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名学源流

首页 > 图书 > 历史地理/2020-06-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地名学源流

中国地名学源流

作者:华林甫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10088297

定价:55.0

出版时间:2010-05-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中国地名学源流 内容简介

中男地名发展的历史,并不仅仅是地名学史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主面发展的一种反映,例如从汉代到明清地名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疆域形成,政区变化,地区开发,民族融合、科技 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水面的一个侧面,因此这部地名学史著作的价值,就不仅限于地名学了。

中国地名学源流 目录


前言
**章 先秦时期:地名学的萌芽
 **节 甲骨文中的地名
 第二节 《诗经》的地名特征
 第三节 《禹贡》地名及其影响
 第四节 郡、县之初
 第五节 放马滩地图上的地名
 第六节 “地名”术语的诞生
第二章 秦汉时期:地名学的奠基
 **节 秦汉郡县制度与政区地名
 第二节 《汉书·地理志》
 第三节 应劭、圈称的地名学贡献
 第四节 《尔雅》、《说文》、《释名》对地名通名的总结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地名学的深入
 **节 政区由简趋繁
 第二节 《汉书》注家笔下的地名渊源解释
 第三节 《越绝书》的地名学成就
 第四节 西晋的地名学家及其地名学著作
 第五节 东晋的地名学家及其地名学著作
 第六节 南朝系统的地名学
 第七节 北朝系统的地名学
 第八节 《水经注》在地名学上的突出成就
第四章 隋唐时期:地名学的成熟
 **节 隋唐时期对政区地名的整理
 第二节 《括地志》的地名学成就
 第三节 《大唐西域记》中的地名译名
 第四节 《元和郡县志》的地名学贡献
 第五节 敦煌文书的地名学意义
第五章 宋元时期:地名学的承前启后
 **节 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与政区通名
 第二节 《太平寰宇记》与《舆地纪胜》
 第三节 宋代笔记中的地名学——以《梦溪笔谈》、《容斋随笔》为例
 第四节 王应麟的地名学贡献
 第五节 胡三省注《通鉴》地名的得与失
 第六节 《元一统志》的地名学成就
第六章 明清时期:地名学的繁荣鼎盛
 **节 政区地名的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郭子章及其《郡县释名》
 第三节 徐霞客的地名学贡献
 第四节 《读史方舆纪要》的地名学贡献与不足
 第五节 明清《一统志》的地名学成就
 第六节 乾嘉学派的地名学贡献(上)
 第七节 乾嘉学派的地名学贡献(中)
 第八节 乾嘉学派的地名学贡献(下)
第七章 民国时期:地名学从传统迈向现代
 **节 传统地名学的传承
 第二节 现代地名学的确立
 第三节 余论
后记
英文提要
重印后记

中国地名学源流 节选

《中国地名学源流》内容简介:中男地名发展的历史,并不仅仅是地名学史的问题,也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主面发展的一种反映,例如从汉代到明清地名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中国疆域形成,政区变化,地区开发,民族融合、科技 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水面的一个侧面,因此这部地名学史著作的价值,就不仅限于地名学了。

中国地名学源流 相关资料

杜预注:“向,莒邑,东海示县东南有向城。”《日知录》卷三一“向”条写道:“按《春秋》,‘向’之名四见于经,而杜氏注为二地,然其实一‘向’也。先为国,后并于莒,而或属莒、或属鲁,则以摄乎大国之间耳。示县今在峄。”顾氏先辨“向”之名,然后考“向”之实,考证了“向”地名的来龙去脉。又如夏谦泽,见于《晋书·载记》及《通鉴》卷一。九,《日知录》卷三一“夏谦泽”条云:“胡三省注:夏谦泽在蓟北二百余里,恐非。按《水经注》:‘鲍丘水东南流,径潞城南,又东南人夏泽。泽南纡曲渚一十余里,北佩谦泽,眇望无垠也’……今三河县西三十里,地名夏店(按:今为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西北夏垫镇),旧有驿,鲍丘水径其下,而洵河自县城南至宝坻,下入于海。疑夏店之名因古夏泽,其东弥望皆陂泽,与《水经注》正合”。在这里,地名方位的考证还结合了顾氏在京东实地考察的体会。再如绵上、箕、唐的位置,传统认为分别在山西介休、阳邑、晋阳, 《日知录》卷三一“晋国”、“绵上”、“箕”、“唐”诸条从晋国疆域逐渐扩展而作出论证,“吾于杜氏之解绵上、箕而不能无疑,并唐叔之封晋阳亦未敢以为然也”,认为绵上、箕“必在近国都(指故绛,在今山西襄汾县西南)之地”、“必其近国之地也”,“窃疑唐权之封以至侯缗之灭,并在于翼(今山西翼城县)”。这些合乎逻辑的推理,不失为一家之言。

中国地名学源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地图/地理 地理

在线阅读

上一篇:中国司机地图册     下一篇:哥伦比亚-列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