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水灾防治实践与探索
淮河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水灾防治实践与探索作者:李燕,徐迎春 编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7011651 定价:58.0 出版时间:2013-08-01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淮河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水灾防治实践与探索 内容简介
李燕、徐迎春编著的这本《淮河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水灾防治实践与探索》共分7章,介绍了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基本情况,分析了淮河中游人地系统特征。总结梳理了淮河行蓄洪区的历史沿革,系统定量分析了淮河行蓄洪区运用对流域防洪减灾的作用。在对典型片行蓄洪区的运行状况进行诊断与评估的基础上,系统集成了安全建设、居民迁建、社会经济发展、进退洪工程等减灾模式,提出了适宜淮河行蓄洪区的综合减灾技术体系,分析了淮河中游地区易涝洼地涝灾特点以及成灾机理。在系统分析、总结淮河流域治涝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新农村建设,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淮河流域易涝洼地的综台治理技术,为科学台理治理易涝洼地提供了借鉴,构建了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洪涝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区域洪涝水风险度进行了评价,探讨了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对洪涝灾综合风险的影响机理。 《淮河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水灾防治实践与探索》对从事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治理的技术人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流域的洪涝灾害治理提供借鉴。
淮河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水灾防治实践与探索 目录
前言第1章 淮河人地系统特征 1.1 流域概况 1.2 淮河中游行蓄洪区概述 1.3 易涝洼地概述 1.4 淮河中游人地系统特征综述第2章 淮河行蓄洪区的形成和功能 2.1 淮河行蓄洪区的历史沿革 2.2 淮河行蓄洪区的布局及调整 2.3 淮河行蓄洪区的防洪作用第3章 淮河行蓄洪区运行状况诊断与评估 3.1 典型片行蓄洪区选择 3.2 典型片行蓄洪区运行现状 3.3 典型片行蓄洪区运行状况评估第4章 淮河行蓄洪区综合减灾技术 4.1 安全建设模式 4.2 居民迁建方式 4.3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4.4 行蓄洪区进退洪方式第5章 淮河中游易涝洼地涝灾特点及成因 5.1 基本情况 5.2 灾情与灾情特点 5.3 致灾原因分析 5.4 易涝洼地洪涝灾害损失调查第6章 易涝洼地治理模式与综合减灾技术 6.1 易涝洼地治理模式 6.2 沿淮湖洼地建设大型排涝泵站专题研究 6.3 典型片易涝洼地居民迁建方式研究 6.4 八里河洼地涝水调度专题研究 6.5 综合减灾技术 6.6 典型案例第7章 洪涝水风险管理 7.1 洪涝水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 7.2 洪涝水风险分析 7.3 典型片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洪涝水风险分析 7.4 典型片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洪涝水风险管理评价 7.5 洪涝水风险管理研究参考文献附图1 淮河干流行蓄洪区布局示意图附图2 淮河流域平原洼地范围分布示意图淮河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水灾防治实践与探索 节选
李燕、徐迎春编著的这本《淮河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水灾防治实践与探索》共分7章,内容包括:淮河人地系统特征;淮河行蓄洪区的形成和功能;淮河行蓄洪区运行状况诊断与评估;淮河行蓄洪区综合减灾技术;淮河中游易涝洼地涝灾特点及成因;易涝洼地治理模式与综合减灾技术;洪涝水风险管理。适合从事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和易涝洼地治理的技术人员阅读。
工业技术 水利工程 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