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

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

作者:章帆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030286550

定价:50.0

出版时间:2010-08-01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 本书特色

《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是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分工与协同的视角,借用工业化进程的实例安全,阐述了工业社会中产业组织演进的一般规律,分析了影响产业组织演进趋势和方向的决定因素。本书可供工商管理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工商界人士阅读。

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 目录

前言
**章 分工与协同
 l.1 工业文明与现代产业
 1.1.1 工业文明的历史渊源
 1.1.2 现代产业的内涵解析
 1.2 产业分工的细化与深化
  1.2.1 关于分工的认识
 1.2.2 分工的细化与深化
 1.2.3 产业生态系统内的协同
 1.2.4 产品内分工与模块化生产
 1.3 现代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
 1.3.1 垂直专业化的产业结构
  1.3.2 并行工程的运作方式
  1.3.3 复杂立体的网络组织
第二章 工业生产方式的演进及工业组织的变迁

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 节选

《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从分工与协同的视角,借用工业化进程的实际案例,阐述了工业社会中产业组织演进的一般规律,分析了影响产业组织演进趋势和方向的决定因素。《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可供工商管理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工商界人士阅读。

分工协同网络与产业组织演进 相关资料

插图:制造业高度发展呈现服务化的新趋向,主要表现为:该制造业部门的核心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例如通信和家电产品;伴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是知识和技术服务;其附加值中有越来越大的比重来源于服务,而不是加工制造,服务含量在整个企业产值和增加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服务业收入已经达到了总收入的2/3。最后,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构成了产业集聚的服务支持体系,推动了产业集聚的健康发展,并将在提升产业竞争力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从社会分工角度看,任何生产过程都有主要劳动和次要劳动或辅助劳动之分。次要劳动或辅助劳动属于自我服务劳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自我服务劳动越多,主要劳动所占的比重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低。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一方面是主要劳动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专业化,另一方面则是自我服务脱离原生产过程而不断专业化和社会化。这两个方面又互为条件,相互作用,由此推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从专业化的发展角度看,科技的发展使得一家企业往往不可能完成所有的操作,更不可能以一己之力高效率地生产。生产性服务业提供者作为一个专家集合体,用其提供的知识与技术,使产业链拉长,并进一步提高资本投入的专业化程度、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从而使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加。(2)与社会生产系统的产业高度关联性与社会生产系统中的其他产业高度关联性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另一特点。这一特点也是与其作为中间投入特性相对应,反映的是社会分工深化的状态。产业关联性是指某一产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关系,包括产业的前向联系(指某部门与吸收其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后向联系(指某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生产性服务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它与农业及制造业的关系都极为密切,有些服务业就是逐步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的。本来就属于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与制造业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能带动许多部门的发展。另外,生产陛服务业相互之间也存在较强的正向关联性。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方式呈现虚拟化、网络化的趋势。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可能,这种服务方式也日益凸显其优越性,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一个虚拟化的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传统上认为的内力和外力资源,并让这些相关联的结构性要素发挥市场价值,充分体现企业的现有优势。现代高端生产性服务实际上是一种控制机制,控制着高度分工的社会生产过程:一方面,许多生产性服务机构都具有实际的向区域外部输出的服务;另一方面它直接推动区域经济中基础部门的增长,并且形成区域出口,从而为当地带来收入,属于基本经济活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管理 生产与运作管理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