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场论-(上)

首页 > 图书 > 科技/2020-07-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量子场论-(上)

量子场论-(上)

作者:郑汉青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301296950

定价:55.0

出版时间:2018-08-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量子场论-(上) 本书特色

《量子场论(上)》脱胎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使用多年的量子场论课程的讲义,基本覆盖了现代量子场论的方方面面,而且融合了作者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经验,非常有特点。无论是初学量子场论的研究生,还是从事多年研究工作的科研工作者,都能从本书中得到收获。

量子场论-(上) 内容简介

《量子场论(上)》为作者多年来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讲授《量子场论》、《量子规范场论》两门研究生课程讲义的基础上整理而成。
本书介绍了标准的现代量子场论与量子规范场论教科书应有的基础内容,如场量子化、微扰理论、正规化和重整化等。此外,由于相对论性量子场论的主要应用在于高能物理领域,关于强、弱、电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的建立与计算以及一些相关的场论知识,也是本书所讨论的重点内容之一。
除此以外本书的特色还在于花一定的篇幅介绍了色散关系,S 矩阵理论以及分波动力学的一些基础知识。这些知识较少在现代场论书里讨论,但是作者认为在目前的粒子物理的发展形势下,重新开始重视这些内容是值得的。它们是研究强子之间相互作用动力学必不可少的准备。基于同样理由,我们也花了一些篇幅介绍了有效场论技术、尤其是手征微扰理论的基础知识。

量子场论-(上) 目录

**章引言

第二章相对论性量子力学

x2.1 Dirac 方程

x2.2 Dirac 方程的Lorentz 协变性

x2.3 自由粒子解

x2.4 正电子, C 和T 变换

第三章经典场论

x3.1 从经典力学到量子力学

x3.2 拉格朗日场论与正则形式

x3.3 连续对称变换、Noether 定理与守恒流

第四章自由场的量子化

x4.1 自由Klein-Gordon 场的量子化

x4.2 自由Dirac 场的量子化

x4.3 电磁场的量子化

x4.4 场算符在分立对称变换下的性质

第五章场的相互作用

x5.1 相互作用表象、演化算符与S 矩阵

x5.2 Wick 定理

x5.3 Feynman 图与Feynman 规则

x5.4 不变矩阵元、散射截面

x5.5 S 矩阵在T 变换下的性质

第六章QED 过程的树图计算

x6.1 ° 矩阵的性质, ° 代数与Fierz 变换

x6.2 Compton 散射

x6.3 正负电子湮灭

x6.4 螺旋度、手征性与手征表象

x6.5 e+e? ! + ?: 极化过程的计算

第七章Feynman 图的解析行为

x7.1 散射矩阵的幺正性与光学定理

x7.2 Feynman 图的奇异性分析, Cutkosky 规则

x7.3 Mandelstam 谱表示

x7.4 关于色散关系理论和S 矩阵理论的一些简单讨论

第八章散射的S 矩阵

x8.1 粒子的场的假说、散射的S 矩阵

x8.2 LSZ 约化公式

x8.3 微扰理论

x8.4 交叉对称性

x8.5 K?allen-Lehmann 表示

x8.6 因果性与解析性、色散关系

第九章紫外发散与重整化

x9.1 紫外发散与重整化

1 ?á4 理论中的单圈发散与重整化

x9.2 正规化与重整化

第十章QED 单圈辐射修正

x10.1 QED 单圈发散的重整化

x10.2 1+1 维QED

x10.3 辐射修正的例子

x10.4 红外发散, e+e? ! + ? 过程

第十一章手征对称性与 介子9

x11.1 强相互作用的手征对称性

x11.2 流代数

x11.3 对称性的自发破缺和Goldstone 定理

x11.4 部分轴矢流守恒与流代数的应用

x11.5 Weinberg-Tomozawa 公式

x11.6 Weinberg 关于 散射的讨论, 两个软 的情形

x11.7 Goldberger-Treiman 关系和Adler-Weisberger 求和规则

第十二章分波矩阵元

x12.1 光学定理与分波振幅

x12.2 散射中的交叉对称性

x12.3 交叉对称性与Balachandran-Nuyts-Roskies 关系

x12.4 左手割线、Froissart-Gribov 投影公式

x12.5 有自旋时的分波展开

x12.6 一般情况下两两散射分波振幅的奇异性分析

第十三章分波矩阵元的幺正性

x13.1 Riemann 面与共振极点

x13.2 分波矩阵元的幺正表示

附录常用公式

主要参考书目

名词索引

量子场论-(上) 作者简介

郑汉青,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导师为 胡宁、吴丹迪。
1991-1996,在瑞士CERN, 意大利 ICTP 及 瑞士PSI作博士后研究。1997年至今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工作,2001年起任教授,博导。长期从事粒子物理理论研究工作,近年来的工作方向为手征动力学。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自然科学 化学

在线阅读

上一篇:互素理论与费马方程     下一篇:生物化学-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