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本理论-第2版
中医基本理论-第2版作者:邓铁涛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30423627 定价:118.0 出版时间:2015-01-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中医基本理论-第2版 本书特色
《中医基本理论》是在首届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主持下编写的,贯彻了邓老“原汁原味论述中医学术理论”的目的要求,从中医学术角度对中医基本理论做比较系统、全面的整理和阐述。《中医基本理论》内容分阴阳五行、藏象、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经络理论、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体质与养生防病等七章,并附篇介绍五运六气学说。《中医基本理论》内容深入浅出,既从传统角度对中医理论做比较客观、准确的论述,又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提出一些创新性观点,或者纠正历来在中医理论研究中的偏颇见解,总以继承中医学术,发扬中医传统为主旨。第四章经络图为全彩图,均由专人绘制,一目了然。
中医基本理论-第2版 目录
再版前言发展中医药造福全人类(代序)
**章阴阳五行(1)
**节阴阳五行学说的学术渊源(1)
一?阴阳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形成(1)
二?五行概念的产生和五行学说的形成(2)
三?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的结合(4)
四?中医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引进和运用(5)
第二节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内涵(5)
一?阴阳学说的内涵(5)
二?五行学说的内涵(12)
第三节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运用(15)
一?阴阳学说的医学运用(15)
二?五行学说的医学运用(20)
三?阴阳五行学说从哲学到医学的演变(24)
第二章藏象(26)
**节 藏象及藏象研究方法(26)
一?藏象的概念(26)
二?藏象研究方法(26)
三?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27)
四?藏象学说的学术特点(29)
第二节五脏(30)
一?心(30)
附心包络(33)
二?肝(33)
三?脾(37)
四?肺(41)
五?肾(44)
附命门(48)
第三节六腑(50)
一?胆(50)
二?胃(52)
三?小肠(54)
四?大肠(56)
五?膀胱(57)
六?三焦(58)
第四节奇恒之腑(62)
一?奇恒之腑的内涵?生理特点
及功能(62)
二?脑(63)
三?女子胞(66)
第五节精气神(67)
一?精(67)
二?气(70)
三?血(76)
四?津液(79)
五?神(81)
六? 精?气?形?神的相互关系(85)
第六节 形身部位(88)
一?形身(88)
二?官窍(94)
三?体内部位(98)
第三章中医五脏相关学说(102)
**节五脏相关学说的理论演变与研究(102)
一?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学术理论提出(102)
二?五脏相关理论古代学术源流的探讨与梳理(103)
三?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科学内涵(106)
第二节五脏之间的相关关系(113)
一?五脏的相互影响(113)
二? 五脏相关的中介(115)
三? 脏与脏的关系(116)
第三节五脏系统的相关(120)
一?五脏与六腑的相关关系(121)
二? 五脏与奇恒之府的相关关系(122)
三? 五脏与“五华”的相关关系(123)
四? 五脏与五体的相关关系(124)
五?五脏与七窍的相关关系(124)
第四节五脏相关与辨证(125)
一? 两脏相关的证候(125)
二? 多脏相关的证候(129)
三?五脏相关理论对重大疑难疾病防治的指导(131)
四?实验研究探讨微观物质基础,佐证中医五脏相关之理(140)
五?中医五脏相关理论研究前景(146)
第四章经络理论(149)
**节经络和经络学说(149)
一? 经络的概念(149)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150)
三?经络系统的基本结构(151)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意义(157)
第二节十二经脉的循行?主要病候和治疗(160)
一?手太阴肺经(160)
二?手阳明大肠经(161)
三?足阳明胃经(161)
四?足太阴脾经(162)
五?手少阴心经(163)
六?手太阳小肠经(163)
七?足太阳膀胱经(164)
八?足少阴肾经(165)
九?手厥阴心包经(165)
十?手少阳三焦经(166)
十一?足少阳胆经(166)
十二?足厥阴肝经(167)
第三节奇经八脉的循行部位?生理功能和主要病候(168)
一?督脉(168)
二?任脉(168)
三?冲脉(169)
四?带脉(170)
五?阴维脉 (170)
六?阳维脉(171)
七?阴跷脉(171)
八?阳跷脉(172)
第四节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和十二皮部(172)
一?十五络脉的循行?主要病候及治疗(172)
二?十二经别的循行(175)
三?十二皮部(177)
第五节十二经筋(177)
一?足太阳经筋 (178)
二?足少阳经筋(178)
三?足阳明经筋 (179)
四?足太阴经筋(179)
五?足少阴经筋(180)
六? 足厥阴经筋(180)
七?手太阳经筋(181)
八?手少阳经筋(181)
九?手阳明经筋(182)
十?手太阴经筋(182)
十一?手厥阴经筋(183)
十二?手少阴经筋(183)
第六节腧穴简介(184)
一?腧穴的概念(184)
二?腧穴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84)
三?腧穴的功能与作用(185)
四?腧穴的分类(186)
第五章病因病机(192)
**节病因(192)
一?中医认识病因的基本观念和方法(192)
二?外感病因(194)
三?内伤病因(202)
四?其他病因(207)
第二节发病(213)
一?发病机理(213)
二? 发病途径(216)
三?发病形式(217)
第三节病变机理(221)
一?八纲病机(221)
二?病理从化与六气病机(229)
三?脏腑病机(234)
四?经络病机(245)
五?气血津精病机(248)
六?外感热病病机(253)
第四节疾病传变与转归(257)
一?外感疾病的传变(258)
二?内伤疾病的传变(261)
三?疾病转归(263)
第六章辨证论治(266)
**节辨证论治(266)
一?病?证?症(266)
二?辨证论治(267)
医学 中医 基础理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新型疫苗研发面临的挑战及关键技术-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83
下一篇:皮肤病理学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