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及其信用评级研究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地方政府债及其信用评级研究

地方政府债及其信用评级研究

作者:李雪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514176582

定价:45.0

出版时间:2017-05-18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地方政府债及其信用评级研究 内容简介

  《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地方政府债及其信用评级研究》重点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的相关问题,地方政府债在债券品种中属于利率债券,现阶段我国的地方政府债正处在一个开创性的阶段,现行的地方政府债市场还不完善,在初步的研究阶段,需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已经成熟的研究成果,并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进行调整和结合。由于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所处时期的法律法规都大相径庭,所以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如何构建我国地方政府债券信用评级体系等问题是一个难点。

地方政府债及其信用评级研究 目录

**章 公债理论
**节 公债理论及相关理论依据
一、公债理论
二、公共产品理论及公共支出理论
第二节 信息不对称理论
一、信息不对称的分类
二、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三、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四、信息不对称的解决方法
第三节 风险理论
一、风险及其相关观念
二、风险理论
三、投资管理
第四节 期权定价理论
一、期权
二、期权定价理论
第五节 相关金融学和经济学理论
一、金融学理论
二、经济学理论
第六节 西方公债理论的演变
一、公债有害论
二、公债有益论
三、公债利弊两重论

第二章 债券理论及地方政府债
**节 债券理论
一、债券的基本概述
二、债券的划分
三、债券的定价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概述
一、地方政府债及其法律界定
二、地方政府债的特征
三、地方政府债的相关属性
四、地方政府债的分类及其结构
第三节 地方政府债的功能
一、地方政府债的财政功能
二、地方政府债的市场功能
二、地方政府债的宏观调控功能
第四节 国外地方政府债的发展
一、西方国家的制度演变
二、西方地方政府债的产生及发展
第五节 我国政府债券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前的政府债券
二、改革开放之后的政府债券

第三章 地方政府债的效应
第四章 地方政府债管理
第五章 地方政府债的发行管理
第六章 地方政府债流通市场运作
第七章 地方政府债的还本付息
第八章 地方政府债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第九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管理及其政策
第十章 外债、债务危机及其政策
第十一章 地方政府债规模与结构的国际比较
第十二章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地方政府债的发展
第十三章 信用评级导论
第十四章 我国地方政府债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地方政府债及其信用评级研究 节选

  《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博士后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地方政府债及其信用评级研究》:  这个时期是“公共选择理论”质疑阶段,是对凯恩斯理论的批判,他们认为凯恩斯提出的政府举债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会造成国家的浪费以及战争的发生。使国家政府或地方政府迅速膨胀,官员人浮于事的情况发生。“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地方政府债实际的负担或者成本必须被还本付息的那代人承担,即在举债之前要想到举债的后果,要给偿还的那代人形成负担。第二,政府举债是取得暂时额外的购买力,同时又没有发生额外的成本,这个额外的成本在未来才会体现。第三,外债和内债在一点是一样的,如果举债是为了消费性支出或转移性支出,实际上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是没有帮助的,除非政府举债是用于投资性支出,这样才有意义。  如果政府对外举债是为了长期性公共利益的公共工程提供资金,地方政府债只适应为大型资本项目进行融资。从这一点上来看,“公共选择理论”质疑阶段与**个“古典学派”阶段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认为,只要政府对外举债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两个负面的效应。**个负面效应是助长政府浪费和奢侈的不正之风的蔓延,第二个负面效应是政府借债会压制民间的投资,挤占民间投资空间。然而该阶段与**个阶段又有所不同,该时期的学派认为如果政府是为了公路、铁路等可以产生长期经济效益或者可以为整个国家经济起基础作用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那么政府举债是有意义的。  20世界70年代是对公债政策的再认识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一种新的经济现象——滞胀,即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情况。在凯恩斯阶段所出现的经济衰退都是与通货紧缩联系在一起的,如物价低迷、利率下降、经济不景气等。而60年代出现的新的经济现象是经济衰退时期,物价飞涨,经济低迷,之前物价飞涨只在经济繁荣或经济过热时才出现,但在当时就出现了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局面。所以这种现象成为反对凯恩斯理论*有力的证据,对凯恩斯政府举债有益于经济发展的思想进行抨击。  政府不控制举债规模会对之后的政府造成很大的经济压力,举债规模越大,未来所需要负担的还本付息的压力就越大,还会刺激通货膨胀,因为政府支出也会推动社会物价上涨。因此,该时期的主流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这种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用政府举债的方式来支持这种积极地财政政策是无益的。政府通过举债来弥补财政赤字的话,未来如果偿还能力出现问题,会增加税收来还本付息。此外,还有其他学派认为,地方政府债发展过快,必然会增税,人们收入中可支配部分会减少,降低人们积极工作的热情,从而导致劳动效率下降,进一步降低整个社会的生产率。  20世纪70年代之后,仍然坚持政府举债有益的学派的观点是,政府举债政策是整个国家经济政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弥补政府财政赤字的方法,更是调节整体经济的手段。如果政府举债规模增长的速度不超过经济增长的速度,那么政府举债是无害的。如果政府举债用于公用设施的建设的话,那么这些公用设施实质上就是政府资产,举债的资金没有被蒸发,而是转换成实体资产,资产与负债相对应。政府举债建设的公用设施,并不仅仅是由建设时期的纳税者承担的,而是由建设时期和建成之后分享设施的人共同承担的,即由建设者和受益人同时承担,并且受益人承担的部分还会更大,这就是通过政府举债来实现,让受益人也承担建设费用,即向现代人借钱建设,向未来享受这些公用设施的受益人收税还本付息。  综合以上的争论和演变,现在的问题不是政府是否应该举债,而是政府举债的规模是多少的问题。  ……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管理 金融/投资 金融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