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金融+”惠普金融:理论与实践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移动金融+”惠普金融:理论与实践

“移动金融+”惠普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黄萍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04978660

定价:45.0

出版时间:2015-09-01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移动金融+”惠普金融: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移动金融+"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内容简介:共性是农村地区及城镇低收入人群不易得到基本的正规金融服务,包括支付结算、贷款、储蓄、保险等。一是供给结构性失衡。正规金融机构的逐利性与风险厌恶特征导致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服务供给过剩,大打价格战、营销战,而在贫困地区及山区鲜有金融机构的服务网点,导致一部分人无法获得基本的金融服务或者得到这种服务的成本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二是社会法规环境造成准入壁垒。金融服务不同于普通商品服务,在获得服务之前,要核实客户真实身份,也就是实名制。一些国家由于设置了过高的实名制标准,导致金融机构舍规成本过高而将一部分弱势人群排斥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

“移动金融+”惠普金融:理论与实践 目录

**部分移动金融:理论与实践 一、移动金融的概念 二、孕育移动金融的土壤 影响移动金融发展的宏观因素 三、移动金融的商业模式 (一)远程模式 (二)近场模式 (三)o2o模式——以m—pesa为例 四、移动金融的商业生态 (一)移动金融生态系统 (二)移动运营商在生态系统构建中的角色 (三)商业银行在生态系统构建中的角色 (四)零售渠道在生态系统构建中的重要性 (五)对生态系统中利益相关者的经济学分析 五、移动金融的平台特征 (一)网络外部性 (二)互联互通 (三)转换成本与消费者“锁定” (四)寡头竞争 六、移动金融的消费者行为与心理 (一)有用性与易用性感知 (二)风险感知与信任度 (三)相对优势 (四)个体差异 (五)社会影响 (六)启示 七、移动金融与社交网络 (一)vip用户订阅 (二)社交关系直接影响消费者对金融中介的选择 (三)社会资本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四)p2p网络的经济学特征 八、移动金融的微观风险管理 (一)经营风险及其管理 (=)信息安全风险及其管理 (三)交易风险及其管理 第二部分“移动金融+”普惠金融 一、普惠金融的基本理论 (一)关于普惠金融的概念 (二)与正规金融的关系 二、普惠金融的历史沿革与国际经验 (一)印度——普惠金融的先行者 (二)市场主导的移动金融发展普惠金融的典型范例 (三)发展微型金融促进普惠金融 (四)发展互助组织促进普惠金融 三、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挑战 (一)与金融稳定的权衡 (二)与金融诚信的权衡 四、发展普惠金融的路径 (一)完善零售支付体系,体现包容性 (二)发展银行代理,构建“*后一公里” (三)适度监管移动金融 (四)对微型金融的有效监管 五、相关监管法规建议 移动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移动金融+”惠普金融:理论与实践

管理 金融/投资 金融理论

在线阅读

上一篇:能源管理学     下一篇: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