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荒漠特有植物绵刺资源保护与利用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7-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中国荒漠特有植物绵刺资源保护与利用

中国荒漠特有植物绵刺资源保护与利用

作者:高润宏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30278968

定价:60.0

出版时间:2010-06-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中国荒漠特有植物绵刺资源保护与利用 相关资料

插图:(3)劈根繁殖是绵刺自然更新的主要方式,它是由茎基部向下发生纵向劈裂,劈开的各部分形成新的植株,以此扩大种群数量,形成环状集群,一般在资源较贫乏、随机干扰程度高的条件下绵刺以劈裂生长形成的环状集群为主;反之,以枝条下垂形成新植株为主。金洪等(2001)在调查中发现绵刺的劈裂生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当植株生长到一定阶段时,首先茎从基部到根部发生多次劈裂,使主根形成多条,以后地上的茎部也相应发生分裂而形成多个独立的植株:另一种是茎基部以上的部位先发生纵裂,而根部后发生分离,分裂形成的几个部分由于遇到的小环境不同,有的枯死,有的存活下来,继续生长,最后形成几个独立的植株,因此,绵刺往往形成环状的集群。对采于不同地段的即将劈裂的过渡状态的植株观察时发现,前一种类型的绵刺多生长在地势相对较高的地段,而后_种类型的绵刺多生长在坡底或地势相对低洼等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环境中,这一现象说明水分条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劈裂生长的发生过程,而在土壤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情况下,风力和温度等外部条件对地上部分的劈裂起着相当大的作用(高润宏等,2001a)。劈根也是绵刺长期抗御干旱胁迫而适应生境的结果。由于严重干旱、较大温差以及风蚀沙埋等因素的作用,绵刺主茎发生纵向不均匀生长,导致扭曲劈裂,在表皮较厚、愈伤组织发达的条件下,劈裂的小股茎各自愈合,形成具有输导作用的一根新茎,随着劈裂加深,根部和大枝也同样发生劈裂,最终产生新的植株。这是荒漠生境中绵刺营养繁殖的又一种方式,也是自然条件下发生最普遍的繁殖方式。这种繁殖方式不能使绵刺发生大的迁移,只是依靠自身生长的力量进行较小范围的扩展,使绵刺具有簇状分布的特征。但是,这种繁殖方式由于完成周期长、扩展范围窄,繁殖速度又非常缓慢,很难维持生存繁衍(王继和等,2002)。

中国荒漠特有植物绵刺资源保护与利用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自然科学 生物科学 植物学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