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10-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

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

作者:刘华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65117350

定价:

出版时间:2014-08-01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 本书特色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但作者把它作为“教学原点”来探索,赋予它“回到原点”的意义,和“活泼泼的、对外部世界充满疑惑”的独特品质。关注学生,这是《课程与教学研究论丛·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一以贯之的旨趣,也是它的许多深刻见解得以创生的基础。作者认为,回到教学原点,意味着跨越心理学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和限定、跨越教学论开出的“教学法”处方、跨越传授知识的硬性教学任务,开放地关注学生如何看待、理解、体验、应对所面临的事物或事件。作者把回到原点的认识状态,解释为一种人类本源的存在状态,而如阅读、记忆、练习等,则是以这种本源性存在状态为基础派生的非本源状态。作者还认为,每个敏感、有创造力的教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归到这个原点,在这个原点上提出、思考和解决问题,如“如何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

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 内容简介

  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这称得上是个传统命题,但作者寻到了“启发”在东西方文化源头中的原型,提炼出它“助人求知”的独特意蕴,还以现代教学论、现代教学论研究的新路径,对启发的基本问题作了应答。然而《课程与教学研究论丛·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所论的启发教学,不再是一种与注入、灌输相对应的教学模式或方法,启发也不再是“式 ”,而是“理想的教学形态”。作者认为,教学从根本上说应该就是启发的,启发是好教学的应然状态、理想状态,好教学不应该还是其他的什么“式”。唯此,我们才可能接续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传统,以“启发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艺术创造,来创造有中国气派的启发教学。《课程与教学研究论丛·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基于认识论研究启发教学,从方法论的角度看,是跨越了那种把教学认识弄得与心理学的认识、情感、意向含混不清的平庸,清楚地表达了其哲学指导论的学术秉持。

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 目录

序言(杨启亮)
引论

**章 从启发的原型到启发的基本意蕴
**节 中西文化源头中的启发原型
第二节 启发的基本意蕴:助人求知

第二章 “启发”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新路径
**节 现代教学论对“启发”基本问题的回答
第二节 深化“启发”研究的新路径

第三章 科学认识的心理过程
**节 科学探究的心理过程
第二节 科学理解的心理过程

第四章 科学教学:灌输VS启发
**节 灌输的科学教学面面观
第二节 科学教学的启发艺术

第五章 道德认识的心理过程
**节 关于道德认识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实践视域中道德认识的心理过程

第六章 道德教学:灌输VS启发
**节 灌输的道德教学面面观
第二节 道德教学的启发艺术

第七章 审美活动的心理机制
**节 美学理论中的美及审美
第二节 综合视野下审美的心理机制
第八章 审美教学:空悬VS启发
**节 空悬的审美教学面面观
第二节 审美教学的启发艺术
第九章 启发的纲领及创造性展开
**节 启发的纲领
第二节 启发的创造性展开

参考文献
后记

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 节选

  《课程与教学研究论丛·启发的艺术:基于认识论的启发教学研究》:    赫尔先生问:“那么,认为桌子不能产生力的同学们,现在为什么说弹簧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呢?弹簧难道是活的吗?”学生回答说:“弹簧是运动的。”“弹簧压缩或伸展了。”赫尔先生让学生们考虑一下他们认为存在向上的力的情形中有什么共同之处。他暗示:书放到手上时,为了支持这本书,你能看到或感到肌肉的活动,书在弹簧上时能看到弹簧的长度发生了变化。赫尔先生指出,支持物的变化可以作为力产生的证据。他让学生去寻求可观察到的证据来支持他们的观点和推断。赫尔先生问:“那些认为桌子会产生向上的力的同学们说说看,你们是如何产生这种想法的?”一个学生说:“(同时斜向一边做手势)物体静止时,其一侧受到一个力,必然在另一侧有一个保持其静止的力。”赫尔先生说:“我明白你是在讨论水平力,这对竖直力起作用吗?”他又引导学生们考察在不同情境下解释的一致性。在本例中,无论水平力还是竖直力,对静止条件的解释是相同的。这给出了对存在一个向上的力的一些合理的论证。赫尔先生让学生考虑一下证据。“你有什么可观察得到的证据来证明桌子产生向上的力?”少数学生提议说桌子像弹簧一样会发生弯曲,其他同学反驳说桌子是重的固体演示桌,它很坚硬不能发生弯曲,学生提议要用一个判决性的实验来确定。“我们如何能看到桌子是否弯曲了呢?”赫尔先生问。没有听到任何建议,赫尔先生于是建议使用一个“光杠杆”,他拿出一个光源(在此例中用的是激光指示器),他安装好光杠杆使光能以很小的掠角射在光滑桌面上。把屋里的灯关上,可以看见打在远处墙上的反射光。经过检查,赫尔先生确信学生们都知道,如果桌子发生弯曲,墙上的光就会移动。虽然只放一本书在桌子上时移动不易察觉,但当书堆变大,把书拿走和放回去时,就可以看见光移动了。经过很长时间的课堂质疑、讨论和观察以及对力的观点进行探究后,学生们可以开始总结他们的课堂经验及其对理解力的概念的意义。(具体内容略)赫尔先生进一步肯定了学生的工作,他指出:“本来也可以结合主动与被动的区别来给力下定义,但由于一致性的原则和需要将我们的观点建立在观察证据的基础之上,所以科学家所用的力的概念是我们同学推出来的这种。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中小学教辅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