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精编彩绘本

首页 > 图书 > 文学小说/2020-05-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安妮日记-精编彩绘本

安妮日记-精编彩绘本

作者:弗兰克

开 本:12开

书号ISBN:9787020109722

定价:168.0

出版时间:2015-09-01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安妮日记-精编彩绘本 内容简介

  安妮本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便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随即,温达安先生一家和牙医迪赛儿也先后搬进了秘密小屋。在秘密小屋里,他们有严格的作息时间,白天不能随意活动,以免被工厂的工作的人发现,只有在晚上所有人都离开后,他们才能放心的自由活动,也只有在这时安妮才能隔着窗帘看看外面的世界。在秘密小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而且容易受到惊吓,一阵陌生的脚步声,一串奇怪的敲门声都使他们如惊弓之鸟,食物殆尽、互相的不容忍、争吵使原本就紧张的生活变得更加难熬。他们失去了自由,只能躲在狭小的房间里,这一切,都反映了躲避起来的犹太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与他们凄苦的逃亡生活。他们也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有喜有悲,悲的是德国纳粹不断地搜捕犹太人,将他们赶往集中营,妇女、小孩、老人、病人无一能幸免,在集中营里强奸、毒杀时有发生,那里的犹太人的*终命运便是死亡。喜的是盟军一步步登录的消息,这给了秘密小屋里的人无限的希望,他们渴望着自由,希望能再次拥有自由。然而由于他人告密,秘密小屋中的所有人均被关入集中营,日记被迫中断。

安妮日记-精编彩绘本 相关资料

像安妮那样写作 ——评《安妮日记》 黑马(著名翻译家) 一本《安妮日记》,译者高年生教授从1959年开始翻译出版其片段,1989年出版其全文,直到2009年终于出版了其最新的德文增补版的全译本,这个过程跨越了半个世纪!我们所有的中文读者都该感谢高教授的这场长达50年的翻译长跑,他终于带给中文世界一个高质量的译本。而从1959年到1989年的三十年间,这本世界名著居然一直被束之高阁,居然躲过了十年“文革”浩劫,高教授居然能让译稿一直伴随自己(估计稿纸都发黄了),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话说2002年,当《指环王》和《哈利·波特》以“幻想”和“神话”冲力势不可挡地打遍儿童文学界无敌手的时候,那年的国际儿童文学最高奖安徒生奖却意外地没有授予这两部书的作者,而是授予了他们的英国同胞、写实作家兼儿童文学理论家艾顿·钱伯斯。这个小学教师出身的英国草根作家一贯坚持关注现实,关注当代儿童的心理,虽然未曾大红大紫,但他的创作和理论有着与《指环王》和《哈利·波特》截然不同的文学价值。 令全世界读者都感到意外的是,在安徒生奖的颁奖会上,钱伯斯的获奖感言根本没有谈自己的文学成就和创作体会,有多一半居然是谈《安妮日记》的崇高文学价值,谈安妮在写作中揭示出来的文学创作真谛(其获奖演说词见拙译《长满书的大树》,湖北少儿2005年版)。 这样的人在这样的场合如此这般地推崇一部二战期间在躲避纳粹搜捕时一个犹太少女写下的日记,不能不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视界上重新审视《安妮日记》的价值,虽然钱伯斯的话未必句句是金科玉律。 钱伯斯开门见山地发问:“当我以儿童的代言人身份写作小说时,我到底以为自己在干什么?你们今天把这个宝贵的奖颁发给我,你们是在奖励什么?”他认为这两个问题是所有儿童文学作家从事创作的实质性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在《安妮日记》里都能找到答案,那就是:我们都该像13岁的安妮那样去写作,她的作品是“少年儿童写出的最伟大的作品。它以纯真的清晰笔调准确地表现出少年早期的孩子们的所想、所感、所能理解和所能写出的是什么。”并且他还说:“对任何以儿童代言人身份写作的成年作家来说,《安妮·弗兰克日记》都是一个估价我们作品的标准。”既然成年人以儿童代言人身份创作出的产物叫“儿童文学”,安妮的日记写作就成了这种文学的试金石。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试金石面前,多少“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家是应该下课,应该惭愧的。 钱伯斯进一步指出,安妮在日记写作中表现出了“天生的讲故事冲动”,其中一段话触及到的不仅是儿童小说的创作实质,也是所有文学创作的根本,安妮的话是这样说的:“我性格里有个特点,谁认识我一段时间后都会为这个感到震惊,那就是我明白我自个儿。我简直就像一个外人那样监督我自己和我的行为。我可以完全没有偏见地看待日常生活里的安妮,不给她找借口,看她哪儿好哪儿不好。这种‘自知之明’纠缠着我。每次我开口说话,不管是说‘那应该不同’或‘那是对的,事实如此’,我都知道这一点。我身上有很多地方让我自责,我简直无法把它们一一指出来。我越来越感到爸爸的话有多么对,他说:‘所有的孩子必须对自己的成长负责。父母只能给他们提好的建议,把他们摆放在正确的道路上,可他们性格成什么样儿那得全靠他们自己。’”她写下这段日记时刚刚15岁零一个月(1944年7月15日,星期六),一个甲子过去了,我们都学会用这种自知之明审视自己了吗?我们比安妮有长进吗?这是阿波罗神庙上镌刻的那一行古代哲人名言的翻版:自知自明。 钱伯斯称“安妮是个了不起的现实主义者”,“她用不着发明什么奇怪的幻想来娱乐自己。她不让感伤破坏她对生活的看法。”这一点对文学创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作家不以一己的处境和遭遇来衡量世界和生活,在创作中保持超然,随时保持住小说天平的平衡,这个问题则被劳伦斯提高到“小说的道德”高度上进行过理论。在劳伦斯看来,世间很多名著由于失去了超然,小说的天平倾斜了,因此是“不道德”的小说,这些小说名著甚至包括了《尤利西斯》,《追忆逝水年华》,《包法利夫人》,《复活》等等。 安妮对己对人对事的客观态度甚至到了残酷的地步:一本记录躲避纳粹搜捕的犹太人的日记,如果由一个满怀感伤的成年人来写,或许满本都是辛酸、恐怖、悲伤和愤怒,我们对它的预期应该是“揭发”和“控诉”,或撼人心旌,或催人泪下。但安妮的日记里没有这些元素,它只是一本尊重现实的少女日记,记的是几家犹太人隐蔽在一栋秘密小楼里的日常生活。虽然总体的氛围是纳粹搜捕下的恐惧,但在那个隐秘处得以苟且偷生的时候,小楼里仍然有日常生活的人与人的性格冲突,生活方式的冲突,人际关系的猜忌,母女间的冲突,少女的情窦初开,对情与性的探索等等。记录者安妮看人的眼光是客观的,也是尖锐的,简洁的人物描述有时是刻薄的,它让读者感到的是生活的真实,对这些灭顶之灾下的普通犹太人,一个小女孩做出了最冷静的描述:他们不是上帝的选民,也不是可怜虫,而是和其他民族一样的人,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也有自己的人性弱点。当小伙伴骄傲地说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时,小小的安妮居然冷静地说但愿不是被选来做坏事的。当大家在为英国人为何迟迟不登陆来拯救纳粹铁蹄下的欧洲弱小民族时,安妮冷静地说:谁也不会为别人白白牺牲自己人的,英国人在考虑最好的时机,减少自己的牺牲。 当安妮的父母和同楼的成年人在为盟军何时登陆来解放欧洲打赌时,当大人们忙于糊口生存时,当他们对孩子们的感情毫无察觉时,孩子们在恋爱,在体验比成人更难耐的孤寂,于是有了安妮这本日记。她是准备把这本日记当作素材,等欧洲解放后写成书当作家的。这样一个早熟的少女,一个写作天才最终不幸还是落入了纳粹的魔爪,在集中营里病死。它的日记多年来比成人作家描述那场世界大战的小说或记实作品都畅销和常销,一直到今天仍然在出版,我想其魅力应该是来自安妮天生的这种作家的文学品质。《安妮日记》,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正如钱伯斯所说,通过文学写作,“我们或许能最高限度地达到无私的自我意识,无畏地、清醒地认识生命,最终富有想象地理解生命。” 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对所有从事写作的人来说,安妮就是一面纯净的镜子。 2009年6月19日 她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小说 社会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