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教语文-文本的内容分析策略
正本清源教语文-文本的内容分析策略作者:赵希斌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7522053 定价: 出版时间:2014-08-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正本清源教语文-文本的内容分析策略 本书特色
《正本清源教语文: 文本的内容分析策略》指出在语文教学中,面对一篇课文,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是语文教学中*重要、*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与本质是——如何对文本进行分析。本书建立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即从认知、情感、价值观入手,同时辅以大量的教学案例,详细地讨论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内容分析,既有学术性,又有可操作性。
正本清源教语文-文本的内容分析策略 内容简介
文本分析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与关键,也是语文教学探讨的热点。但是当前相关文献与论著或是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不紧密,无法为一线教师提供有效的指导;或是缺乏理论自觉,对文本分析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 本书建立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同时辅以大量的教学案例,因而既有学术性,又有可操作性。尤为难得的是,作者从教育心理学的视角,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的发生与发展轨迹,*大限度地将文本分析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匹配起来,这也是本书所谓的“正本清源”,既有技术的指向,也蕴含语文教学的本质。 编辑推荐篇章: p1前言 p107情感的表达 p150语文传递的价值观
正本清源教语文-文本的内容分析策略 目录
前言**章 文本的认知分析
作者以文字的方式通过表象、想象和万物有灵思想呈现他们头脑中的世界,这是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是表情达意的前提,文本分析的基础是还原、理解、欣赏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
一、记忆——经验的世界
1. 记忆是文本分析的基础
2. 从记忆到文字是需要训练的能力
二、想象——再造的世界
1. 联想
2. 虚构
3. 夸张
三、万物有灵思想——有灵魂的世界
1. 万物有灵思想的内涵
2. 万物有灵思想是神话和传说的精神内核
3. 万物有灵思想蕴含美好的人文精神
4. 万物有灵思想为后世文学提供了素材和写作技巧
5. 万物有灵思想天然地亲近儿童
●教学建议
●教学案例分析
第二章 文本的情感分析
文学之所以能激起读者的共鸣,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主要是它以情动人的结果。语文教学一定要凸显其中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体察情感、生发情感、表达情感。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也要富有情感。
一、引发情感的基本元素
1. 生发与逝去
2. 苦痛与安乐
3. 亲情、友情与爱情
4. 探索、追求与抗争
二、情感的发展与层次
1. 单一情感到复合情感——多
2. 具体情感到抽象情感——深
3. 基础情感到后发情感——新
4. 粗糙情感到精致情感——细
5. 直白情感到含蓄情感——韵
三、情感的表达
1. 直抒胸臆
2. 白描
3. 含蓄表情
4. 借景抒情
四、情感的理解
1. 情绪唤起与情感共鸣
2. 理性分析
3. 评价与反思
●教学建议
●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章 文本的价值观分析
语文教学传递价值观一定要体现学科特点,凸显文学性和文学审美,通过文学作品传递价值观必须有情感介入,以审美的方式调动和积聚情感的力量来实现价值观的传递。
一、价值观的核心追求——自由与尊严
二、语文传递的价值观
1. 公平与正义
2. 慈悲与关怀
3. 坚韧与乐观
4. 以责任为核心的人生意义
5. 探索与求真
6. 表达与追求美
三、语文教学如何传递价值观
1. 如何传递与道德有关的价值观
2. 尊重价值观的多样性和相对性
3. 语文的价值观传递要体现学科特点
4. 警惕偏颇的价值观——以“孝道”为例
●教学建议
●教学案例分析
后记
正本清源教语文-文本的内容分析策略 相关资料
作内容分析,品语文三味:
认知分析:还原和欣赏文本中的图景——人、事、境
情感分析:体察情感、生发情感、理解情感、表达情感
价值观分析:在文本审美中理解自由与尊严、善恶与美丑
正本清源教语文-文本的内容分析策略 作者简介
中小学教辅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无相关信息
上一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语文新课标必读经典名师解读
下一篇:课堂教学心主张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