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经济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解读中国经济

解读中国经济

作者:林毅夫著

开 本:24cm

书号ISBN:9787301211106

定价:39.0

出版时间:2012-09-01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解读中国经济 本书特色

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展示了中国经济实力两千多年来的跌宕起伏和戏剧性复兴,解读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头以及未来增长的前景。对任何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必读的著作,一部早就应该出现的重要著作!  中国在2030年甚至更早将再次成为世界*大的经济体?  中国没有出现工业革命,首先要回答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科技革命  为什么说中国近代的政治和社会史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挫折感这两种心态相互交融所推动的过程? “东亚奇迹”现象出现的背后有什么成功经验  只有解决了国有企业的问题,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才能*终实现?  中国的人均收入为什么在历史上长期保持不变? 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首版曾荣获:  2009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2009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第九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英文版、德文版、泰文版、日文版) 经济理论的作用就像一张地图,地图不是真实世界本身,而是帮助我们了解周遭的环境以及下一步如果往前、往后、往右或者往左会遇到什么样的新景象,地图一定要有一定程度的抽象和简化,但如果把重要的地标忽略了或画错了,经常会造成人们行动的失误。 ——林毅夫

解读中国经济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十二讲,主要内容包括: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等。

解读中国经济 目录

前言
**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第五讲 “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第六讲 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
第七讲 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
第八讲 国有企业改革
第九讲 金融改革
第十讲 中国的增长是否真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十一讲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实现和谐发展
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附录二 前现代社会中国人均收入水平长期保持不变和人口众多之谜

解读中国经济 相关资料

  没有人比林毅夫更了解中国经济,也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去描述这一经济体的根本运行机制。这本书是从一个独特的位置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奇迹。   ——巴里?艾肯格林,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      这本书探讨了中国从一个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向一个现代经济增长的全球领导者进行巨大转变时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这些问题属于我们这一时代最为关键的问题。林毅夫是最有资格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人。在书中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国以及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前提的全新而重要的视角。   ——罗杰?迈尔森,芝加哥大学,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这本书对中国过去的落后根源以及后来的超凡成功进行了清晰而富有见地的研究,对任何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必读的著作。一部早就应该出现的重要著作!   ——埃德蒙?费尔普斯,哥伦比亚大学,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林毅夫教授作为有着伟大见解的学者,经历并参与了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大且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的政策争论过程。他对转型经济体政策形成的细致见解使他的严谨理论分析为世人所熟知,并将增长与发展中的发展问题带回到人们视野的中心。他对使经济体变化的禀赋结构与其变化的增长战略相一致或不一致的结果之分析可谓见解独到并且绝对正确。这一分析建立在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但将这些应用到增长战略和增长政策的动态分析中则是一项重要的成就。   ——迈克尔?斯宾塞,斯坦福大学,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林毅夫认为观念比倾向更重要。那些失败的国家试图通过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来实现现代化——他称其“违背”了它们的比较优势。相反,成功国家(主要在东亚)的政府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遵循”了由其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成功的政府确实会对经济进行干预——华盛顿共识是错误的。而这些国家的政府采用了正确的方法进行干预。世界银行非常幸运,能有一位乐于且有能力运用新鲜视角来看待发展问题,而不受传统教条束缚的经济学家作为它的首席经济学家。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哥伦比亚大学,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是一部杰作。这本书在很多层面都取得了成功。它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展示了中国经济实力两千多年来的跌宕起伏和戏剧性复兴。它以具有分析性的资讯,解读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头以及未来增长的前景。林毅夫以他富有见地的比较优势战略(caf)观点将中国注重实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到了理论高度。这本书向很多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信条提出了挑战,并解释了在现实中照搬这些原理是如何对许多转型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的。   ——詹姆斯?赫克曼,芝加哥大学,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没有哪个经济学家会比林毅夫对创造了中国奇迹的政策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他不仅影响了中国政府和商界领袖们的想法,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和西欧的经济分析家。   ——罗伯特?福格尔,芝加哥大学,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西方经济学的教育背景加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切身感受既赋予了林毅夫对标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怀疑视角,也使得他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巨大发展具有务实特色的方法细节有一个贴近的切身看法。   ——道格拉斯?诺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林毅夫的研究将经济理论、制度知识、量化数据以及对起始条件在决定不同经济发展方案成功与否上的重要性的肯定结合在一起。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不同的起点如何决定不同的最佳政策,并由此解释了为什么休克疗法政策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没有能够成功,而中国渐进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加里?贝克尔,芝加哥大学,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林毅夫代表着一种相对新兴的现象:他既是一位自信的中国学者,也是一位全球政策制定者。他现在是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高级副行长。虽然获得过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但他却是一位地道的中国人:专业、爱国,最重要的是务实。   ——马丁?沃尔夫,《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首席经济评论员      他(林毅夫)为他的国家的成功而感到骄傲,但同时也坦承它的不足。他在书中提出要纠正对中国过去的一些错误看法,并对未来提出新的见解。他还建议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在快速增长中摆脱贫困的经验。   ——詹姆斯?普莱斯雷,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评论员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概况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