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

第三浪:互联网未来与中国转型

作者:互联网实验室 编著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7526493

定价:32.0

出版时间:2009-06-01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新的冬天开始了?
中国互联网第二次冬天,这是幻象还是真相?
冬天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资本投资,一是业绩收入。资本投资层面是人们*容易感知的,也是人们*熟悉的。在“冬天”,投资者趋于悲观,收紧口袋,投资急剧下滑,新兴创业公司获得投资越来越难。在业绩收入层面,现有的互联网大公司体会更深刻,往往表现为增长放缓,利润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这两个层面虽然侧重不同,实际上却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互联网出现冬天的主要原因,简单来说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创新活力暂时下降、重大新兴商业模式没有得到突破,另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的拖累。
从创新角度来看,中国互联网总体上依然缺乏创新,这是影响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痼疾。相对发达的美国互联网来讲,中国互联网还处于模仿学习阶段,目前国内很多互联网商业模式,主要还是源于对美国互联网的直接模仿。
这些模仿有两种情况:积极模仿和消极模仿。积极模仿是指对他人的成果进行学习和借鉴,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造,从而实现对他人的超越。由于积极模仿的目的在于超越,因而也可以被称为一种创新。而消极模仿则指照抄照搬他人的成果。没有或不能加入自己的创造,满足于模仿带来的暂时利益。
我们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互联网90%的项目还处于模仿阶段。这些现有的互联网项目,大都属于已有的商业模式的一种翻版,积极模仿少,消极模仿多。这样很难引起投资人的兴趣。
2001年兴起的短信SP、2003年凸现金矿的网络游戏,这些互联网项目中产生了一些优秀的企业,这些优秀企业在极为短暂的创新后,被大面积模仿,迅速陷入“几家欢乐千家愁”的窘境。2005年Web2.0开始发展,博客和交友网站大量登场,一年之间,同质化网站多达几百个。2006年风投看好网络视频,于是视频网站以千篇一律的简单页面遍地开花。模仿和复制在短期内能取得较大突破。但在应用和商业模式没有创新的条件下,发展前景却令人担忧。互联网行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有资金支持,在目前资本市场面临大幅调整的背景下,如何吸引战略投资者、获得发展资金已经成为互联网面临的重要问题。
中国人不缺少创新精神,但创新不够持久。互联网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创新的历史。在我国,比较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无不是在自己的领域成功推出典型应用的创新者,如阿里巴巴、盛大、腾讯、百度等优秀企业莫不如此。不过,国内许多互联网企业对创新的长期认识和投入不足,这将为未来的发展埋下隐患,一旦国外的互联网企业解决了其战略以及独立运营等问题,就可能后来居上。
很遗憾的是,我们必须承认,不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我们看到的创新仍然很少,尤其是针对中国市场和环境特色的创新。尽管中国的许多互联网商务模式发生了变化,但这种变化几乎与国外的发展有着完全相同的模式,只是在时间上稍有滞后。到后来,这种时间上的滞后也变得越来越小。过去,互联网企业只需要迎合国外投资商的口味就可以得到发展资金,但有没有人想过,当投资商开始犹豫或者停滞时,互联网企业该怎样应对?当下的严峻形势就暴露出了这个问题,很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陷入一种无望的境地,参考国外模式发展突然不被投资商看好,但对国内的市场和发展方向又没有太多的考虑。一些已经获得投资或者已经有相当实力的互联网企业被迫开始转变,更多地针对中国市场来调整自己的战略。
新兴的企业是更容易产生创新的地方。技术,尤其是各种基础技术和软件技术,成为被大家认可的重要领域。这个领域存在巨大机遇,但必须看到的是,中国目前在技术上具有实力的企业并不多,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水平管理能力的企业太少。如果没有一批这样的企业,即使中国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了,也是建立在非本土化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对于一个国家,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这将带来很多潜在的隐患。此外,尽管很多传统的信息技术巨头、传统行业都已经介入互联网行业,但在目前,仍然看不到它们在行业内的领导作用。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投资,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对于未来的信心与预期。在宏观经济高涨时期,人们腰包充实,信心倍增,对未来的信心高涨,对未来的预期也看得更远更高。人们的冒险精神也一并得到提升,甚至很容易过热,形成泡沫。当宏观经济出现重大问题,很多企业和个人不得不为眼前的生计而苦恼时,人们的信心必然大受影响,对于未来投资的预期也会大大降低。我们更多的心思只能用于如何顾及眼前,而不会去投资未来,风险投资等也保守起来,只会把钱花在必需的方面,而不会为更远的战略投资,所以企业和个人的信息化与网络支出,必然会大大减少。
因此,在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冬天”里,敏感的互联网,自然也难以独善其身。
到2008年底,中国概念股频频出现一些令人诧异的情况,比如携程公司收入的下滑,分众传媒利润的下滑,以及阿里巴巴的业绩告警,都是收入层面吃紧的明证。投资方面,更是出现了非常明确的信号。其实,投资的寒意在2006年“高烧”之后,就已经开始显露。2007年,投向互联网的风险投资已经明显下滑。到了2008年,很多风险投资甚至出现了“除了互联网,什么都可以投”的奇异现象。
根据硅谷风险投资信心指数*新数据,2008年硅谷风险投资信心指数到达20个季度的*低点,只有2.77,连续第五个季度下滑。全球风险投资的圣地硅谷无疑开始进入残酷的寒冬,波及全球。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美国由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IPO数量为6家,而2008年第四季度更是颗粒无收。2008年有40家准备上市的企业*终不得不撤销了申请。而且根据形势分析,2009年不可能比2008年更好,只可能更加艰苦。2010年期望能够开始复苏,但是目前也只是美好的期望。
风险投资家们的痛苦其实集中了所有创业企业甚至整个高科技行业的痛苦,大家只能共同承担这份痛苦,幸灾乐祸或者隔岸观火是不行的。我们要冷静面对寒冷的现实,但是也要有信心推动新的创新。
三年大萧条
  互联网走势究竟会如何?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互联网虽然经常站在风头浪尖,但相对而言,毕竟还是一个小行业,严重受制于整体经济的表现。所以,在全球经济无法预测的时候,要预测被动受制约的互联网就更不现实。不过,一个行业毕竟还是有自己的一些规律性因素。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管理 一般管理学 经营管理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