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

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

作者:应寅锋

开 本:16

书号ISBN:9787508729190

定价:25.0

出版时间:2009-11-01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 本书特色

《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采用了理论框架、实践经验、政策建议的传统写作架构。在理论框架部分,构建了金融稳定与金融结构互动分析的SFSE框架,基于金融功能观重新界定了金融稳定,基于系统论重新阐释了金融结构,进而探究金融结构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在从微观向宏观分析过程中,《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较详细地分析了政府介入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性及其角色定位问题。同时,基于系统论的大系统观,将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引入到金融结构和金融稳定作用关系的整体考察巾,“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两条研究主线由此交汇。在实践经验部分,紧扣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从金融结构和政府行为两个角度对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层次的反思。在中国实践部分,对当前国内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金融风险财政化问题提出了更加丰富和宽泛的理解,*后着重对“构建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探讨。

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 目录

**章 前言**节 问题的提出一、选题背景二、研究意义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一、基本研究思路二、本书的逻辑框架和结构安排第三节 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章 金融稳定的内涵、理论及评估分析框架**节 基于功能观的金融稳定内涵一、国内外关于金融稳定的界定二、基于功能观的金融稳定内涵第二节 金融稳定的理论及评估分析框架一、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二、金融稳定的分析评估框架第三章 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互动分析**节 金融结构的内涵及其演进规律一、基于系统观的金融结构内涵二、金融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第二节 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互动框架一、关于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的研究述评二、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互动的分析范式三、金融结构与金融稳定互动的SFSE框架第四章 金融稳定、政府行为与金融风险财政化_**节 政府维护金融稳定的必要性一、金融稳定是一种准公共产品二、政府行为是纠正市场失灵的必要手段三、政府行为是维护金融稳定的传统手段第二节 政府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定位、作用及问题一、政府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职能定位二、政府在金融危机救援中的重要作用三、金融风险财政化: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潜在问题第五章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新解读——基于金融结构与政府行为的视角**节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概述一、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和演进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和本质三、国际金融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第二节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及事后救助一、金融结构失衡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二、国际金融危机事后救助中的政府作为第三节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反思一、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反思第六章 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的中国实践**节 中国金融结构的演进路径与现状一、中国金融结构的演进轨迹和特征二、中国金融结构的发展状况及问题第二节 金融结构视角下中国金融稳定的实证分析一、关于中国银行稳定的实证分析二、影响中国金融稳定的其他因素三、中国金融稳定的总体评价和潜在隐患第三节 中国政府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行为实践一、中国人民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二、金融监管部门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三、财政部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四、地方政府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作用第四节 中国金融风险财政化的实践分析一、中国金融风险财政化的现实依据二、中国金融风险财政化的现实表现第七章 构建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节 优化金融结构,协调金融开放一、推进金融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二、进一步促进区域金融结构的优化三、促进直接与间接融资的协调发展四、把握和协调金融开放节奏与步伐第二节 改进政府行为,加强金融监管一、厘清政府边界,规范政府行为二、加强金融监管,保障金融稳定参考文献后记

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 节选

《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从金融结构和政府行为两个视角研究金融稳定问题,构建了金融稳定、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三者互动关系的理论框架,探究了金融结构影响金融稳定的内在机理,明确了政府在维护金融稳定中的定位及功能,在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行深层次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的措施建议。

金融结构、政府行为与金融稳定 相关资料

插图:二、研究意义当前,金融稳定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焦点,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这是因为:一是金融不稳定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是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一系列新兴经济学理论,属于经济金融学的理论前沿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随着金融创新尤其是金融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盛行,迫使各国的金融结构及相关制度安排必须作出新的调整来适应变化了的需要,这对进一步加强金融稳定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及因此导致的巨额经济损失和社会动荡引发了学术界对金融稳定问题的高度关注。与我国金融发展相适应,国内学者亦就此展开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从全球危机预警体系到区域性金融稳定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文献数量迅速增长,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方面也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但从目前来看,现有的研究多关注国外研究进展,较少涉及国内研究现状并进行评价,或者侧重于金融稳定研究的某一方面,缺乏基于经验研究的金融稳定长效机制的考察。与保持金融稳定要求的日益迫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学术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什么是金融稳定?金融稳定有哪些内涵?如何令人信服地评估金融稳定状态?如何灵活有效地运用各种政策工具以确保实现金融稳定?这些对我国而言仍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在理论界仍没有系统的回答。尽管许多学者和研究机构都提出了所谓的金融稳定框架,但这些框架大多从学术观点出发,很少顾及政策涵义。各国央行发布的金融稳定报告也仅仅是一些资料的罗列和堆积,而无系统性的分析。从国内目前的金融稳定研究成果来看,评介性文献较多,原创性文献较少,多为在整体参照西方学者制定的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上,从某个层面或视角寻求对中国金融稳定状况及对策的解析。但是,以欧美工业化国家为背景的西方研究成果完全适用于转型中的中国吗?且不论本轮金融危机几乎颠覆了我们素来尊崇的美国金融监管体系,按照西方新古典学说,中央银行对金融稳定的种种努力都是徒劳,但一个基本事实是,在最近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中,一些国家的央行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并实行下调基准利率的宽松性货币政策,其出发点是稳定金融体系。在中国资产价格泡沫化于2006年开始飚升的时期,中国人民银行于当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采取相应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目的之一是避免资产价格泡沫化对金融稳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管理 金融/投资 金融理论

在线阅读

上一篇:中国新首富王传福     下一篇:干掉一切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