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成长中区域突破现象的制度解释

首页 > 图书 > 经济管理类图书/2020-06-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转型成长中区域突破现象的制度解释

转型成长中区域突破现象的制度解释

作者:姜安印

开 本:01

书号ISBN:9787010068893

定价:14.0

出版时间:2008-02-01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转型成长中区域突破现象的制度解释 节选

nbsp;   言
    转型经济中的“中国经验”有着众多迷人的现象,本书以其中
的区域突破现象为研究对象,对“中国经验”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
了一种新的解释。   
    本书的研究是基于对转型经验的总结基础之上的。在对转型
经验的总结中,人们认识到我们对于身处其中的制度及其变迁知
之甚少,但人们对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至少明白了制度是重要的,过去的制度积累同样是重要的;私有化
同私人部门的成长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建立一个市场经济体制比
建立一个计划经济体制要难得多,等等。
    本书的研究是以“中国经验”的再认识为前提的。试验性、小
型性、累积性、区域性是渐进式转型的特点,这些转型的具体特征
中包含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成长性。从转型成长来重新认识
“中国经验”,关键是要找到一个体制成长和经济增长的共同载体,
这就是中小企业的成长。
    以中小企业成长为视角,把制度变迁的逻辑放到制度的历史
过程中去考察,把经济成长的逻辑放到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去
考察,按照这样的思路,本书通过对转型成长中的逻辑起点和历史
起点的论述,使中小企业在转型成长中的历史作用和地位得到了
   进一步的凸显。中小企业成长在区域空间上的差异是形成区域突
  破现象的表层原因,在引入一个区位租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建立了
  一个中小企业成长一区域突破一转型成长的分析框架。这一分析
  框架的新意在于:在转型理解上,将其看成实现发展目标的一种战
  略选择;在转型解释上,将其看成一个自然的、历史的演化过程,转
  型经济中的成长性就是这一过程的展开。在这一展开式中,渐进
  式转型的体制成长是从边际上开始的,体制和经济的成长是以“新
  企业”成长为途径的,“新企业”成长中的区域聚集*终形成了转型
  成长中的区域突破现象。
 传统体制边际是转型
成长的逻辑起点
    在经济转型理论中,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存在着一个“渐
进转型不可能定理”,这一定理是建立在产权神话和价格自由化的
神话之上的。随着转型经济的演变,人们终于认识到了激进转型
在理论上犯的错误同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错误是如出一辙,两者
都混淆了制度变迁中的可构建部分和不可构建部分,犯了把目标
等同于结果的错误。但指出激进转型的错误并不等于知道了渐进
转型的可能和具体途径。要使渐进的转型在理论上成为可能,必
须回答的问题有:传统体制是否有体制的边际存在?在体制的边
际上进行创新能否使、怎样使计划经济体制趋向市场经济体制?
本章的**部分准备解决这两个问题。本章的第二部分通过中国
转型成长中体制变迁的两个典型事例,来论证一旦计划经济体制
的完整性被体制转型所打破,体制的转型就进入到一个‘‘创造性破
坏”过程,新体制会首先在传统体制的裂缝中成长,原有的计划体
制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就会发生改变,新体制就会逐步地替代传统
体制。这个过程是体制边际上的一系列调整过程,边际性调整保
证了制度变迁的“适应性效率”。当按新体制运行的经济以自身的
活力显示了其体制上的优势时,传统体制就会被逐步替代。
     我们分析转型成长的逻辑起点的基本思路是这样的,在计划
经济的边际上,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变量,我们把这些变量看做是自
变量,我们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看做是因变量,“一个自
变量的初始变化可以导致它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如果因变
量变化相应地导致原来的自变量按照初始运动向同一方向变化,
那么循环是积累的。这样,微小的初始变化可以放大,带有反馈的
系统不断演化而不是实现均衡。如果反馈不断强化并放大原有变
化,则可达到积累效果”。①可以认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渐进
转型的可能性就存在于这一循环积累之中。
    一、传统体制的边际问题
    要回答传统体制的边际的有无,以及这样的边际在何处的问
题,要对传统体制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因此,我们的分析就首先
从这里开始。
    (一)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关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人们对其基本的判断是效率低下,
但对其效率低下的体制原因的解释,是随着经济转型的深人而不
断加深的。如果对经济转型中体制改革的具体内容没有一个深刻
的理解,就不知道需要改革的是什么,也就不可能对转型的路径作
出准确的判断。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作一整
体性的把握。
   1.对计划经济经典理论的反思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剖析是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的内在矛盾人手的,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就是社会占有生产资料。
按照马克思的设想,当生产资料实行了公有制以后,整个社会的生
产将是这样的一幅景象:“设想有一个自由人联合体,他们用公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经济 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