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与协商:电视问政的理念:the idea of governmental affairs enquiry on TV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对话与协商:电视问政的理念:the idea of governmental affairs enquiry on TV

对话与协商:电视问政的理念:the idea of governmental affairs enquiry on TV

作者:何志武著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568034371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18-01-01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对话与协商:电视问政的理念:the idea of governmental affairs enquiry on TV 本书特色

电视问政是继报纸问政、网络问政之后的媒体问政形式,也是电视媒介的对话与协商平台功能回归和拓展的节目形式。作为国内第yi本研究电视问政的著作,本书基于对电视问政节目的政务公开平台和对话协商平台的定位,从电视的媒介特性出发,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着手探讨了电视问政的一系列核心问题:谁执导?谁来问?该问谁?问什么?如何问?如何答?效应如何?从应然层面分析了电视问政平台的同场性、多向性、深入性等特征和优势,从实然层面分析了电视问政节目的单一性、表演性、形式化等问题,旨在从理论上厘清电视问政的内涵、定位、价值空间,从实践上推动电视问政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对话协商功能,避免落入政治真人秀的俗套。

对话与协商:电视问政的理念:the idea of governmental affairs enquiry on TV 目录

目 录
**章 电视问政:政务对话与协商的平台 5
一、电视问政的媒介形态 5
1. 电视问政的历程 5
2. 电视问政的类型 9
3. 电视问政的特点 12
二、电视问政的媒介生态 13
1. 报纸问政率先启动 13
2. 网络问政优势显现 14
3. 电视问政强势铺开
三、作为政务公开的协商平台 16
1. 主动公开政务信息的平台 16
2. 被动公开政务信息的平台 17
四、作为真人秀节目的问政平台 18
1. 电视问政的真实性 19
2. 电视问政的表演性 19
五、谁在执导电视问政:政府还是媒体? 21
1. 政府是电视问政的主导者 21
2. 媒体是电视问政的执导者 23
第二章 协商民主:电视问政的合理性基础 24
一、从弱公共性到强公共性:权力运行焦点化 24
1. 弱公共性:权力的隐蔽运行与公众的政治疏离 24
2. 强公共性:权力的公开运行与公众的政治参与 25
二、从管理到治理:协商过程的强化 26
1. 治理意味着合力与协商 26
2. 媒体问政即多主体协商 27
三、从围观到建言:公民参与协商的两种态度 29
1. 从旁观到围观:公民政治参与的态度变化 29
2. 从围观到建言:公民政治参与深度的提升 30
四、从躲避到沟通:官员参与协商的两种态度 32
1. 躲避:官员婉拒参与媒体问政的权力封闭运行惯性 32
2. 参与:官员接受问政邀请的权力公共属性回归 33
五、真诚与理性:公共协商对话机制的保障 34
1. 真诚:公共协商的信任基础 34
2. 理性:公共协商的核心要件 35
六、实时与同场:电视问政的媒介优势 36
1. 同场多回合对话挖掘了问政的深度 36
2. 实时全过程直播丰富了信息的真实 37
第三章 电视问政对象:向谁提问? 38
一、“一把手”工程:主动还是被动? 38
1. “一把手”主导电视问政的主动权 38
2. 承办者执导电视问政的被动性 42
二、话语权尴尬:“一把手”去哪儿了? 43
1. 中层“一把手”的尴尬上场 43
2. 权责不匹配的“汗流浃背” 44
3. 上层“一把手”的幕后指挥 45
三、向谁发问:主导权之辩 46
1. 主导权:电视问政场的话语权 46
2. 问官员:问了中层还要问高层 47
3. 问民众:听民意汇民智解民情 47
四、被动应对:负面形象的焦点化呈现 48
1. 被动的心态:电视场域聚焦审视官员形象 48
2. 被动的行为:负面形象焦点化之恶性循环 49
五、主动参与:协商框架下的沟通交流 51
1. 问责到协商:政府官员权力思维转变 51
2. 被动到主动:赢得良性互动协商先机 52
第四章 电视问政主体:由谁提问? 54
一、公民问政的权利与责任 54
1. 公民问政的权利 54
2. 公民问政的责任 55
二、电视对话的“台前”与“幕后” 56
1. “台前”:官员、市民代表、主持人的电视对话 56
2. “幕后”:政府与民众以媒体为平台的论政场 57
三、主持人“一个人战斗”的尴尬 59
1. “主持人”定位:论辩选手?民众代言人?裁判员? 59
2. 主持人委屈:“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61
3. 主持人话语:加剧矛盾还是解决问题 62
四、场内观众:纯粹的举牌人? 63
1. “哭脸”与“笑脸”:参与还是摆设? 63
2. 体验与感受:公众诉求何以被代言? 65
五、场外观众:屏蔽的局外人? 65
1. 场外观众:热闹的看客还是观众席的延伸? 65
2. 场域扩大:屏幕内外互动的紧密 67
六、选谁去参加电视问政? 68
1. 公民的参政意识:批评和献策都是参政 68
2. 公民的参政能力:问题意识与表达能力 69
第五章 电视问政的内容:话题的份量 71
一、曝光型问政的狭隘与片面 71
1. 曝光型问政契合问题导向 71
2. 曝光式问政承载多重期待 74
3. 曝光式问政的局限 75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农业/林业 农业基础科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