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第三届海陕两岸能源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8-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第三届海陕两岸能源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

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第三届海陕两岸能源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

作者:魏一鸣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1101815

定价:120.0

出版时间:2010-05-01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第三届海陕两岸能源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 相关资料

插图:3)电网输电损失最小化下无功购买优化模型。降低电网输电损失可以通过电网选取最佳运行方式实现,主要包括:调整负荷(峰谷差越小则线损越小)、购买发电无功电量、功率因数(用户功率因数越高则线损越小)惩罚等,在传输相同电量的基础上,以达到减少电能损耗。调整负荷问题在后面的用户节能内容中考虑。剩下的两项发电无功、用户功率因数,如果只重视购买发电无功电量,会产生较大煤耗;如果尽可能多地从改善用户功率因数出发,就可以减少发电无功,节约煤耗。为此,需要在煤耗最小化下构建组合优化模型,确定发电无功价格和用户功率因数价格(费用)。4)区域之间电量输送价格优化模型。我国西南、华中地区多水,西北、东北地区多煤,丰水期水电需要满发,这个时期电量需要外送,否则水电资源白白浪费,为了避免电量接收地区因为税收等原因不积极,就需要从经济、煤炭资源、环境价值角度进行分析,建立电量输送价格的优化模型。8 引导电力用户合理用电的经济手段。我国一些地区峰谷比为8:1,美国、日本、德国峰谷比分别为:4:1、2.5:1、5:1。而电网峰谷差(高峰负荷和低谷负荷间差值)越大,说明负荷曲线变化越大,会造成能源浪费越大。因为高峰负荷时需要调用大量的调峰机组和抽水蓄能电站,而调峰机组一般为小的、能耗较高的燃煤、燃油、燃气机组,抽水蓄能电站能耗很高(抽4发3:抽水时用4千瓦时电,发电时只能发出3千瓦时电)。许多国家为了降低峰谷差都采取了峰谷分时电价,有的国家把一天分为高峰、低谷、平段三个时段,有的国家只分为高峰和非高峰两时段。美国数据表明利用电价进行调峰的手段与采用抽水蓄能机组、燃油、燃气调峰机组等物理手段相比,成本可以节省至少1/2。分时电价是指根据每日或每年中不同的时间段,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时段,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可以鼓励用户主动改变消费行为和用电方式,将一部分用电量从高峰时段转移到平段或低谷时段,减小电网峰谷差,进而降低发电厂的启停成本,减少备用容量,减少能源浪费。如法国7月、8月份设立若干避峰日,避峰日电价比最低电价高出10倍以上;美国一些州峰谷价比率达到8:1,有效地把高峰负荷移到低谷,夏天高峰期用电量可以降低24%。我国各地峰谷价比率基本在4:1左右,力度不够。丰枯季节性电价指将丰水季节电价适当调低、枯水季节电价适当调高,以抑制枯季负荷增长过快,引导用户将枯季一些负荷转移到丰季,丰季多用电,枯季少用电,减少水资源和煤炭资源的浪费。我国季节电价设计方面还不够完善。可中断电价指电力企业和用户签订合同,通过电价激励,在系统峰值时或紧急状态下用户按照合同规定中断或削减负荷。其可提高电网负荷率,使发电机组经济稳定运行,减少煤耗与油耗。如河北省(2003年7月1日至8月31日)对按要求实施负荷中断的企业,每1万千瓦累计停1小时补贴1万元。

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第三届海陕两岸能源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 作者简介

魏一鸣,1968年3月出生,博士.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绎济学院院长兼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兼任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秘15长;复杂系统分会理事长、计算机模拟分会副理事长、国际能源经济学会(IAEE)中国委员会理事长。 《AppliedEnergy》、《Internatiorl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Decisiorl Makirlg》等7份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及8份。中国学术期刊编委。曾任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8午)、研究员(2001年)、博士生导师(2001年)。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0年 日本先端科技大学坊问副教授。 长期从事管理科学研究,在社会经济复杂系统分析与建模、能源与环境政策、灾害风险评估与管州等方面取得了有创新的成果。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欧盟FP7国际合作等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在本领域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著作8部。论文被同行引用2100余次。向中央和国务院提交了多份政策咨询报告并得到了重视。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001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4年)、“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4年)、中科院“百人计划” (2005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纪念博士后制度20周年“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2005年)等荣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08年度)。曾获4项省滞级科学技术或自然科学奖。 曾获中科科院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导;指导的研究牛2人获北京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人获令国优秀博上学位论文提名奖。

应对气候变化-能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第三届海陕两岸能源经济学术会议论文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工业技术 环境科学 社会与环境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