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环境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人与环境

人与环境

作者:陈亮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1101204

定价:39.8

出版时间:2009-10-01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人与环境 节选

《人与环境》采取理论综述、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方法,力求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探求环境保护的理论,并紧密结合中国环保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和改进中国环境保护工作提出许多意见和建议。在哲学意义上,没有脱离人存在的环境,没有不在环境中存在的人。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通过对象性活动直接和间接地影响环境。人的对象性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方面,又有消极的方面。其中,消极的方面引发出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自古有之,它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当代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次生环境问题。当前,环境问题作为全球性的重大问题,呈现出严重性、复杂性、全球性和全人类性的特点,已经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生存问题。环境危机是对包括每一个个体在内的人类生存危机,是人的危机。因此,环境和环境保护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需要我们深入的研究。

人与环境 相关资料

环境问题并没因人们对其探索的历史久远而得以在理论上澄明。理论探索的困难并不是人们热爱与追求智慧的挡路石,而是人们继续前行的激励石。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激起人们无限的兴趣,全球有识之士大都对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进行深刻思考和苦苦求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自强、自信、自立来源于民族文化。胡抗美认为,“西方人心中有个上帝,中国人修炼道德。上帝只有一个,道德是一个系统。崇拜一个上帝,思维有它的局限性;而道德这个系统,由儒家构建以来,充满了哲学的辩证思维。因此,西方人对线的精神无法理解得十分透彻,他们关注的是色彩。”①中华传统文化认为,天地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概念,《黄帝内经·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也,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阐明了宇宙和万物的由来。阴阳概念是贯穿《周易》全书的主线,《易传》把阴阳上升为“范围天地”、“曲沃万物”的最高哲学范畴,阐述了阴阳和合是万物的成因,“乾,阳物也;坤,阴物也。”“天地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因此,阴阳相推,往来曲伸,在交融变化之中,万物于是而生,四时于是而成。弗里乔夫·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认为《易经》中的阴阳两极是构成宇宙律动的基础。阴阳两极的变化、脉动、振荡是一切自然现象的体现,自然秩序就是阴阳两极之间的动态平衡,阴阳两极也限定了变化的周期和临界点。是谓阳极而阴,阴极而阳。 后记 仰望苍穹,群星灿烂,浩瀚宇宙,神游万里。万物生长,众生平等,相互依存,一切有情。春夏秋冬,物换星移,生命短暂,意义何在?掩卷沉思,格物穷理,疑惑接踵,心中难解。子日:朝闻道,夕死可矣。然道在何处?!人是自然进化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是大自然的偏爱,使人成为万物之灵。但人又不能脱离自然的本性,可以说,人是神性和兽性、理性和非理性统一的有机体。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由依赖自然,到征服自然,到破坏自然,到导致自然报复,这是为什么?人类自诞生以来,综观古今中外的社会历史,从未停止过战争和杀戮,这又是为什么?人是群居性灵长类动物,人性是复杂的,是多变的,又是可塑的,既有相互帮助,和谐相处,共谋生存发展,又有争名夺利,相互斗争,甚至损人利己、违法犯罪去获取其根本没有需要的东西,这又是为了什么?

人与环境 作者简介

陈亮,字潼中,1968年11月生于江苏沭阳。长在新沂河畔乡村。1991年7月毕业于湛江水产学院水产养殖系获农学学士学位,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MBA硕士学位。2009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较长时间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和组织人事工作以及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工作等。1994年作为中国渔业观察员赴美国海岸警卫队参加太平洋公海渔业执法,1999年参加中国-瑞士合作培训项目第一期师资班赴瑞士,英国、法国学习,2000年参加中国高级管理人员研究班赴美国GE公司培训。曾发表《唯物史观: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坚持解放思想创新环保干部人事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践行科学发展观》等文章。

人与环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社会与环境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