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与油气聚集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7-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与油气聚集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与油气聚集

作者:汤良杰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30268877

定价:49.0

出版时间:2010-05-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与油气聚集 相关资料

插图:在南北双向挤压的应力环境下,天山山脉隆升、地壳缩短、岩石圈增厚。在中国境内的天山造山带东段,塔里木盆地由南向北插入南天山之下;在其西段的哈萨克斯坦境内,费尔干纳盆地由北向南插入南天山之下;再向西在阿富汗境内,另一个板片向北消减于新都库什之下。这三个俯冲消减带近于线形排列,其俯冲方向具有北、南、北交替变化的特点,板片俯冲角度也各不相同,表明天山造山带的构造活动由西向东逐渐减弱(赵俊猛等,2003)。天山造山带相关盆地的分段性则更加明显,吐哈、焉耆、准噶尔南缘、伊宁、库车和塔西南盆地各具特点,库车前陆褶皱一冲断带分段性明显受到天山分段性的制约。6.4.3 含盐层系厚度及时代差异含盐层系发育状况的差异性是导致盐相关构造分段差异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这种含盐层系发育状况的差异性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含盐层系厚度的变化,二是含盐层系发育时代的变化。在却勒一西秋区带,含盐层系主要为库姆格列木组,其厚度从西向东逐渐减薄。在东秋地区,含盐层系发育的层位已从库姆格列木组向吉迪克组转变,厚度也较西段减小了许多。含盐层系的发育状况决定了滑脱面和大型滑脱断层的发育位置,而滑脱面和滑脱断层对构造变形过程又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却勒一西秋地区滑脱面形成于库姆格列木组底部,在其顶部还发育有大型北倾滑脱断层,后期受挤压应力作用,在上覆层中形成盐核背斜。东秋地区的滑脱面发育在吉迪克组底部,在其顶部发育有南倾滑脱断层。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与油气聚集 作者简介

汤良杰,男,1957年生,安徽省泾县人,博士,现任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博士生导师,构造地质学专业,研究方向为含油气盆地构造分析。主持完成国家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对塔里木、四川、柴达木等大型叠合盆地形成演化、盆山耦合、变形样式、盐相关构造及其控油气作用等方面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新的进展和认识。发表第一作者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获中国青年地质科技金锤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贾承造,男,1948年3月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1987年获南京大学构造地质与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3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总地质师、副指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地质师兼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现任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技术负责人,国家973项目咨询组成员、能源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地质与盆地构造理论研究。奠定了塔里木盆地构造地质学与油气勘探理论的基础,总结和发展了前陆冲断带煤成烃超高压大气田形成的地质理论和叠合复合盆地石油地质理论,为克拉2大气田的发现和西气东输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提出并建立了中国岩性地层油气藏石油地质新观点、新理念,推动了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大规模勘探和重大发现;系统研究了中国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深层)石油地质,为开辟我国陆上新的天然气富集区做出了贡献。

库车前陆褶皱-冲断带盐相关构造与油气聚集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自然科学 地球科学 地质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