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研究
课堂研究作者:钟启泉 开 本:32开 书号ISBN:9787567556089 定价: 出版时间:2016-11-01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课堂研究 本书特色
“课堂研究”是一种教学实践研究。这种研究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是通过教学研究,尝试解决课堂教学直面的种种问题,建构明日之课堂实践可能性的场域;对于研究者而言,是教育学概念内涵的发现与再发现的场域。本书从“课堂与课堂研究”出发,探讨课堂转型的意蕴和课堂研究的特质。第1编 “核心素养与课堂转型”领导读者重新审视“学”与“教”及其关系。第2编“课堂研究的视角”分别考察了问题学习、自主学习、协同学习、三维目标、课堂互动研究、课堂话语分析等多个不同的课堂研究理论,探索教学创造的多维逻辑。第3编“课堂研究的方略”从“技术”层面考察了课堂研究与教学创造的方式与方法,对单元设计、练习系统设计、学习环境设计、课堂规范、有效教学等多个影响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了理性分析并提出了操作性建议。第4编“课堂研究与教师成长”则考察了学习共同体和“授业分析”这两种课堂研究的模式。附录“分享课堂创造的世界遗产”则系统梳理了从苏格拉底到维果茨基共12位教育家及其教育实践研究思想与成果,帮助读者从历史的脉络中探寻课堂研究与教学创造的真谛。
课堂研究 内容简介
课堂,是交织着多重声音的世界。它不是单纯的物理空间,而是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空间。 课堂研究绝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活动,而是同扭曲的思想及其势力展开的博弈,是对应试教育*后堡垒的挑战。 延续《读懂课堂》的思想精髓,深入课堂研究的真实现场,本书是著名课程学者、基础教育课程研究领军人物钟启泉教授“课堂研究三部曲”的第二本作品。 通过与《读懂课堂》的对比,我们或许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本书的特点。 以认识、了解课堂为目的,《读懂课堂》带领读者解构课堂,提取儿童、教师、课程、教学等各个要素,分主题加以剖析解读,这是一个“化整为零”、获取“经验”的“体验”过程。而《课堂研究》意在“化零为整”,实现“经验的重建”,将“课堂”作为一个整体的空间——一个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空间,将儿童、教师、课程、教学等等要素放置在鲜活生动的场域中加以考察。通过诠释课堂研究的意蕴、视点、方略,作者希望向读者,尤其是一线教师展现一个崭新的教育实践研究的图景。 于是,不同于《读懂课堂》多角度的、俯察的、外部的、理论性的视角,《课堂研究》立足于课堂本身,以一种深入其中的、随之起舞的态度展开观察与探讨。而这,恰恰是一线教师们,或者说课堂事件当事人的视角。也因此,在本书中,读者们看到的话题都是细致的、彼此关联的、动态的或者说指向实践的。 这种关联与置身其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研究和课程改革实践中“自下而上”的潮流,也迎合了教育实践研究,特别是课堂研究的现实需要。这正是《读懂课堂》所坚信和推崇的,也是未来的《课堂转型》所依赖的。 从课堂研究到教学创造,承上启下之作,不可不读!
课堂研究 作者简介
钟启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学部委员(兼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部召集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球教育展望》杂志主编。著有《读懂课堂》、《教育的挑战》、《课程的逻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班级经营》(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现代课程论》(上海教育出版社、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教学论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等。
中小学教辅 工具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