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传统民居
山西传统民居作者:颜纪臣 开 本:16开 书号ISBN:7112078547 定价:68.0 出版时间:2006-01-01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编后语 201
主要参考文献 203
山西传统民居 节选
(二)山西的地质、地貌及其对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 山西省地层发育比较完全,与华北地区基本一致,可分为太古界、远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山西省地层在太古代、远古代及下古代时期是一个相对活跃的地区,地壳运动比较强烈,岩浆活动频繁。到中生代时期,地壳活动再度强化,表现为以断裂活动为特点的燕山运动,并有小规模的岩浆活动。在新第三纪末,又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产生了以断层陷落为主,以汾渭盆地为代表的一系列的大小盆地和吕梁、太行、五台、恒山、中条等上升为主的山脉,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的地貌形态。 山西的地质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为山西的建材工业、建筑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山西民居的建设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山西在地貌上是一个被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和高原,属于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常被称为“山西高原”。山西高原的地貌类型比较复杂,山地和丘陵面积辽阔。其中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40%,丘陵占40.3%,平原和台地面积较小,仅占全省总面积的19.7%。 山西省的平面轮廓,略呈一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平行四边形。高原内部地势起伏较大,*高的五台山北台顶,海拔3058米。*低的垣曲县境东南隅的黄河谷地,海拔不足200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形成整体隆起的态势。 在整体隆起的高原中部,为一连串雁行排列的断陷盆地。它们自北向南为大同盆地、忻州盆地、太原盆地(晋中盆地)、临汾盆地与运城盆地。其海拔高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这一系列的断陷盆地,是全省人口密集之处和工农业生产与政治、文化、交通的中心。这些盆地把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东部以太行山为主体,并包括恒山、五台山、太岳山、中条山及太行、太岳之间的构造盆地——沁潞高原。西部以吕梁山为主体,包括云中山、芦芽山和这些山脉以西被黄土连绵覆盖的高原。经过长期复杂的堆积侵蚀过程,形成以梁、塬、峁为主体的黄土地貌。其特征表现为“四分山地四分丘,五大盆地*清楚,地形高差变化大,沟壑纵横水土流”。 如上所述,山西地质、地貌复杂多变。当地老百姓结合本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创造出许多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其中*多*广就是窑洞民居。 山西大部分土地被黄土所覆盖,经断层作用及流水冲击,形成断崖冲沟。其土壤结构呈垂直结理,壁立不倒,不易塌落,土质松软,容易挖掘,且覆盖厚度大,一般在几米到几十米之间,这就为窑洞民居的建造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山西的黄土窑洞主要分布在西半部和南部黄土层较厚的地区和几大盆地周围的坡地。主要有土体窑洞和砖石窑洞之分。土体窑洞多分布于晋中南和晋西一些地区,有靠崖窑和地阴院两种。砖石窑洞在晋中、晋东南一些地区可见。这些地区有大量石质岩层,纹理清晰分明,硬度适中,易于开采,是石券窑的良好材料。这些地区还常采用砖来砌筑窑洞(图2—1) 。 由于窑洞冬暖夏凉,既可防火,又很经济,所以自古以来为山西劳动人民所常用,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山西民居建筑的一大类型(图2—2)。 晋南的临汾盆地,海拔400~600米,在盆地边缘,多活动性断裂构造。历史上曾有过两次强烈地震的记载。这里是山西省发生强震的地区,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祥地的一部分,著名的“丁村人”,就是在这里发现的。当地的居民多采用中国传统的木构架建筑,结构规矩严谨,平面布局均衡,柔性好,整体刚度强,抗震性能高。屋架多采用抬梁式结构。檩长不宜过长,房间间口不得过大,主要是增强其整体稳定性,提高抗震性能。 由此可见,一个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形成与特征与当地的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P35-36
建筑 建筑史与建筑文化 中国地域建筑/民居建筑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