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城市规划: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沉思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7-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比较城市规划: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沉思

比较城市规划: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沉思

作者:霍兵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30388155

定价:198.0

出版时间:2017-01-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比较城市规划: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沉思 内容简介

  《比较城市规划 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沉思》是国内**部比较城市规划的专著。在借鉴其他学科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就比较城市规划的概念、历史沿革、主要内容和方法,包括类型学和综合评价研究等进行了论述;对世界主要国家(地区)的城市及其城市规划制度、体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勾勒出中西比较城市规划平行研究的基本框架,开启了中西现当代城市规划重大问题的影响研究。  《比较城市规划 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沉思》适合城市规划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及城市规划管理者、实践者等阅读。

比较城市规划: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沉思 目录

前言
第1章 比较研究概说
1.1 比较研究
1.1.1 感知比较与比较思维
1.1.2 比较逻辑与可比性法则
1.1.3 比较行为、比较方法和比较研究
1.2 比较研究的历史发展
1.2.1 比较研究从滥觞到再发展
1.2.2 比较研究发展规律小结
1.2.3 中国与西方

第2章 比较城市规划研究基础理论
2.1 基本概念
2.1.1 比较城市规划研究
2.1.2 总体研究、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
2.1.3 科技整合与“科学实验”
2.2 历史发展和现状
2.2.1 城市意象的经验描述
2.2.2 城市规划方法的借鉴
2.2.3 比较城市规划研究的兴起
2.2.4 我国比较城市规划研究的现状
2.3 研究对象与内容
2.3.1 比较城市规划研究类型划分
2.3.2 求同比较研究与见异比较研究
2.3.3 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
2.3.4 专题研究与整体研究
2.4 研究方法和技术
2.4.1 历史的观点与辩证的观点
2.4.2 结构主义与现象学
2.4.3 阶段方法与验证假说方法
2.4.4 研究资料:构成、收集和整理

第3章 类型学研究
3.1 基本概念
3.1.1 分类与类型学
3.1.2 比较城市规划类型学研究
3.2 城市类型学研究
3.2.1 城市分类与城市类型学
3.2.2 理想类型与连续统
3.3 城市形态学与建筑类型学
3.3.1 建筑类型学
3.3.2 城市形态学

第4章 综合评价研究
4.1 基本概念
4.1.1 评价与综合评价
4.1.2 指标与指标体系
4.1.3 城市综合评价与城市规划综合评价
4.2 几种常用方法
4.2.1 指数法与综合评判法
4.2.2 层次分析方法
4.2.3 SWOT方法、关键绩效指标法与“雷达图”方法

第5章 世界主要城市比较研究
5.1 认知城市与比较城市
5.1.1 实地考察与文案研究
5.1.2 城市漫游与鸟瞰
5.1.3 城市地图与城市意象
5.1.4 城市的形象与城市的文化
5.2 世界主要城市及城市中心
5.2.1 欧洲主要城市:伦敦、巴黎、柏林
5.2.2 美国主要城市:纽约、芝加哥
5.2.3 亚洲主要城市:东京、大阪、新加坡、香港
5.2.4 大洋洲主要城市:悉尼、墨尔本
……
第6章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城市规划体系比较研究
第7章 中西比较城市规划研究
第8章 中西当代城市规划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比较城市规划: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沉思 节选

  《比较城市规划 21世纪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沉思》:  8.2.2城市扩展模式:摊大饼与城市区域  “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是我们城市发展长期的方针。我国人多地少,合理利用和节约每一寸土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受西方分散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以及内心深处对田园城市的向往,加上20世纪70年代备战、备荒和唐山大地震的影响,我国城市规划领域一直奉行分散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并形成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实际上,当时我国城市发展的聚集程度还远远不够,只是由于多年缺乏建设,城市中以平房为主,建筑和人口密度过高,给人造成城市过于拥挤的印象。在这期间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审批中,一直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城镇用地规模,大城市人均用地控制在85平方米以内,一般城市100平方米以内,小城市120平方米以内。这种简单的标准,容易记住,便于审查。  毕业后,导师赵炳时教授借调我回到清华大学,参与“我国特大城市结构与形态比较研究”课题。搜集整理我国当时100万人以上特大城市的规划资料,进行定量评价。当时赵炳时教授从美国做访问学者回来,给我美国几个城市的计算机图形资料,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国家图形辅助设计中心,我把中国的几个城市的形态输入,当把同比例的美国特大城市与我国特大城市放在一起时,惊奇地发现我们城市的建成区范围与美国相比实在是太小了,而人口又多很多,说明我们城市的密度太高。当时,北京、上海、天津等特大城市中心人口密度在2万。4万人,居住环境恶劣。因此,疏解人口也是各城市规划的内容,当然,主要方法还是规划建设卫星城。但是,事实上,我们的城市太小了,需要合理扩展。  改革开放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以城市为中心,思路逐步明确。因此,出现了发展大城市的呼声,地方政府也有积极性和实际需求,因为大城市是效率*高的地方。然而,城市规划对此并没有相应的回应,规划控制大城市发展的总体思路没有改变。结果是规划既没有约束到城市的扩展,更没能引导城市形成合理的结构和形态。  1.环路加放射路+外围绿化带环绕+远郊卫星城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城市**轮城市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毕。受到大伦敦规划、大莫斯科规划的影响,我国大城市的总体规划都是环路加放射路、外围绿化带环绕、远郊卫星城的典型布局。没有考虑中国当时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等因素,是理想化的规划。在这些规划中,天津城市总体规划比较特殊,除中心城区同样采用了环路加放射路、外围绿化带环绕和远郊卫星城的经典布局方式之外,在塘沽港口规划了滨海地区。这是结合天津实际,按照世界港口发展的规律制定的,实践证明,比较成功。  30余年来,中国大城市社会经济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带动作用。但回头看城市规划建设,发现问题很多,城市病明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西方大城市的老问题重现。在城市扩展上,城市呈“摊大饼”式发展,没有经过设计的形态,绿化带没有起作用,近远郊区连成一片。总体看,这一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是不成功的。高架路、立交桥、宽马路、大广场、大公园和高楼林立,成为中国城市现代化的典型写照。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建筑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城乡规划与发展研究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