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病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兔病

兔病

作者:朱瑞良

开 本:32

书号ISBN:9787109146044

定价:25.0

出版时间:2010-08-01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兔病 本书特色

我们需要不同的思维方式来读已经出版的兔病方面的书,也包括《兔病》,也需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在生产中遇到的兔病。

兔病 目录

重新审视兔病(代序)**篇兔病的综合防控体系**章 兔传染病的发生及流行现状一、兔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二、兔传染病与自然因素的关系三、兔传染病的表现形式四、兔场疫病发生及流行现状第二章 兔病诊断的基本技术一、临床诊断检查技术二、病理学诊断技术三、实验室检验技术第三章 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兔疫病控制一、生物安全的基本概念二、生物安全与传染病三大要素的关系三、养兔场实施生物安全的可行性四、兔传染病防疫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五、养兔场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控制疫病的**道防线六、养兔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容七、养兔场生物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八、养兔场生物安全的主要做法九、卫生防疫技术规程和实施细则十、养兔场主要卫生标准十一、兔群日常观察第四章 微生态制剂与兔病控制一、兔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的构成二、兔肠道中的正常微生物菌群的作用三、微生态平衡与微生态失调四、微生态制剂及其种类第五章 兔传染病的免疫防治一、兔的免疫程序二、影响兔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三、兔常用的疫(菌)苗的品种及使用方法第六章 兔场用药与兔病控制一、兔场用药规则二、用药方法三、兔场常用药物四、保健添加剂第二篇兔病的防控技术第七章 兔病毒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一、兔病毒性出血症二、传染性水疱性口炎三、兔黏液瘤病四、兔痘五、兔轮状病毒病六、兔纤维瘤病七、兔流行性肠炎八、兔疱疹病毒病九、兔鲍纳病十、兔狂犬病第八章 兔细菌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一、兔巴氏杆菌病二、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三、兔魏氏梭菌病四、兔葡萄球菌病五、兔链球菌病六、兔大肠杆菌病七、兔副伤寒八、兔李氏杆菌病九、兔坏死杆菌病十、兔结核病十一、兔伪结核病十二、兔绿脓杆菌病十三、兔泰泽氏病十四、野兔热十五、兔炭疽十六、兔肺炎球菌病十七、兔布鲁氏菌病十八、兔棒状杆菌病十九、兔肺炎克雷伯氏菌病二十、兔类鼻疽二十一、兔破伤风二十二、兔嗜水气单胞菌病二十三、兔螺旋梭菌病第九章 兔其他微生物传染病的防控技术一、兔密螺旋体病二、兔疏螺旋体病三、家兔的衣原体病四、兔支原体病五、兔附红细胞体病六、兔毛癣病七、兔深部真菌病八、兔放线菌病第十章 兔寄生虫病的防控技术一、兔球虫病二、兔豆状囊尾蚴病三、兔弓形虫病四、兔双腔吸虫病五、兔肝片吸虫病六、兔蛲虫病七、兔脑原虫病八、兔隐孢子虫病九、兔肉孢子虫病十、兔卡氏肺孢子虫病十一、兔棘球蚴病十二、兔日本血吸虫病十三、兔结膜吸吮线虫病十四、兔肝毛细线虫病……第十一章 兔常见的代谢病及中毒病的防控技术第十二章 兔病的共感染防控技术

兔病 节选

《兔病》写到近些年来,我国的养兔业也和其他养殖业一样得到了蓬勃发展,已初步达到了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水平。但是,我国的养兔业和兔病防治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于一些养兔场(户)防病理念的错误,忽视养殖环境控制和改善,忽视防疫工作;在兔病防治方面滥用抗生素、化学药物,过分依赖疫苗等,导致耐药菌株不断产生,兔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升高,防治难度加大,疾病变得更加复杂化。很多临床技术人员抱怨现在的兔病越来越难于正确诊断,越来越难于预防和治疗。

兔病 相关资料

1.病兔病兔是重要的传染源。不同发病期的病兔,其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也不相同,前驱期和症状明显期的病兔因能排出病原体且具有症状,尤其是在急性过程或者病程转为急性阶段可排出大量毒力很强的病原体,因此作为传染源的作用也最大。潜伏期和恢复期的病兔则随病种不同而异,同样具有传染源和潜在传染源的作用。病兔能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称为传染期,不同传染病的传染期长短不同。各种传染病的隔离期就是根据传染期的长短来制订的。为了控制传染源,对病兔原则上应隔离至传染期终了为止。2.带茵(毒)兔病原携带者是指外表无症状,但携带并排出病原体的兔只。病原携带者是一个统称,如已明确所带病原体的性质,也可以相应的称为带菌者、带毒者、带虫者等。病原携带者排出病原体的数量相对发病兔要少,但因缺乏症状不易被发现,有时可成为十分危险的传染源,如果检疫不严,还可以随兔只的运输散播到其他地区,造成新的暴发或流行。研究各种传染病存在着何种形式的病原携带状态,不仅有助于对流行过程特征的了解,而且对控制传染源、防止传染病的蔓延或流行也具有,重要意义。病原携带者一般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和健康病原携带者三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是指感染后至症状出现前即能排出病原体的兔只。在这一时期,大多数传染病的病原体数量还很少,同时此时一般没有具备排出条件,因此不能起传染源的作用。但有少数传染病在潜伏期后期能够排出病原体,因此就有传染性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农业/林业 动物医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