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法新编-(第三版)

首页 > 图书 > 教材教辅/2020-09-2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税法新编-(第三版)

税法新编-(第三版)

作者:崔君平

开 本:其它

书号ISBN:9787302499558

定价:

出版时间:2018-06-01

出版社:清华大学

税法新编-(第三版) 本书特色

《税法新编(第三版)》根据我国新(截至2017年6月)税收法规,结合“全面营改增”的税法规定进行编写,根据税法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现行税收体系的基本内容。全书共18章,包括:税法概论、增值税法、消费税法、营改增税制改革、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及教育费附加规定、关税法与船舶吨税法、资源税法、土地增值税法、城镇土地使用税法与耕地占用税法、房产税法、车辆购置税法和车船税法、印花税法、契税法、烟叶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税务 行政处罚与税务行政救济。在各章节中,除基本法规和实施细则外,引用其他法规文件时均注明了文号、出处,便于实际应用时检索、查阅。 《税法新编(第三版)》的特色在于:条文注释清晰,阐述透彻,案例丰富,应用性强。 《税法新编(第三版)》可作为高等院校财政学专业、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广大税务人员、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和企业会计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参考书和继续教育培训教材。

税法新编-(第三版) 内容简介

《税法新编(第三版)》是编者结合我国税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在认真研究、理解税收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一部税法教材。同时,《税法新编(第三版)》也是沈阳工学院承担的辽宁省省级实践教学基地研究成果。本次修订充分考虑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国税收法律法规方面的主要变化,以及对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契税、印花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相关税种的影响。《税法新编(第三版)》根据我国新(截至2017年6月)税收法规,结合“全面营改增”的*税法规定进行编写。根据税法课程的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我国现行税收体系的基本内容。条文注释清晰,内容阐述透彻;案例丰富,应用性强。本着“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原则,在各章节中,除基本法规和实施细则外,引用其他法规文件时均注明文号、出处,便于实际应用时检索、查阅。

税法新编-(第三版) 目录

目录 第1章 税法概论 1 1.1 税收 1 1.1.1 税收的概念 1 1.1.2 税收的产生与发展沿革 1 1.1.3 税收的特征 2 1.1.4 税收法律关系 3 1.1.5 税收制度与税法的关系 3 1.2 税法 4 1.2.1 税法的概念 4 1.2.2 税法的作用 4 1.2.3 税法的原则 5 1.3 税法的构成要素 6 1.3.1 纳税人 6 1.3.2 征税对象 6 1.3.3 税率 7 1.3.4 税收优惠 7 1.3.5 纳税环节 7 1.3.6 纳税期限 7 1.3.7 纳税地点 7 1.3.8 总则、罚则和附则 7 1.4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7 1.4.1 我国现行税法体系概述 7 1.4.2 税法分类 8 1.5 纳税管理概述 9 1.5.1 实行“一照一码”制度 9 1.5.2 金税三期系统 10 1.5.3 办税事项“二维码”一次性告知措施 10 1.5.4 纳税人凭证、账簿管理 11 1.5.5 税收票证管理 12 1.5.6 纳税信用评价 14 第2章 增值税法 16 2.1 增值税概述 16 2.1.1 增值税的概念 16 2.1.2 增值税的类型 16 2.1.3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17 2.1.4 增值税的特点 17 2.1.5 我国增值税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8 2.2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和纳税人 18 2.2.1 增值税的征收范围 18 2.2.2 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 20 2.3 增值税的税率和征收率 22 2.3.1 增值税的税率 22 2.3.2 增值税的征收率 22 2.4 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4 2.4.1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24 2.4.2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36 2.4.3 销售固定资产的税额计算 37 2.4.4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39 2.5 出口货物、劳务和跨境应税行为增值税退(免)税 39 2.5.1 出口货物、劳务适用增值税退(免)税政策 39 2.5.2 出口货物劳务 40 2.5.3 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政策 42 2.5.4 增值税退(免)税办法 44 2.6 增值税的税收优惠 50 2.6.1 增值税起征点 50 2.6.2 增值税减免 50 2.7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管理 54 2.7.1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基本规定 54 2.7.2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领购与开具 55 2.7.3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报税与缴销 57 2.7.4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认证与税额抵扣 58 2.8 增值税的纳税申报 59 2.8.1 增值税纳税义务及扣缴义务发生时间 59 2.8.2 增值税的纳税期限 59 2.8.3 增值税的纳税地点 60 2.9 案例分析 60 第3章 消费税法 66 3.1 消费税概述 66 3.1.1 消费税的含义 66 3.1.2 消费税的计税方法 67 3.1.3 我国消费税的特点 67 3.1.4 消费税的作用 68 3.1.5 消费税与增值税纳税环节对比 69 3.2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人 69 3.2.1 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69 3.2.2 消费税的纳税人 70 3.3 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 70 3.3.1 消费税的税目 70 3.3.2 消费税的税率 73 3.4 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75 3.4.1 从价定率计税方法的计税依据 75 3.4.2 从量定额计税方法的计税依据 78 3.4.3 复合计税方法的计税依据 78 3.5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79 3.5.1 生产者自产自销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79 3.5.2 生产者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81 3.5.3 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81 3.5.4 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应纳税额的计算 83 3.6 出口应税消费品退(免)税 83 3.7 消费税的税收优惠 86 3.7.1 消费税的税额减征 86 3.7.2 消费税减征额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86 3.8 消费税的纳税申报 87 3.8.1 消费税的纳税环节 87 3.8.2 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87 3.8.3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87 3.8.4 消费税的纳税地点 88 3.8.5 消费税的征收机关与申报缴纳 88 3.9 案例分析 88 第4章 营改增税制改革 94 4.1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内容 94 4.2 特定经营行为税目、税率、征收率及预征率 95 4.2.1 增值税特定经营行为税目、税率 95 4.2.2 增值税特定经营行为税目、征收率 97 4.2.3 增值税特定经营行为税目、预征率 97 4.2.4 增值税特定经营行为税目辨析 98 4.2.5 增值税特定经营行为税率辨析 100 4.2.6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特定经营行为 101 4.3 不动产及不动产在建工程分期抵扣 103 4.3.1 不动产及不动产在建工程进项税额抵扣规定 103 4.3.2 分期抵扣的不动产、不动产在建工程范围 103 4.3.3 不动产在建工程购进项目进项税额的税务处理 104 4.3.4 不动产、不动产在建工程已抵扣进项税额转出的税务处理 104 4.4 一般计税方法与简易计税方法 105 4.5 不动产预缴税款的情形 107 4.6 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情形 109 4.7 不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税务处理 110 第5章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及教育费附加规定 114 5.1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114 5.1.1 城市维护建设税概述 114 5.1.2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人、计税依据和税率 116 5.1.3 城市维护建设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17 5.1.4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税收优惠 117 5.1.5 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纳税申报 117 5.2 教育费附加 118 5.2.1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规定 118 5.2.2 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的纳税申报 119 5.3 案例分析 120 第6章关税法与船舶吨税法 122 6.1 关税法 122 6.1.1 关税的产生和发展 122 6.1.2 关税的概念和特点 123 6.1.3 关税的分类 124 6.1.4 关税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126 6.1.5 关税的税则和税率 126 6.1.6 关税完税价格的确定 129 6.1.7 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32 6.1.8 关税的税收优惠 133 6.1.9 关税的纳税申报 134 6.2 船舶吨税法 135 6.2.1 船舶吨税的征税对象 136 6.2.2 船舶吨税的征税范围 136 6.2.3 船舶吨税的纳税人 136 6.2.4 船舶吨税的税率 136 6.2.5 船舶吨税的计税依据 137 6.2.6 船舶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37 6.2.7 船舶吨税的税收优惠 137 6.2.8 船舶吨税的纳税申报 138 6.3 案例分析 138 第7章资源税法 141 7.1 资源税概述 141 7.1.1 资源税的概念 141 7.1.2 资源税的特点 142 7.1.3 资源税的立法原则 143 7.2 资源税的纳税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144 7.2.1 资源税的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144 7.2.2 资源税的征税范围 145 7.2.3 资源税的税率 145 7.3 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47 7.3.1 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147 7.3.2 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48 7.3.3 代扣代缴计税规定 149 7.4 资源税的税收优惠 149 7.4.1 资源税优惠政策及管理 149 7.4.2 共伴生矿产征免税规定 150 7.5 资源税的纳税申报 150 7.5.1 资源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150 7.5.2 资源税的纳税期限 150 7.5.3 资源税的纳税环节和纳税地点 151 7.6 案例分析 151 第8章土地增值税法 154 8.1 土地增值税概述 154 8.1.1 土地增值税的概念 154 8.1.2 我国土地增值税的特点 154 8.1.3 土地增值税的立法原则 155 8.2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和适用税率 156 8.2.1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 156 8.2.2 土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156 8.2.3 土地增值税的适用税率 159 8.3 土地增值税的计税依据 160 8.3.1 应税收入的确定 160 8.3.2 扣除项目的确定 160 8.3.3 评估价格及有关规定 162 8.4 土地增值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64 8.4.1 增值额的确定 164 8.4.2 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64 8.4.3 转让土地使用权和出售新建房及配套设施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65 8.4.4 出售旧房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66 8.4.5 特殊售房方式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167 8.5 税收优惠 167 8.5.1 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 167 8.5.2 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167 8.5.3 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167 8.6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申报 168 8.6.1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申报程序 168 8.6.2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时间和缴纳方法 169 8.6.3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地点 170 8.6.4 土地增值税的纳税申报规定 170 8.6.5 相关责任与义务 170 8.6.6 房地产开发项目土地增值税的清算管理 171 8.7 案例分析 176 第9章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与耕地占用税法 179 9.1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179 9.1.1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基本原理 179 9.1.2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 180 9.1.3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 181 9.1.4 城镇土地使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81 9.1.5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税收优惠 182 9.1.6 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 189 9.2 耕地占用税法 189 9.2.1 耕地占用税的基本原理 189 9.2.2 耕地占用税的纳税义务人 190 9.2.3 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 190 9.2.4 耕地占用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91 9.2.5 耕地占用税的税收优惠 192 9.2.6 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 192 9.3 案例分析 192 第10章 房产税法 194 10.1 房产税概述 194 10.1.1 房产税的基本原理 194 10.1.2 房产税的纳税义务人与征税对象 195 10.1.3 房产税的征税范围 196 10.2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与税率 196 10.2.1 房产税的计税依据 196 10.2.2 房产税的税率 197 10.3 房产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198 10.3.1 从价计征的计算 198 10.3.2 从租计征的计算 198 10.4 房产税的税收优惠 198 10.5 房产税的纳税申报 200 10.5.1 房产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00 10.5.2 房产税的纳税期限 200 10.5.3 房产税的纳税地点 200 10.6 案例分析 200 第11章 车辆购置税法和车船税法 203 11.1 车辆购置税法 203 11.1.1 车辆购置税的基本原理 203 11.1.2 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义务人 204 11.1.3 车辆购置税的征税对象与征税范围 204 11.1.4 车辆购置税的税率与计税依据 205 11.1.5 车辆购置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06 11.1.6 车辆购置税的税收优惠 208 11.1.7 车辆购置税的征收管理 208 11.2 车船税法 210 11.2.1 车船税的基本原理 210 11.2.2 车船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 212 11.2.3 车船税的税目与税率 212 11.2.4 车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14 11.2.5 车船税的税收优惠 217 11.2.6 车船税的征收管理 217 11.3 案例分析 218 第12章 印花税法 221 12.1 印花税概述 221 12.1.1 印花税的概念 221 12.1.2 印花税的特点 221 12.1.3 印花税的立法原则 222 12.2 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和税率 223 12.2.1 印花税的纳税义务人 223 12.2.2 印花税的征税范围 224 12.2.3 印花税的税率 225 12.3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227 12.3.1 印花税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27 12.3.2 印花税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229 12.3.3 印花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230 12.4 印花税的税收优惠 230 12.5 印花税的纳税申报 232 12.5.1 印花税的缴纳方法 232 12.5.2 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缴纳印花税的其他有关规定 233 12.5.3 印花税票 233 12.5.4 责任和义务 234 12.5.5 违章处理 234 12.5.6 印花税的纳税环节 235 12.5.7 印花税的纳税地点 235 12.5.8 管理与处罚 235 12.6 案例分析 236 第13章契税法 239 13.1 契税概述 239 13.2 契税的计算 240 13.3 契税的纳税申报 242 13.3.1 契税优惠的一般规定 242 13.3.2 契税优惠的特殊规定 242 13.3.3 契税的征收管理 244 13.4 案例分析 245 第14章烟叶税法 247 14.1 烟叶税概述 247 14.2 烟叶税的计算 248 14.3 烟叶税的纳税申报 248 14.4 案例分析 249 第15章企业所得税法 251 15.1 企业所得税概述 251 15.1.1 企业所得税的概念 251 15.1.2 企业所得税的特征 251 15.1.3 企业所得税的作用 252 15.2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252 15.2.1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252 15.2.2 企业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252 15.2.3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 253 15.3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计税依据和所得来源确定原则 254 15.3.1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 254 15.3.2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254 15.3.3 企业所得来源的确定原则 254 15.4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255 15.4.1 直接计算法 255 15.4.2 间接计算法 266 15.5 资产的税务处理 268 15.6 企业所得税额的计算 274 15.7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279 15.8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285 15.8.1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期限 285 15.8.2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地点 286 15.9 案例分析 286 第16章个人所得税法 292 16.1 个人所得税概述 292 16.1.1 个人所得税的概念 292 16.1.2 个人所得税法的产生与发展 292 16.1.3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 294 16.2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和所得来源地 294 16.2.1 居民纳税人与非居民纳税人的判定标准 294 16.2.2 对无住所的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征税的规定 296 16.2.3 个人所得来源地的确定 297 16.3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与适用税率 297 16.3.1 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对象 297 16.3.2 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 305 16.4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308 16.4.1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308 16.4.2 不同所得项目应纳税额的计算 309 16.4.3 境外所得已纳税额的扣除 317 16.4.4 个人所得税的特殊计税方法 318 16.5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 335 16.5.1 个人所得税的免税优惠 335 16.5.2 个人所得税的减征优惠 336 16.5.3 个人所得税的暂免征收 337 16.6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申报 338 16.6.1 自行申报纳税 338 16.6.2 源泉扣缴纳税 340 16.7 案例分析 341 第17章 税收征收管理法 346 17.1 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346 17.1.1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概念、立法目的和适用范围 346 17.1.2 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主体及其权利与义务的设定 347 17.2 税务管理 348 17.2.1 税务登记管理 349 17.2.2 账簿、凭证管理 352 17.2.3 发票管理 353 17.2.4 纳税申报管理 354 17.3 税款征收 357 17.3.1 税款征收概述 357 17.3.2 税款征收的措施 359 17.4 税务检查 365 17.4.1 税务检查的范围 365 17.4.2 税务检查的特点 365 17.4.3 税务检查的方法 365 17.4.4 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的权力和义务 366 17.5 法律责任 367 17.5.1 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的法律责任 367 17.5.2 违反账簿、凭证管理规定的处罚 367 17.5.3 未按规定申报纳税的法律责任 368 17.5.4 偷税的认定及法律责任 368 17.5.5 逃税罪的认定与处罚 369 17.5.6 逃避追缴欠税的认定与处罚 369 17.5.7 骗税的认定与处罚 369 17.5.8 抗税的认定与处罚 369 17.5.9 不缴、少缴税款等行为的处罚 369 17.5.10 不配合税务检查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370 17.5.11 税务机关及相关人员违法的处理 370 17.5.12 不按规定征收税款的法律责任 371 17.5.13 违反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 371 17.6 案例分析 371 第18章 税务行政处罚与税务行政救济 373 18.1 税务行政处罚 373 18.1.1 税务行政处罚概述 373 18.1.2 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 374 18.1.3 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 374 18.1.4 税务行政处罚的程序 375 18.1.5 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 377 18.2 税务行政救济 378 18.2.1 税务行政复议 378 18.2.2 税务行政诉讼 381 18.2.3 税务行政赔偿 385 18.3 案例分析 389 参考文献 391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教材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工学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民航体能训练     下一篇:社会保障学-(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