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科学技术学
走向科学技术学作者:李正风 开 本:32开 书号ISBN:7010057257 定价:26.0 出版时间:2006-08-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走向科学技术学 内容简介
当代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日益深刻和广泛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面理解科学和技术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一方面,科学和技术对人类发展的深刻影响兼具建设和破坏的两种可能;另一方面,科学不再仅是科学家的自由研究,技术不再仅是工程师的个人发明,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经济部门和政府部门全面参与的社会事业。科学技术对社会资源的强烈需求和依赖,社会对科学技术投入高回报率的不懈追求,不但使科学技术活动和社会资源之间的矛盾空前地尖锐起来,而且使对科学技术事业的规划和管理前所未有地重要起来。
全面理解科学和技术,需要创造性地整合传统的、相互分离和排斥的研究视角,塑造具有包容性和互补性的新的学术视野。
走向科学技术学 目录
在通向科学技术学的道路上(代序言) 1.从“科学学”走向“科学技术学” 2.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走向科学技术学 3.从科学社会学走向科学技术学 4.我国走向科学技术学的探索 I 走向科学技术学的进程 论走向科学技术学 1.一个分析的起点 2.从国际学术发展的轨迹看 3.从学科体制化进程轨迹看 4.《科学技术学指南》所反映的情况 5.关于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lJdies的翻译 6.我国的学科初创期:历史和共识 7.走向科学技术学 从“科学技术哲学”到“科学技术学” ——论自然辩证法学科建设的第二次调整 1.解惑:调整自然辩证法学科的认识前提 2.从“自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局限性与负面效应 3.从“科学技术哲学”到“科学技术学”:理论及现实意义 4.“科学技术学”的学科界定:性质、地位及学科体系 5.待续的结论 科学技术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领域 1.新学科的产生是人类科学活动的自然结果 2.科学技术学:一个正在形成的新学科 3.科学技术学的基本内涵 科学技术学:一门正在兴起的学科 1.科学技术学兴起的历史背景 2.科学技术学究竟研究什么 3.科学技术学的学科定位 4.科学技术学的未来走向 科学技术学——从历史走向现实 1.分析:三个维度的构成 2.历史:科学学一科学社会学一科技与社会一科学技术学 3.建制:国际与国内的历史与现状 4.生存:领域有待于扩展 5.争论: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与非哲学性 从科学学、技术学到科学技术学 1.科学学及其发展 2.技术学及其发展 3.中国科学学、技术学的发展 4.从科学学、技术学到科学技术学 从科学技术史看科学技术学 1.科学技术史学科的建制化 2.科学技术史的走向与科学技术学 3.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学的关系 4.结语 Ⅱ 科学技术学的学科建设 初论科学技术学 1.科学技术学的创生和衍化 2.科学技术学的科学定位 3.科学技术学的学科体系结构 4.科学技术学的基本发展对策 论科学与技术的统一及对科学技术学的呼唤 1.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统一 2.R&D活动与技术活动的统一 3.科技创新体系的统一 4.科学技术的价值的统一 5.科技创新的人格化机制统一 6.科学学、技术学、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的统一 科学技术学:能够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国外TPM研究给我们的启示 1.科学技术学的基本立足点 2.科学技术学研究的问题导向 3.科学技术学学科的队伍建设 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 1.自然辩证法“学科群”:学科开拓者们的理想 2.一个学科和多个学科:学科体制化中的分歧和分化 3.关于科学技术的文科研究:分歧之中的共性 4.关于科学技术的文科研究及其与国际的接轨 5.弘扬自然辩证法传统,建设科学技术学学科群 “科学技术学”与“自然辩证法” 1.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 2.为什么要对“自然辩证法”更名 3.尊重传统,面对现实 科学技术学的核心领域和发展方向 1.科学技术与科学学 2.科学技术与科学技术哲学 3.科学技术学与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 4.科学技术学的核心领域 5.科学技术学的发展方向 关于科学技术学建设的几个问题 1.科学技术学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概述 2.科学技术学是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门特殊科学 3.科学技术学学科建设必须走综合和交叉学科的道路 4.科学技术学有责任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 5.科学技术学要关注科教兴国问题 6.科学技术学应关注全社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7.科学技术学学科名词翻译与国际研究的接轨问题 Ⅲ 科学技术学与科学观的变革 实践建构论:对一种科学观的初步探讨 1.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 2.科学的建构性根植并复归于实践 3.“实践建构论”与理解科学的新视野 STS的理论基础{从综合学科论到社会建构主义 1.从《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个交叉学科视野》看STS 2.从《科学技术论手册》看STS 3.从《去魅的科学:关于建构、实在性和社会知识》看STS 科学、修辞与权力——析社会建构主义的科学观 1.打开潘多拉的黑箱——显微镜下的实验室生活 2.科学史的“利益”模式 3.社会建构主义错在哪儿 科学的非统一性 1.科学的统一性及其辩护 2.对科学统一性的质疑 3.科学的非统一性与相对主义 4.科学的非统一性与科学的力量 5.简短的结语 Ⅳ 多维视野中的科学技术研究 Nature中国特辑:对科学技术学研究的启示 1.Nature中国特辑:背景 2.Nature中国特辑I:分析 3.Nature中国特辑Ⅱ:分析 4.从Nature中国特辑看科学技术学 科学技术系统的复杂性、涌现及其模式 1.科学技术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 2.科学技术系统的涌现及其特征 3.科学技术系统生成的稳定模式 从我国科技哲学研究生论文选题看理解科学的多维视角 ——兼论科学技术学研究趋势 1.统计分析的背景情况 2.论文选题分类统计分析 3.不同类型论文选题在国内主要大学的分布 4.统计分析的结论和原因探讨 5.关于科学技术学研究发展趋势的进一步讨论 从海德格尔的“座架”看科学技术的 双重功能及其批判 1.座架的发生 2.生产力功能及其批判 3.意识形态功能及其批判 4.简短的结语 发达国家科技政策转型的趋势 1.科技政策及其类型 2.德国科技政策的转型 3.美国科技政策的转型 4.法国科技政策的转型 5.结语 美国科技政策演变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1.美国冷战后科技政策的发展趋势 2.“9·11”事件对美国科技政策的影响 3.美国科技政策向产业方向的倾斜 4.美国科技政策的变化对我国的启示 创新文化与中国科技奖励制度 1.创新文化与科技奖励制度 2.科技奖励制度及其特征 3.中国科技奖励制度的历史沿革及现状 4.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V 附录 良好的开端——“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筹备会 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技术学专业委员会名单 科学技术学的建制化 ——全国科学技术学首届学术年会综述 莫干山会议共识 论文作者简介 后记
自然科学 总论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