名澶渊郡,因此历史上把这次宋辽和议称为“澶渊之盟”。 沈括的伟大贡献 沈括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卓越的科学家。他博学多才,一生积极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他不仅精通典制、律历、音乐、医药等多方面的知识,还会识天呢。 有一年久旱无雨,农作物普遍缺水,人人都盼雨心切。不久,出现了一连几天的阴天,大家都以为天会下雨。可是滴雨未下,天又转晴了,阳光强烈地炙烤着大地。这天沈括正好去面见宋神宗。宋神宗便问他:“什么时候下雨?”沈括十分自信地回答:“明天就会下雨。”在场的文武官员都不相信他。 第二天,果然下雨了,大家都夸沈括是个“神仙”。沈括说:“我并不是什么神仙,而是根据天气的变化来推测的。大家想一下,这几天连日天阴多云,说明水蒸气已经很多,但因风力较大,没有形成雨;后来突然云散天晴,阳光照射地面,使水蒸气有了充分的成雨条件,因此,便会下雨。”一席话说得文武官员心服口服。 后来,沈括担任司天监的职位,发现那里不少的人不学无术,根本不懂得用仪器观测天文。他添置了仪器,为了观察北极星的位置,他一连3个月,每天夜里用浑天仪观察,终于得出了北极星的正确位置。 在沈括晚年所著的笔记体《梦溪笔谈》中,记述了他在科学技术上的创见。他创制的“十二气历”,以立春为元旦,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这种历法,有利于安排农业生产。800多年以后,英国才出现类似的历法。书中还说指南针“能指南,然常微偏东”,这说明沈括已经发现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欧洲早了4个世纪。《梦溪笔谈》是我国科学发展史上的珍贵遗产。 《资治通鉴》始于 哪年 一般史书记史,或肇于某个朝代,或始于某个帝王,而作为通史的《资治通鉴》则异乎寻常,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开始记史。这是为什么呢? 公元前453年,韩康子、赵襄子、魏桓子联手消灭了当时执掌晋国的智伯的势力,掌握了晋国的实权,但名分上还是“卿”,是周朝的“陪臣”,而不是诸侯。按时俗,要成为诸侯,必须得到周天子的任命。当时的周天子已形同虚设了,于是在公元前403年,三家派代表向周天子讨封,周天子做顺水人情,封赵籍为赵侯,魏斯为魏侯,韩虔为韩侯。至此,韩、赵、魏正式成为3个独立的诸侯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 司马光奉宋英宗之旨编撰历史,旨在“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给封建社会的君主提供可资借鉴的史实,从公元前403年开始编年记史,自有其道理。 抑或是因为此前的史料缺乏,抑或是因为此前的史料虽有,但司马光不以之为“信史”,但更重要的是司马光认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何谓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名分是*重要的。而“三家分晋”的事件是“三卿窃晋之权,暴蔑其君,剖分其国”,是“王法所必诛”,而“威烈王不惟不能诛之,又命之为诸侯,是崇奖奸名犯分之臣也”,“周虽未灭,王制尽矣”,为了“谨名分”,故记史肇始于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晋”,以警帝王。 再者,司马光著史是为了给封建君主提供借鉴的,当然要选择相似的社会格局中的史实进行记述。而随着“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制度的瓦解,随着“初税亩”的出现,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三家分晋”时,中国封建社会的格局已经形成,与北宋社会比较相似。所以,他就从此记史以为封建帝王的借鉴。 岳飞背上刺的是 何字 《说岳全传》等小说中都说岳飞背上刺有“精忠报国”四字,其实应该是“尽忠报国”。 《宋史》中说,岳飞被捕后,秦桧叫何铸审讯,岳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另外,据《宋史》记载,岳飞对于宋孝宗继位颇有定策之功。绍兴八年(1138)秋,高宗召岳飞回朝,命其“诣资善堂见皇太子”。“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孝宗即位后,就命人铸岳飞像,赐岳飞子岳霖奉侍。此像为铜身金装,“朝衣冠,手执圭,圭镌‘奉旨’二字,胸镌‘尽忠报国’四字”。从史书看,岳飞背上所刺文字实为“尽忠报国”。 再者,杭州岳墓门外有一处庭院,院内墙上刻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 至于说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四字系岳母刺写,仅仅是民间传说而已,并无史料根据。 那么“尽忠”为何会成了“精忠”呢?这可能与高宗赐的字有关。宋高宗在绍兴三年(1133)曾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并制成锦旗奖给岳飞及其军队,后来“精忠”二字就常见了,杭州岳墓就有“精忠柏亭”。 千古奇冤—— “莫须有” 抗金名将岳飞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立下了许多战功,他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岳家军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掳)掠”。他们作战勇敢,金兵非常害怕,不得不发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1140年,金将金兀术带领主力骑兵南下,岳飞带兵从襄阳进驻郾城(今河南漯河)。两军在郾城展开激战。岳飞指挥部队,把金军打得人仰马翻,大败而逃。金兀术懊丧地说:“战胜的希望没有了!”岳飞乘胜前进,他鼓励将士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被金兵占领的北宋国都汴梁(今河南开封)也指日可下。 但是,贪图享乐、昏庸无能的赵构在秦桧的唆使下,发出命令,要岳飞从前线撤兵,并接连发出十二道催促退兵的紧急金牌,强令岳飞撤军。 岳飞撤军以后,金兀术自然十分高兴,但他怕岳飞再被起用,便派使者送密信给秦桧说:“你天天向我们求和,但是留着岳飞,我们不放心。一定得想法子把他除掉。”秦桧接到金兀术的密信后,就派他的心腹爪牙出面,罗织岳飞的罪状,诬陷岳飞谋反,不久就派人把岳飞父子投进监狱,用酷刑逼岳飞写供词,岳飞在纸上写下了光明磊落的8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昏聩无能的宋高宗赵构听从秦桧一伙的摆布,把岳飞交由大理寺审理,但审来审去,除了岳飞忠贞铁骨、尽忠报国,怎么也审不出岳飞一丁点“谋反”的罪证来。 这件事非同小可,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很多官员都知道岳飞冤枉,老将韩世忠忍不住亲自去找秦桧责问:“凭什么说岳飞谋反,到底有什么证据?”秦桧理屈词穷,无言以对,于是就含糊其词地说:虽证据不明,但谋反的事件“莫须有”(“也许有”的意思)。秦桧终于在1142年1月27日秘密地把岳飞杀害了。 岳飞被害后,秦桧与金人签订“绍兴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年年纳金,岁岁贡银,赵构当了金人的“儿皇帝”。秦桧集权势于一身,前后执政19年,于1155年死去,遭到后人的万世唾骂。
少儿 科普/百科 生活常识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