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作者:郭初阳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49541607

定价:

出版时间:2014-02-0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本书特色

语文,应当有着惊人的美丽。十七载教学探索,重构语文精神;五年独立执教生涯,践行教学勇气。郭初阳的经历不可复制,但他的思想值得同行者倾听。

教育是一种专业,教师的职业素养与敬业精神,一面呈现于课堂,一面凝结成文章,本书是郭初阳近年来的评论结集。内容包括了学科建设、教材批评、教师身份的思考,以及非学校化教育的探索。
这位全国课堂教学大赛**名得主,弃体制而成为独立教师,步履坚定地走在越来越广阔的教育自由中。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内容简介

“独立教师的资本,是通过自己的课堂获得学生的支持,自由的语文课堂有一种随之而来的光辉,令人沉醉。”
本书不是郭初阳独立执教的纪实,而是他走上自由执教之路的心路历程。
★持续深刻的文本批判
以“母亲”为题的语文教材批判只是冰山一角。“为了心爱的孩子,我们总是选择*好的奶粉,然而我们在选择更为重要的精神养料时,却常常掉以轻心。”从《自私的巨人》到《巨人的花园》,王尔德的名篇被篡改得面目全非;《孔子拜师》,一个劣质的经不起丝毫推敲的“童话”故事;《走,我们去植树》,一篇充满意图而无法培养良好文学趣味的拙劣习作……这些不恰当文本数十年来存在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只要稍加审视便无所遁形。
★望眼欲穿的人生教育
语文教育之为“成人”教育,在于文学千百年来对生命的观照。语文不该也不能缺失对孩子的两大人生教育: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珍贵与短暂,造成生命的轻视。应当如何开展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无论是性教育、死亡教育、公民教育,都不是我的专业擅长。屡屡越界,意在引起更多专业人士的研讨与建设”。
★纯正趣味的课堂探讨
语文,应当有着惊人的美丽;自由的课堂,应当是师生同席向着真理直跑的旅程。断断续续写下的随笔,同法国教育部长探讨“不需要教学计划”的教育理念,去“过去的中学”寻找语文的飘逸洒脱,向台湾《国学基本教材》学习本土文化的价值观引导,在古今大家中对比发现文学的纯正趣味。
★教师身份的践行思考
教书很难——既要做戏,又要做人。做一个“像自己”的好教员,在这个“选错并保卫”的课堂里更难。然而他应有这样的勇气,既知己身的限度,也深知三折肱为良医的道理,带着自己的伤痕,来更温柔地帮助那未成年的孩子们;既仿佛手工业者,耐心,勤恳,又敢于正视现状,自己动手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
一本小书,一段十七载的教育旅程。郭初阳的经历不可复制,但他的思想值得同行者倾听!

一个独立教师的语文之旅 目录

序 瘦的郭初阳,瘦的语文课堂

**章 爱杀柴桑隐
性教育和死亡教育,是我们当前教育的两大缺失。漠视性教育,让人不懂得去爱自己的伴侣,影响的是今后的婚姻;漠视死亡教育,让人不懂得此生为人的珍贵与短暂,造成个体对生活的冷漠和生命的轻视。
《致女儿的信》:一次并不成功的性教育 /
望眼欲穿性教育 /
我对范美忠文章的看法,兼谈死亡教育 /
死亡教育问答录 /
问答录:传播、行动、改变 /

第二章 名溪近讼庭
《祭十二郎文》作为中国典型朝代的典型文人作品,暴露了中国人典型的缺陷:情感失控,依赖感,借他人来确定自己,垂直型的家庭结构(只重父子/母子,不重夫妻关系),遇挫折自暴自弃……孙隆基写于1983年的那句话,总是如丧钟,鸣响不已——
不论“现代化”与否,中国“人”被设计的方式是否根本上有问题?
与性无关的纯洁——读《**次抱母亲》 /
从濒死五阶段看《祭十二郎文》 /
陈情表?残肢令! /
不意老山之中,有此嫩妇 /
尴尬的孔孟——大陆现行中小学教材中的中国文化原典 /
古书绝对的不可读,倘若是强迫的令读 /
语文背后的思想迷局 /

第三章 扫沙开野步
生活与文学有着各自的原则:生活要尽量计算成本与收益,坚持精力节省原则;文学要尽量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敏感,“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坚持陌生化原则。两条原则,前者要求节约时间、创造财富;后者要求延长时间、醒觉生命。
牛尾巴为什么要翘起来?——评《画家与牧童》 /
谎话说不圆:我看《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
魔方的破碎——从《自私的巨人》到《巨人的花园》 /
那一只断尾多年的麻雀 /
太少的文学,太多的政治——读《走,我们去植树》 /
都是虚空,都是捕风——读《孔子拜师》 /
删节与窜改:从实验教科书《语文》的一篇课文谈起 /
米粒之珠,也放光华? /
看大作家怎么写日出 /
高考作文二则 /

第四章 摇舸出闲汀
泡桐树中学,给出了超越代沟的几乎相同的中学感受,难以言表的暗处私隐。与其说是因为十五六岁少年记忆的相似,不如说是这中学的泡桐培植体制,一直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正如这条贯穿文一路文二路文三路的教工路,打开又合上,二十年后必定还会再来一次,只是苦了道路两旁无处腾挪的树木,与灰尘中眼巴巴的小店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小学教辅 教师用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五年级.上册-写字     下一篇:七天玩转趣味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