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速写到设计-建筑师图解思考的学习与实践
从速写到设计-建筑师图解思考的学习与实践作者:卢健松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12097067 定价:40.0 出版时间:2008-04-0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画;不是“见画不见人”,而是“见画又见人”。这一点在纯美术作品中不很稀
奇,但对具有科技和人文内涵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容易被忽视。这是我们今
天大力呼吁建筑设计要“以人为本”,避免“玩构图”的重要原因。
时下坊间此类书不少,但多数是单纯技法的阐述和作品的汇集。卢健松同志
的这本书,在一些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可以谓之有新意并填补某些空白的
作品。
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建筑师,非常用功,也勤于思考。本人愿意向读者推荐这
一作品,同时,“艺无止境”,希望此书的问世,推动建筑画创作和相关读物的
出版更上一层楼。
前言
本书的核心是探讨建筑设计的方法。高深的建筑理论,*终需物化为具体的
建筑形式。形体与空间的推敲,是建筑研究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特征,我们的
工作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电脑的普及,各种简单易学的软件,使得表达形体的
方法越来越广泛,但*便捷、高效的还是钢笔画。因此,本书同时关注了建筑设
计方法与徒手表达技巧两个方面的内容。从事建筑设计,不必过度沉迷于建筑绘
画本身,但积累对形式的认知与丰富经验非常重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能帮
助我们及时收集素材,快速捕捉灵感,准确交流思想。
设计与绘画之间紧密且微妙的关联,每位设计工作者都能深切体会,却不能
准确描述。本书试图解释这种微妙的关联。速写为建筑设计工作提供了思维的素
材:速写的过程,既是描摹世界、写生世界的过程,也是观察世界、认知世界的
方法。而设计工作中所获得的知识,则给了我们更加明亮、敏锐的眼睛,使我们
在速写的过程中具有更加深刻的洞察力。
每一位设计师的心里,有比真实世界更完美的图景。速写练习中所获得的表
达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将存在于我们头脑里的想像,真实地表达出来。对设计者
而言,速写的对象有两个方面:真实的场景,内心的图像。没有速写练习所积累
的表达力,设计师就不能自由地袒露心襟,不能自由地与他人交流。绘画的能
力,不能决定设计师的设计水准;但表达的方式、技巧与勇气却可以帮助设计师
思考。
本书共五章。卢健松完成插图绘制与文字初稿;姜敏负责图纸整理及文字润
色,对文中部分观点亦有贡献。书中内容分作两个部分。前一个部分包含**、
二章,围绕速写展开。**章中,讲述速写的学习目的与方法,展示了如何利用
速写来收集信息,提高设计技能。其中一些小的学习技巧,例如如何通过漫画、
连环画来提高建筑绘画的能力,也许不是常规的训练方法,但的确行之有效。生
活中的点滴积累,远比专门的练习实在。第二章里,展示了运用速写研究环境、
认知环境的案例,讨论了在数码相机日渐普遍的今天,利用速写观察世界的特殊
意义。后一个部分,包括三、四、五章,主要谈设计的构思与表现。第三章,重
点讨论如何利用徒手画辅助设计思考。第四章中,则将设计表现过程中亲身积累
的小技巧和盘托出。第五章里,一些案例被分作建筑、景观、城市设计三个类
别,用以解释不同设计层面上不同的表现方式。
书中的案例,全部都是设计工作中的实际积累。建筑设计有入画,也有不入
画的,并非所有设计思想都宜于用钢笔徒手表现。认同原广司先生的观点:形态
越简单,材料越复杂。而短期作业的小幅钢笔画很难清晰描绘材料质感,因此,
形态越简洁,徒手表现越难。为了便于讲述
从速写到设计-建筑师图解思考的学习与实践 作者简介
p>作者简介
卢健松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研究生.建筑师,
青年教师。2002年起,任教干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从事建筑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地方性
建筑。曾经参与大量实际工程的设计工作.在理论
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建筑绘画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有独到认识。绘画作品在2006年中国手绘建筑画
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 部分作品收录于全国性
建筑画教材当中。曾为《万科印象第五园》、《钢
笔建筑室内环境技法与表现》等书籍绘制插图,作
品多次发表于国内期刊杂志。
建筑 建筑外观设计 绘图/制图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