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以科技促进稻麦产业跨越发展
农业科技的跨越式发展-以科技促进稻麦产业跨越发展作者:张凤桐 开 本:16开 书号ISBN:9787109124806 定价:30.0 出版时间:2008-03-01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三、项目实施取得的主要成果
本项目以优质粳稻新品种沈农604为核心,组装集成与之相配套的先进栽培技术,并
在辽宁稻作区示范推广。经过两年的努力,初步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
(1)组装集成了以无纺布覆盖钵盘旱育稀植、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三段五次测土
配方施肥等为主要内容的高产优质模式化生产技术体系,并在辽宁稻作区大面积示范
推广。
(2)初步建立了“产一学一研”、“育一繁一推”一体化的优质水稻产业化链式开发模
式,从整体上提高了辽宁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3)项目实施期间,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示范推广总面积达30多万亩,单产比项目
实施前三年当地平均稻谷产量增加8.5%以上,总增产优质稻谷1 600多万千克。按国家
公布的粳稻*低保护价1.5元/千克计算,新增经济效益2 400多万元。优质稻谷价格一
般比当地其他品种高O.2/千克,每亩增收120元,30万亩总增收3 600多万元。项目实
施区稻农两年合计增收节支6 000多万元。
(4)沈农604申报国家农作物新品种,2006年正式获得批准。通过项目的实施,基
本上达到了“实施一个项目,熟化一项技术,开发一个产品,创立一个品牌,提升一个企
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标。
四、项目实施期内产生的效果
1.项目实施前后。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对比情况
(1)项目实施前,项目区水稻品种长期处于多、乱、杂的状态,栽培技术水平更是参
差不齐。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已基本上解决了项目区水稻品种多、乱、杂的问题,项目区
稻农的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2)项目实施前,项目区无纺布覆盖钵盘旱育稀植、浅湿干间歇节水灌溉、三段五
次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率不到30%,项目实施后的普及率达到90%
以上。
(3)项目实施前三年项目区水稻平均产量为531千克,项目实施后项目区水稻平均产
量580千克,平均单产比实施前增加了8.5%以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本项目所提出的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熟化进程
和产业化进程,提高了项目区水稻生产技术水平,实现了项目区水稻生产的跨越式
发展。
2.项目实施期内,所形成配套技术体系的示范推广规模,产生的经济效益、生态效
益和社会效益
按照合同规定,项目实施期间计划在4个实施地区布置8个百亩高产优质高效示范
片,示范面积2 200亩。实际完成了10个百亩高产优质高效示范片,示范面积3 000亩;
合同计划培训人员4 800人次,实际培训人员4 900多人次;计划发放培训教材及相关技
术资料12 000份,实际发放12 000份以上。
2005年辐射推广面积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600千克,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9%以
上,百亩连片抽查验收*高单产达721千克。2006年推广面积25万亩,平均单产达到
580千克以上,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8.5%,百亩连片抽查验收*高单产达755千克。由
于沈农604稻米品质达到了国标一级优质粳米标准,每千克稻谷价格比其他品种高出O.2
元以上,仅此一项,每亩就增收120元,加上增产增收和无纺布育苗节本增效部分,每亩
至少节本增效200元以上,总增收节支6 000多万元。
项目初步实现了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要求节省生产成本20%以上,水肥利用率提
高10个百分点,稻农收入增加30%以上的目标。
3.与企业结合,创建或提升的产品品牌,企业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企业产生效益
按照“技术一产品一产业”的链式开发模式,在主管部门辽宁省农经委组织协调下,
承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将核心技术高产优质粳稻新品种沈农604合作开发权转让给了合作
企业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和沈阳千重浪稻业有限公司。公司以订单农业的方式进行种子
和稻米开发,目前已形成了“东亚富禾牌稻种”、“千重浪牌稻种”、“富友牌水晶米”和
“千重浪牌水晶米”等名牌产品,初步实现了“创立一个知名品牌,致富一方农民”的
目标。项目实施两年来,共开发沈农604一级良种250多万千克,优质稻米120余万千
克。企业创直接经济效益600余万元,实现了科研单位、企业、农户之间的良性互动,
互利双赢。
4.项目实施在解决发展瓶颈问题、满足科技需求方面实际发挥的作用和效果
(1)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组装集成了以无纺布覆盖钵盘旱育稀植、浅湿干间歇节水
灌溉、三段五次测土配方施肥等为主要内容的高产优质模式化生产技术体系,并在辽宁稻
作区大面积示范推广。
(2)本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初步建立了“产一学一研”、“育一繁一推”一体化的优质水
稻产业化链式开发模式,从整体上提高了辽宁水稻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本项目的实施在解决项目区水稻生产发展的瓶颈问题,满足稻农的科技需求方面,发
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项目实施两年来,项目实施区的水稻单产提高
了8.5%以上,每亩节本增效200元以上。项目提出的高产优质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大
大减少了肥料用量,节约了水资源,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五、项目实施结束后的技术扩散和预期效果
1.项目验收结束后,对项目形成的配套技术体系进行扩大示范推广所开展的工作。
推广规模。取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情况
按合同规定,本项目计划结束期为2007年8月。项目结束后,拟配合“国家农业科
经济 各部门经济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财政与金融-(第四版)
下一篇:1978-2008-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未命名文章 (2018-11-07) |